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好,三四十歲的「老一輩」

你好,三四十歲的「老一輩」

這就是一個老一輩小一輩融合共生的時代。

圖片來自@雷軍微博。

文/畢詩成

繼保溫杯泡枸杞之後,又一紮心標槍隆重出爐。

9月3日下午,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發布微博,自稱:「作為老老老一輩企業家,我個人覺得壓力山大!長江後浪推前浪,世界未來一定屬於00後,加油!」

雷軍微博中截圖的男孩言論,來自梨視頻日前發布的一個《首位00後CEO:曾寫病毒黑老師電腦》視頻對話節目:17歲的李昕澤是洛陽崇才網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是中國00後第一個自主運營的公司,面對動輒被質疑的「低齡問題」,李昕澤稱:我這個年齡做CEO感覺很正常;可能一些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就沒法了解互聯網,因為已經老了。

這樣一段話,估計令很多剛擼起袖子創業的80後、90後,一口老血噴到手機屏幕上。自己剛剛意氣風發地登上做企業的歷史舞台,正要開始表演,怎麼就成了「老一輩企業家」呢?長江後浪催前浪,屬於歷史規律,可這後浪是不是來的太快了點、洶湧了點?

混齡共處時代,代際差越來越短

在萬眾創業的時代里,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行業變革的節奏越發劇烈。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並不拘泥於年齡原有的軌道,突然出現在同一個段位層面上PK。

從強調80後到炮製出85後,從強調90後到炮製出95後,直到前些天我看到有人強調自己是97後(為了強調比95後還要年輕一點),便越發意識到,大家對於年齡與代際,竟然有這麼強烈的在乎和「危機感」。

曾幾何時,我們是10年為一個代際;後來節奏快了,5年一個代際;現在恐怕真的是三年兩年一個代際了。用我們一位教育類媒體同行的話說:75後的公司領導攏著85後的部門主任帶著90後的新聞編輯給95後的大學生做內容,越來越找不準感覺。

在很多活動場合,你會發現年齡跨度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大。前些天我參加了一個行業論壇,到晚飯的時候,二三十歲的一撥端著紅酒玩遊戲,旁邊四五十歲的一撥百無聊賴,終於還是沒忍住給主辦方要了白酒;晚飯結束一撥人去迪廳狂歡去了,一撥人嫌太鬧回房睡覺了,另有中間一撥竟然在迪廳大堂里找到了一張乒乓球台……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混齡共處的時代,表面很和平,內心難免起波瀾。不服老是人的天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自己又跨入一個代際門檻的時候,總會察覺不到,自以為還很年輕,起碼還能理解更年輕的人。事實上,已經是自欺欺人了。

網上有人說,不同年齡,實際上就是一代人對一代人的搶劫。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但這種代際涌動的緊迫感越來越強,卻是不爭的事實。

李昕澤的話可能挺刺耳,但也不是沒有意義,「他們沒法了解互聯網,因為已經老了」——對於00後這批互聯網的原住民,我們有些時候真的很難理解他們的行事方式、思維邏輯、情緒節奏。

小米創辦人雷軍微博截圖。

老輩小輩各有所長,心態才是真「標籤」

昨天翻報紙,有報道說,今年開學季不同以往的地方,各大高校迎來最後一批90後,還有一部分00後,他們可不是少年班,他們是普通的大一新生。

就如同曾被標籤化了的80後「垮掉的一代」,曾被貼上「腦殘」、「自私」、「非主流」的90後,00後一代發出的吶喊是:「請不要再給我們貼標籤,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

時代有什麼了不起?這是《島上書店》一書中主人公不斷拷問的一個命題。那麼,年輕有什麼了不起?這些年,我們既不斷聽到年輕人的「狂言」,對他們看不慣事務的蔑視;也不斷聽到「老一輩」對他們的指責:有什麼了不起,幼稚不成熟,有栽跟頭的時候。

或許,李昕澤們在成長中會栽跟頭,但又有什麼了不起?年紀輕輕有如此經歷,不同樣是人生財富的積累嗎?就如同二十年前的馬雲一樣。

這就是一個老一輩小一輩融合共生的時代。「小一輩」多激情,「老一輩」多理性;「小一輩」多精力,「老一輩」多智慧;「小一輩」多無畏,「老一輩」多經驗;「小一輩」多個性,「老一輩」多規則……

如果只強調無畏就會多虎頭蛇尾;如果只強調成熟就會多錯失良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誰能從更加多元複雜的環境里,葆有開放包容的心胸,汲取到更多的營養,誰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穩。

至於你是要把自己歸於「小一輩」,還是被簡單地歸為「老一輩」「老老一輩」,起關鍵作用的,並不是身份證上那個年份,而是內心深處給自己貼上的標籤。

早些年流行一本書《相約星期二》,莫里教授給人傳遞的最大智慧就是:以雍容的心態面臨你自己所處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雷軍自嘲為「老老老一輩」企業家,既感受了「亞歷山大」,接受了來自後浪的挑戰,又能淡定地給「新一輩」真誠的祝福。這樣,就挺好。

你好,00後的新一輩。

你好,三四十歲的老一輩。

畢詩成

編輯:與歸 實習生:純潔 吳敏 校對:王心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禁絕「毒大蔥」,僅靠嚴刑峻法還不夠
「指示」孩子鬧機場:禍讓孩子闖,鍋得自己背
緩解北京停車難:用「共享思維」盤活車位存量
五問「集體租賃住房」:試點城市房價會降嗎?
不會繪畫的自閉症兒童,未來在哪裡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