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有幾種色號?是時候深八一下了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咱們都得和某個又愛又恨的「親戚」共度。
雖然那幾天體驗不是很好,不過它畢竟是新陳代謝的重要過程。按時按量來報道的大姨媽,也是身體給我們反饋健康與否的小信號。
不過有時候,如果大姨媽要「給我們點顏色瞧瞧」,多少還是會讓人內心忐忑的——我是不是生病了?為什麼大姨媽「臉色」又變了?
本次女人私房話,就和大家討論下,「大姨媽」的那些事~
色號那麼多
多留意才是王道!
大姨媽「血染的風采」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嗎,姨媽的顏色其實是隨著經期階段在變化的。
一般來說,正常的經血基本上都以紅色、暗紅色為主;開始或快結束的時候會是咖啡色。
但如果出現橙色、灰色、淡紅色血液時,就要多留個心眼注意一下了。
橙色:有感染的可能。
灰色:有感染或流產的可能。
淡紅色:可能是雌激素水平過低。
「血崩」VS「一丟丟」
多了少了都不行
「姨媽」正常量為20~60 ml,持續時間一般為2~7天。
持續超過7天(大於80ml)就是月經過多, 不足兩天(少於20ml)就是月經過少。
是不是覺得有點難以判斷?那就以姨媽巾用量(10片每包)為例,如果發現1小時要換2次,每個周期要用3包以上姨媽巾的,就是過多;
如果每次都只有一點點,一個周期下來只用不到半包姨媽巾,就是過少。
經血過多,有可能和子宮的病變、內分泌失調、全身血液系統疾病有關;過少則要考慮免疫系統失調、內分泌紊亂的可能。
姨媽流量可比手機流量更重要,一旦發現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哦。
有血塊不正常?
這些情況才應該擔心!
出狀況的「姨媽」里,最直觀易察覺的,就是血塊。
聽說這事因為經期喝了涼水受寒、氣虛血虛?現在告訴你,呵呵。
真正的原因是:在姨媽期,我們的身體為了幫助血液儘快排出,會釋放抗凝血物質。但頭幾天的大流量,抗凝血物質的「工作速度」跟不上,就形成了血塊。所以,頭幾天有血塊排出,都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
氮素,如果血塊持續時間很長、體積特別大,就有可能提示子宮內膜等部位有問題,需要及時去看婦科醫生。
不按常理出牌的姨媽都是耍流氓
經常聽到有朋友抱怨,姨媽不規律,有時候一個月能來兩次,有時候好幾個月不來。
姨媽的周期根據年齡階段不同而不同,青春期少女的周期會比較長,25~35歲的女性一般是21~35天, 40歲以上的婦女周期會變短。
只要有自己固定的周期,就不需要方。如果是突然發生改變,下個月又恢復正常了,也不用太擔心,可能是壓力等原因所致。
但如果姨媽期越來越短,或者好幾個月都不來,就提示你身體可能可能有內分泌、炎症等問題, 應該去看醫生,查明病因。
每個月讓我們有點小麻煩的大姨媽,其實是女性身體系統自我調節的一部分。它既不像傳統觀念里忌諱的那樣「晦氣」,也不是很多人認為中的「倒霉」。
清清爽爽做女人,科學正確的認識身體,正確對待大姨媽是第一步。正視姨媽,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整個家庭負責。
點擊展開全文
※孩子被蚊子咬一口就病了?多地爆發疫情,可能奪命
※一口爛牙還怎麼賣萌?除了少吃糖,這件事可不能忽視!
※戳進來驗證你是不是個好媽媽,敢嗎?
※結婚6年還拖個娃,七夕關我什麼事!
※化妝品的合理使用 讓你防癌又美麗
TAG:年糕媽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