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1940年的英國和1940年的中國
最新
09-04
抽空在雨天去看了電影《敦刻爾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被譽為「舉世震驚的奇蹟」,40萬被圍困在狹小地區的英、法、比利時聯軍,9天時間,成功地撤退了33.5萬人。歷史學家對它給予了高度評價:敦刻爾克大撤退正是勝利的開始。
雖然這次大撤退無論是於保衛本土還是後續反攻而言還是有很大意義的,但也只能算是英法盟軍丟失西歐的背景下一個小小的慰藉而已。後來因為美國、蘇聯兩個域外超級大國的介入,才實現了西歐的光復。不過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戰爭中的愛國情懷、軍人意志和自私貪婪、求生慾望互相碰撞,還原了真實的戰爭。
這是1940年的事情,電影中的英國軍人站在敦刻爾克的沙灘上,渴望回家。而1940年的中國,那個時候的中國處於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國人沒有退路,也沒辦法像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那樣退回去再戰,只有一戰到底。內憂外患的中國,除了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還有汪偽政府的迫害。國共兩黨只能堅持抗戰,別無選擇。如果放棄,中國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這是一部好電影,節奏安排、細節描述還有拍攝角度,都很棒,但是劇情並不能打動我。畢竟,那時候的中國,每一天都比敦刻爾克大撤退驚險刺激的多。這場大撤退的重要性遠遠沒有歷史學家渲染的那麼重要。
戰爭的殘酷並沒有隨著二戰的結束而消失,即便是現在的世界,依舊戰火硝煙瀰漫。我們並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點擊展開全文
※9折充話費,還得8元紅包
※大學生支教——我們是否需要反思?
※58同城這類網站的兼職可靠嗎?
※找不到人表白?看過來
※大學生打遊戲是玩物喪志?網路遊戲美女主播-北大石悅給出答案!
TAG:織夢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