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中元節傳統習俗

淺談中元節傳統習俗

中國傳統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之說,即指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和十月十五日下元。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這其中,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論其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在這一天有放河燈、焚紙錢紙錠的習俗。傳說在該日,陰曹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讓已故之人可以回家團圓。因此,在中元節這天,民間普遍都會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當年凡有新喪的人家,更是要上新墳祭祀。所以,中元節的節日主題即是以祭祀祖先鬼魂為中心,也因此在民間被稱為「鬼節」。

中元節原為小秋時令,指初秋或小秋收。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之八中提到:中元前一日,則賣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卓面。又賣麻谷窠兒,亦是繋在卓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中元節之時,有若干農作物業已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按照民間慣例,應用新米等作物祭祀供奉祖先,向祖先報告秋收成果,請祖先享用新收之物。有些地方還同時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入田地,以求獲得大秋豐收。

中元節這天,家家都要祭祀祖先,有的人家在自家門前或街道巷口焚燒紙錠紙錢,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祭祀祖先時,要將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祭拜專門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奉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將牌位送回原位為止。家中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懸掛在正廳高處。祭拜時,全家老少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向每位先人磕頭,同時在心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家中事宜,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舉止是否得體,有無失當之處,求先人保佑全家幸福安康。許多人家還要舉行家宴,家宴開始時,先酹酒三巡,表示請祖先宴畢,之後再合家團坐,共進晚餐。有些地方,在天斷黑之後,還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先用石灰撒一圓圈,作為禁區。再在圓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在民間的中元節習俗活動中,放河燈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活動。民間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像上元節一樣張燈,以示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畢竟有別,所以中元節張燈和上元節張燈的形式自然也各不相同。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尤其在夜間望去,水下一片神秘昏黑,更容易使人聯想起傳說中的幽冥地獄,而鬼魂就在那裡墮落沉淪。因此,上元節是在陸地上張燈,而中元節則是在水中張燈。 河燈又稱「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置燈盞或蠟燭,於中元之夜將其放於江河湖海之中,任其隨波逐流,漂泛而去。放河燈的本來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一個歡樂的活動項目,更多的是祈福之意。

剔除掉中元節習俗中的迷信色彩,不難發現,中元節的傳統習俗,其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道的直接體現。「百善孝為先」,孝道是善心、良心和愛心的體現,無論是對尚健在的長輩,還是對已逝去的親人,不忘孝道,弘揚傳統美德,才是「中元節」應有的現實之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38年,等一個人
治好我的從來都是好吃的和好看的
抄襲比原作更勝一籌?
城戰連續第二場勝利
嚇到啦:我們的電視劇在宣傳什麼?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