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哲學、神學、醫學、音樂博士,他人生理念最重要的四個字卻是
-
他擁有哲學、神學、醫學、音樂四個博士學位;
他被愛因斯坦稱為"集善和美的渴望於一身的人";
被羅素贊為"具完美人格、善良和奉獻精神的人"。
1965年的今天,德國哲學家史懷哲逝世。
他說:"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
-
史懷哲,即阿爾貝特·施韋澤(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德國哲學家。
被稱為二十世紀人道精神劃時代的偉人。
具備哲學、醫學、神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的才華,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思想;
1913年他來到非洲加彭,建立了叢林診所,從事醫療援助工作,直到去世。
阿爾貝特·施韋澤於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
1898年在巴黎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獲得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
1901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學神學院院長。
1904年,在哲學、神學和音樂方面已經擁有巨大聲望的他聽到剛果缺少醫生的呼籲,決定到非洲行醫。
歷經九年的學習,他在38歲的時候獲得了行醫證和醫學博士學位。
史懷哲夫婦倆於1913年來到非洲,主要靠巴赫作品演奏會的收入,在加彭創辦蘭巴雷內麻風病院,經過近三十年的艱苦奮鬥為當地人民治病。
-
-
他為人類和平事業做出了貢獻,被稱為「非洲之子」。1
1957年,他的傳奇經歷曾被拍成電影。
他著有《音樂家詩人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德國和法國的管風琴製造藝術與演奏家》。
他的其他主要著作還有:《康德的宗教哲學》、《耶穌的彌賽亞和受難的秘跡》、《在原始森林的邊綠》、《文明的衰敗與復興》、《文明與倫理》、《文化哲學》等。
他於1965年逝世,終年90歲 。
-
-
早在大學期間,他就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
世上有不少人毫無理由就落入不幸,受到命運的虐待,我該做些什麼呢?
在分擔遭受不幸的人們的痛苦和享受做學問、學音樂的喜悅之間,他曾經猶豫徘徊...
但就在他21歲那年夏天的一個早晨,《聖經》上的幾句話浮現在腦海:
「只為自己活著的人將失去生命,只有為了福音獻身的人,他才能永生。」
-
-
他忽然明白了耶穌說這句話的意義。
除了外在的幸福,人生還應獲得內在的幸福。
他決定在30歲以前為學術和藝術而活,30歲以後,將獻身於一項直接為人類服務的事業。
-
-
1953年,他78歲,漫長歲月,愛心似海,世人為之動容。
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毫無保留,把全部獎金連帶演講、演奏所得,全都用來增蓋蘭巴雷內的麻風病院。
1965年,他90歲,這位20世紀人類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他說:
「上帝啊!當跑的路我跑過了,儘力了,我一生紮實的活過了。」
之後,他停止了呼吸。
-
-
敬畏一切生命是史懷哲生命倫理學的基石。
史懷哲把倫理的範圍擴展到一切動物和植物,認為不僅對人的生命,而且對一切生物和動物的生命,都必須保持敬畏的態度。
「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
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展。
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原則。」
《敬畏生命》
-
(小一時空 整理編輯。圖片及史料源自網路)
※快樂成長:走入職場,走向社會,分享最經典實用的網路課程和網站
※民俗文化:又到月半「中元節」,道家、佛家說由來
※祝您健康:隱形眼鏡5月未摘,角膜穿孔,帶隱形鏡或美瞳謹記六點
※開學季:耶魯大學校長致新生,大學生為什麼「要做一隻狐狸」?
※開學季:孩子,你不是別人的複製品——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法席捲歐美
TAG:小一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