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後暴露你人生層次的,不是勤奮和知識,而是這3種能力
GIF/512K
不努力學習的人,都是在毀滅自己。
01
最近,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抱著保溫杯的圖片,掀起了35歲中年危機的話題。
保溫杯真的暴露了中年危機嗎?
網友豬蹄蹄小朋友表達了自己對真正的中年危機的理解:
你38歲,大公司中層,你的總監小你六歲。公司里新來的應屆生,波士頓大學碩士,月薪八千任勞任怨。
大環境不太好,隔壁部門裁員了,你不敢離職,你位於北四環的90平米老破兩居室,月供一萬二,你兒子的早教班一學期兩萬。
你的工位是你的墳墓。
35歲似乎是大多數人職業生涯的一道坎,過了35歲,在職場里可以被稱為「一大把年紀」了。
而人與人的差距也在這個時候拉開:有人仍處於低技能的工作崗位,四處投簡歷,甚至需要與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而與此同時,很多同齡人和原先的同事卻一路升職加薪,offer拿到手軟。
假設起點差不多的情況下,同樣進入職場十年,拉開二者之間差距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工作能力的不同。
日本職業研究專家大久保幸夫在《12個工作的基本》一書中指出:想要在35歲以後跳槽,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具備業界通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積累作為領導者的紮實經驗和技巧。
02
對大部分人而言:25歲到55歲之間的黃金年齡段 ,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打拚;一天24小時,除去8小時睡覺時間,剩下清醒的時間裡,工作佔據了一半的時間。
可見,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因此,工作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生的價值和幸福。
然而,很多人對此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真的規劃,日復一日思考停滯,機械工作。所謂十年工作經驗只不過是用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十年。這一類人不敢輕言跳槽,陷入隨時被淘汰的危機。
想要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至少是生存下去,就要不斷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對此,《12個工作的基本》提出了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培養的12個基本工作能力。
這12個基本能力是:
在這幾種能力當中,首先最應該學習的是這三種:目標發現力、持續學習力和專業構築力。
03
目標發現力
目標發現力,即自己為工作制定目標的能力。通常是先發現問題,再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有目標的人不僅能找到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工作目標,也能考慮到企業的前景和整體目標。
與此相反的是「待命族」,被動等待安排任務,看問題浮於表面,奉行「混日子」的職場哲學。
而很多人之所以沒有目標,是因為不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的機制其實很簡單,首先,發現理想狀態和現實狀態之間的差距;其次,把消除差距的具體策略和戰術制定作為行動的目標。
這個目標應該是能夠實現的夢想,並且要能夠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提高目標發現力有三個技巧:
細碎的時間安排
把時間分成多個小份,逐一確定要實現的目標,並且將詳細的安排寫在上面,這樣目標就很容易躍然紙上。
在限定時間內集中於一項工作,從而培養專註力,也就是「番茄工作法」的做法。比如把一天的日程表劃分成每25分鐘或30分鐘一小份,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只專註於某一項工作。
成功印象
經常想像自己在工作中的理想狀態,以及成功後的具體場景。例如,事先預想工作如何展開:「像這樣做的話,就會怎樣,然後再……」自然而然就能明確下一步的方向了。
活用上司
與上司一起思考應該共同完成的目標,一方面,會讓上司覺得你對工作很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鑒上司的成功經驗。雖然上司不一定會為你提供具體方案,但至少能從大方向上提出有幫助的看法。
04
持續學習力
持續學習力是指在必要時學習必要知識的習慣。
根據某項調查,只有18.8%的人有持續學習的習慣。而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習慣的差距。
有位作家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你的時間不再用於深度學習,當你的注意力被他人瓜分,當你只看綜藝與電視劇,當你在群體中呆的時間越來越長,當你執行力越來越差,當你評價他人的次數越來越多,當你抱怨越來越頻繁,當你回想往事的頻率越來越高……毀滅就已經發生了。
在信息時代,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就無法適應激變的社會,危險將不知不覺降臨。
學習的知識有兩點:一是工作經驗和技能;二是不同領域的書籍。具體有三個提升方法:
習慣化
養成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利用空閑時間學習的習慣。
人是習慣性的動物,新的習慣養成後,伴隨新習慣引發的一系列行為,就會成為一種本能。
精力集中
注意力是你最重要的資源,你關注什麼,你就擁有什麼。精力集中,就要找到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盡量減少外部干擾,保持專註慣性。
確定近期目標
這個小目標自然不是坊間段子所調侃的「先掙一個億」,而是細化到當下,短時間內能看到效果的目標。確定近期目標作為節點,容易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05
專業構築力
指的是有計劃地構建自身獨特強項的能力,成長為特定領域的專家。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認為:專家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企業中最受歡迎的,往往是專家,即T型人才。所謂T型人才,是指:寬廣的知識面、通識以及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是一橫;有領域縱深,是專家,是一豎;如果縱深有更多領域,更好,比如是∏型人才。
成為專家,首先要確定選擇什麼領域作為自己的專業,從四個方面考慮:
選擇已經積累大量經驗的領域;
了解該領域在社會上是否存在高需求;
是否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水平;
能想像出自己享受該領域工作的模樣。
在培養專業構築力時,可以從三點著手:
理論和實踐兩手抓
指的既要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又能從理論上說明實踐經驗。
因此,既要大量閱讀這個領域的專業書籍,也要扎紮實實地進入到這個領域,通過實踐來積累經驗。
做筆記
做好筆記,不僅有助於積累知識,也能深化理論與現實的聯繫。
做筆記的方法很多,關鍵是找到適合你的。
與其他專家構建出關係網
在講求合作共贏的社會,有效的人際關係網,可以互通有無。
最後,想要擁有開掛的未來,就要沉下心不斷提升你的能力。
而這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需要窮盡一生的時間慢慢打磨。
要趁早的,除了出名,還有學習。如果不能趁早,就趁現在。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作者:葫蘆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看他得意時的姿態
※寧願不玩手機也要看的9本小說,每本都精彩無敵
※寫給月入三五千的人:薪水高的人,都擁有這3個特質
※35歲後不是職場的終點,這3種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TAG: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