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工農紅軍建軍到二戰前的「大清洗」

蘇聯工農紅軍建軍到二戰前的「大清洗」

蘇聯紅軍(Red Army)是由列寧、斯大林、托洛茨基、伏龍芝等人締造的,全稱為蘇聯工農紅軍,是1917年至1945年間蘇聯陸基和航空武裝力量的統稱。1946年後與紅海軍合併統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武裝力量。

1918年1月28日,由列寧簽署的人民委員會《關於組織工農紅軍》的法令,正式宣布建立蘇維埃軍隊。這個法令同時規定了以「工農紅軍」命名的新軍隊的思想原則和組織原則。1918年2月23日,即納爾瓦和普斯科夫擊敗德國軍隊的這一天也成為了蘇軍的建軍日。

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托洛茨基從1918年3月4日開始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負責秩序和紀律的恢復而成為了蘇聯紅軍的締造者和領袖。雖然蘇聯紅軍在大城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但白軍仍然在繼續戰鬥,隨著布爾什維克取得最終的勝利,內戰於1923年才結束。

1932年5月1日,國防及航空化學促進會成員正在紅場進行遊行。

恢復和平以後,蘇聯紅軍進行了程度有限的現代化,並且開始對自身進行「清潔」。不信任的人員被淘汰並被替換為黨信任的人員;對蘇聯紅軍人員進行了精簡,實行正規部隊和地方部隊的混編製度。在新的高級軍官(例如1925年11月至1928年5月任蘇聯紅軍參謀長的圖哈切夫斯基)的領導下,蘇聯紅軍發展了新的戰術和戰略理論。此外,20世紀30年代納粹運動實力的不斷壯大也引起了蘇聯領導人的擔憂,因此,第二個五年計劃更多地將重心轉向了國防工業,其表現是軍隊人員和裝備的數量上都有所增長。

1933年5月1日,在列寧格勒準備舉行閱兵儀式的T-26坦克群

1937年,蘇聯紅軍面臨著一系列政治危機,國家領導人生活在自己的恐懼當中,他們擔心三百萬軍事人員將推翻現有政權。斯大林自1924年成為蘇聯共產黨領導人後,便開始恢復政治委員制度,以確保士兵和軍士能夠更加嚴格地遵守黨的路線。

1937年4月28日,《真理報》的一篇文章提醒戰士們,他們的職責也是包括像公民一樣,同外國在內部的敵人進行戰鬥,這篇文章的含義再直接不過了——斯大林要開始清算軍隊領導人了。這篇文章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斯大林簽署了處決蘇聯紅軍領導人的命令。1937年5月,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葉戈羅夫三位元帥被逮捕後被處決。然而斯大林的偏執並沒有就此結束,全部11位副國防人民委員、所有軍區的司令員、海軍和空軍的司令員及參謀長、16名集團軍司令中的14名、67位軍長中的60位、199名師長中的136名、397名旅長中的221名以及所有軍區司令,都死於內務部隊的子彈。五位元帥中,僅剩下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這兩位斯大林的無條件支持者得以倖免。這種不斷惡化的破壞一直持續到1938年,當時新提拔的軍官也被逮捕了。1937-1938年蘇聯紅軍「大清洗」的直接結果是:近35000名蘇聯紅軍指揮員被處死了,其中近80%是高級軍官。如果根據《偉大衛國戰爭簡史》的說法,情況更為嚴重。蘇德戰爭爆發前,所有集團軍長,幾乎所有的師長和旅長,半數團長,多數集團軍、師和旅的軍事指揮員和三分之一的團指揮員都被捕了。幹部損失的方式不僅限於被殺和被捕,還有幾千名優秀的指揮員和政治委員都因「喪失警惕性」被降了職,或者開除後轉為預備役,有些則被開除了黨籍。這次「大清洗」的結果是如此嚴重,以至人們不禁哀嘆「我國軍事學院在培養幹部方面所做的多年工作等於全部白費了,軍隊中的黨員數量大大減少了。」「無論哪次戰爭,無論哪一個軍隊都沒有像蘇聯軍隊在戰前那樣遭受那麼大的損失」。「大清洗」使得蘇聯紅軍的幹部素質極大地降低了,軍隊紀律渙散、士氣低落,其代價難以估量。經過這次全面清洗和鎮壓,倖存下來的,大多數是官僚的應聲蟲,他們受到政委們的恐嚇,缺乏主動性和作戰經驗,這給蘇聯紅軍造成了不可彌補的致命損害。

蘇聯元帥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1893-1937),攝於1935年。

蘇聯元帥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1890-1938),攝於1935年。

蘇聯元帥亞歷山大·伊里奇·葉戈羅夫(1883-1939),攝於1935年。

1939年9月1日,蘇聯通過了《普遍義務兵役法》,蘇聯紅軍人員數量獲得了增加,並且從1938年起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基本上就是發展和生產現代化武器。有兩場戰爭允許蘇聯人綜合運用飛機、坦克和大炮來檢驗他們新的戰術理論。蘇聯軍官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的西班牙共和國這一方擔任了顧問,部分人員還直接參与作戰,來檢驗和測試蘇聯提供的軍事裝備。不久之後,在中國東北同日本的衝突中,他們又運用了在西班牙內戰中學到的經驗。1938年的哈桑湖戰役和1939年5月至8月的哈拉哈河戰役,蘇方都取得了勝利,這使他們堅信他們是無敵的。

1939年9月,蘇聯紅軍佔領了半個波蘭,並繼續向西,「解放」了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在向芬蘭政府提出了交換領土、租借軍事基地的無理要求被拒絕後,1939年11月-1940年3月,蘇芬冬季戰爭爆發了。事實上,當蘇聯指揮官使用相同的戰術對付日本人和波蘭人的時候,他們遇到的卻是不同類型的地形和對手。在進攻芬蘭時,蘇聯人的第一次進攻損失慘重,並且他們的「蒸汽壓路機」戰術並沒有取得希望的效果。同樣在芬蘭,蘇聯紅軍通過戰爭學習並吸取教訓,以130000多人的死亡為代價,贏得了並不光彩的勝利。

1939年8月23日,蘇聯為保障自己的安全,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表面上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合算的協定。因此,在1941年蘇聯紅軍確認自已具有某種優勢。但經過肅反,指揮人員仍舊生活在政委的恐懼當中,僅有少數軍官具有那麼一點作戰經驗。同樣的,蘇聯紅軍在裝備和後勤、通信和醫療等領域仍然存在重大缺陷。蘇聯紅軍擁有大量的坦克和飛機,但絕大多數都已經過時了。武器生產依然不足,裝甲軍用車輛僅有80萬輛,大量部隊依舊落後地依靠馬匹牽引。然而令人鼓舞的是,在同一年,蘇軍接收了第一種性能優良的喀秋莎火箭炮,同時,新式坦克、新式戰鬥機也開始生產。1941年6月,蘇聯紅軍共擁有420.7萬人,組成了303個師,包括198個步兵師、31個摩托化師、61個坦克師和13個騎兵師。這其中有125個師正在進行組建,餘下的師中只有幾個是滿員的。這些力量的絕大部分集結在西部邊境,以應對德國這個潛在敵人的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曹操為什麼要黑袁紹?
波濤上空的「戰隼」,美國海軍的F-16戰鬥機
「食人飛袋」——越南戰場上的皇家澳大利亞空軍RAAF作戰單位
只比虎王輕2噸的蘇聯重坦配八挺機槍跑的比T34還快
揭秘希特勒如何從窮困潦倒到建立起納粹帝國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