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牛片,才發現將爛片和審查掛鉤純屬扯淡
講個好故事,是好電影的重要標誌。
有的故事複雜,有的故事簡單 。
能將複雜的故事講得井井有條,嚴絲合縫,了不起。
能夠將簡單的講出花,引人入勝,也很了得。
今天介紹的這部電影,就將簡單的故事講出了花——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 ? ???? ??????
好於88%劇情片,8000多人給出了8.5的評分。
爛番茄100%新鮮度,西方小夥伴也被這個東方故事折服。
這部電影是大師阿巴斯的長篇處女作。斯人已逝,經典無數,公眾場合永遠墨鏡森嚴,影史地位不輸黑澤明。
1993年,阿巴斯與黑澤明
ok,以上都是噱頭,說起這部電影為何經典,徐崢一句話點破。
當被問到如何界定「大片和小片概念」時,徐崢回答:
我不分大片還是小片,在我看來只有好故事和爛故事。有爛劇本的大片,也有好故事的小片。我覺得一個小孩給同學送作業本的小故事也是一部驚心動魄的大片(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嗯,用「驚心動魄的小故事」來形容《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最合適不過。
先來看電影的故事有多麼細碎。
伊朗一個偏僻的山村小學裡,老師檢查作業時,小默罕默德沒完成作業。
嚴厲批評他之後,老師沒忘記補刀,撕碎了他的作業本。
並警告他,如若再犯,立即開除。
默罕默德傷心地哭了。
GIF/311K
阿默德作為默罕默德的同桌,緊挨當事人,一同承受著一切。
GIF/315K
阿默德是電影的男主,清澈眼睛中帶著順從,我們放大來看。
鏡頭一轉,放學time,阿默德與默罕默德的休閑時光:喂毛驢。
GIF/338K
大師就是大師,阿巴斯用一個擦褲子的鏡頭,不僅表現兩人的友誼,也用孩子稚拙的動作表達出了心底的純真。
GIF/474K
阿默德還特意掀起褲腳查看小夥伴有沒有受傷。
歲月靜好,安之若素,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回到筒子樓家中的阿默德,尷尬了。同桌默罕默德的作業本,被自己誤帶回了家。
回想老師白天對同桌的恐嚇:再不完成作業直接開除。阿默德有點慌:不論錯誤在誰,絕不能坑隊友。
出來混不能不講義氣,同桌不能就這樣失學,阿默德決定:
送作業本兒的故事就此開始。
事兒說小不小,說大不大。
對局外人來說,老師嘴裡的開除,只是在嚇唬默罕默德。
對阿默德而言,同桌的無辜失學,則是自己釀成的惡果。
在交通便利城市中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生在伊朗偏僻農村的阿默德即將面對多大的困難。
首先,距離遠,且都是山路。
儘管同在一個鄉鎮,但家在poshteh區的同桌距離可不近,阿默德想到達目的地,不僅要徒步長途,而且必須翻山越嶺。
熟悉阿巴斯電影的毒友都知道,
深棕蜿蜒的山路是他的標誌
為了及時送達,阿默德一直用跑的。
氣喘吁吁到達poshteh區,依舊是五步一坑十步一坎兒的山路。
第二,黑夜降臨
故事發生在放學後,太陽落山顯而易見,時間過得很快,夜幕降臨。
偶爾幾個趔趄,阿默德依舊沒停。
阿默德心中默念三百遍: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影片拍攝於1987年,在電影技術並不發達的伊朗
阿默德的暗中尋覓堪稱夜間攝影教科書
最要命的困難,是阿默德不知道默罕默德家的確切位置。
儘管同桌身在poshteh區,但poshteh區也分很多片兒區。
阿默德不知所措。
這裡是毒藥君全片最喜愛的片段:
左手握著作業本,右手有些茫然的下垂,
身體出於不協調的急切狀態
靠打聽?據統計,默罕默德這個名字在伊朗的使用率為70%,比國內「張偉」重名率還要高。
得到的全是模稜兩可的回答:
那麼問題來了,阿默德有沒有把作業本送到同桌手裡呢?
本著對電影劇情負責的初心,毒藥君這裡不再劇透了。
來聊聊阿巴斯和伊朗電影。
此前,導演拍過16部長短不一的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一經問世,斬獲了1987年德黑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8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藝術獎。阿巴斯一躍成為大師級導演。
想知道電影的藝術成就有多高,就需要對伊朗電影有一定的認識。
伊朗人民大部分是伊斯蘭教徒,宗教誡嚴、思想管控始終追堵著這個國家的文化繁榮,在伊朗森嚴的電影審查制度以及宗教管制下,政治以及婦女都屬於敏感話題。
就像伊朗女性始終包裹著圍巾一樣,伊朗電影給人的感覺:單一。
所以,我們很難把「戰爭」、「諷刺」、「大片」等標籤與伊朗電影對應上。
拿最熟悉的《小鞋子》和《一次別離》來說,伊朗最優秀的電影,總在糾纏著兒女情長。
因此,伊朗電影勝在「真實」。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開始,孩童世界第一次如此引人注目地展現在成人面前。由此,伊朗兒童片開始發軔,因為不少導演發現,孩子的純真,可以過濾每一位觀眾的心。
拿片中阿默德的語言、神態、奔跑的姿態來說,影片無一不在釋放著「純真」。
例如阿默德在路途中的執拗;
例如默罕默德在老師壓力下的崩潰;
就連被問路的小朋友,舉手投足也有對阿默德的尊重。
這些都是一顆純真的心最正常的反應。
阿巴斯把這顆純真的心拋諸在光怪陸離的成人世界後,產生了絕妙的化學反應。
與媽媽的對話,根本是自說自話。
例如在人堆兒中,大人教他渾水摸魚。
阿巴斯用阿默德串聯起了整個伊朗農村的風貌,同時,也用無形中製造的反差來暗語固有社會的種種弊端。
「反差」二字,可謂阿巴斯的拿手好戲。
《櫻桃的滋味》中,開路虎的男主和整天在暴土揚塵中的工人,
《如沐愛河》中老學究和社會准失足青年。
阿巴斯執導兒童片,可以在一個人人皆能看懂的故事背後,加進他們對伊朗社會嚴苛現狀的思索,但後者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明白。由此,一種伊朗電影獨有的運作模式應運而生,影迷喜歡稱為「雙層模式」,而最終達到的藝術效果——於無聲處聽驚雷。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一個非常容易忽略的物件兒——
「門」
第一次,開頭,教室的門鬆動。
開頭老師通過命令學生關門,來強調一種尊卑的秩序。
有趣的是,孩子關了一下,結果沒關上,
最後還是輪到老師關,或許有些東西本不該被封閉吧。
第二次,中間,修門人,極力勸將死的老頭讓自己給他換新門。
正如阿默德與母親的對話。
即使到了成年人的世界,所謂的交流,
也是一方把觀念強行輸出給弱者,
修門人還是會不顧老人的訴求,執意勸說他換成鐵門,
過去的美好得不到尊重
第三次,老門匠,說自己認識所有人,以自己做的門窗為榮,對換鐵門很憂傷。
和其他不熟悉鄰里的人物不同,老人是全片唯一一個聆聽了阿默德的人。
老人和阿默德的襪子都給了特寫,都破了洞,
或許意味著阿默德的未來,
雖然受到了來自成人世界的壓力,可依舊會保持著那份純真善良。
第四次,倒數第二場戲,阿莫德寫作業時門突然被風吹開。
門被吹開,外面狂風大作,洗乾淨的衣服被吹到地上,
伴隨著令人懼怕的狗叫,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衣服還是髒的,同桌明天的命運未卜。
於是,這樣的伊朗電影就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觀眾群體:對於普通觀眾而言,一個好故事已經足夠令其滿意,而那些對影像有深層次需求的電影研究者、影評人或資深影迷則可以在表層的故事下解碼,挖掘出背後暗藏著的隱喻。
其實,毒藥君掰扯這麼多,還是希望毒友們耐下80分鐘的心,去電影中找尋遺失的美好。
最後,讓我們再來欣賞阿默德的風姿——
想起夕陽下的奔跑,那是你無悔的青春
※豆瓣9.4,虐
※28年前這部國產驚悚,兩張絕世美顏讓我丟了魂
※一個冉冉升起的B級片市場咋這麼快就呵呵了?
※真的割指見血!這部教科書級恐怖片曾在英國三度被禁
※這部奪得9項奧斯卡的電影讓中國影人丟盡了顏面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