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登陸北京:文學青年聖經被改編成舞台劇
對於大多數喜歡文學的人,當然不僅僅只是文學青年,還有文學中年和文學老年,毛姆的作品都是不應該錯過的。而《月亮和六便士》更是被不少人奉為文藝聖經。這一次,《月亮和六便士》被搬上了話劇舞台,將於9月9日-10日登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此次,《月亮和六便士》的主創團隊也到北京和喜歡毛姆的讀者舉行了一次分享會。
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故事以著名畫家高更為原型(儘管毛姆並沒有承認這一點),講述了一名在倫敦從事股票經紀的人生贏家,思特里克蘭德在自己即將不惑之年的時候,突然拋棄妻子孩子,放棄眾人所認為的美滿的生活,流浪他鄉,開始從事繪畫創作。
為了進行藝術創作,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他忍受著窮困潦倒和所有人的不理解,只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月亮」。
「每個人都只看到了腳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頭看到月亮。」
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為了生活中的六便士,常常會忘了我們心中曾經出現過的那個月亮。
當理想和現實起衝突的時候,該選擇理想還是該選擇現實,這應該是每個人,至少有那麼一次曾經在自己心裡糾結過的問題。
在一百多年前,毛姆用這樣一篇小說驚醒了很多人,不過毛姆並沒有給出答案,也並沒有告訴大家哪種選擇是對的。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思考,一百多年後,蘇莉茗想要將這樣一部劇搬到戲劇的舞台上。
她說:「一百年前的歐洲,其實和現在的中國很像,都市文明高度發達,人們好像生活在富足的社會裡。但是總有那麼一個人會用行動告訴你,生活可以有很多妥協,而理想永遠不行。那麼,你的理想,你還記得嗎?」
雖然《月亮和六便士》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但相對於很多商業的大IP來說,仍然屬於小眾。
理想的月亮有了,但也不得不考慮可以買到麵包的六便士。
這也給編劇的改編帶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面要照顧到小說的原有的滋味,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如何才能讓觀眾更加輕鬆愉快地觀看演出。
如何將一個缺乏戲劇性的文本,更有趣地呈現在舞台上,編劇李然第一次拿到這本小說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這小說沒法改。
不過,本劇最終還是在儘可能的尊重原作的基礎上,以當代劇場的表現方式,對這一經典故事進行了重現。
希望通過對原作文學底蘊的演繹和對戲劇表現能力的挖掘,與觀眾們分享這一經典作品的價值,探討愛情、天才、理想、生命等等話題,共同探索藝術人生的璀璨世界。
此前,該劇也相繼在上海、武漢、重慶等地進行過演出,自巡演以來,據說收到的是「零差評」的絕對好評。
而這一次也是首次登陸北京。
最後一句
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自己的選擇的!
※小姐姐,我想把白雪公主畫在眼睛上!
※尖細的聲音,再加一點咕嚕聲是大象表達「我餓了」?
※為了1000塊錢,他光著屁股坐在了蜜蜂上
TAG:橘子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