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仁醫院:變「患者流」為「信息流」

同仁醫院:變「患者流」為「信息流」

北京同仁醫院的眼科、耳鼻喉科是國家重點學科,處於國際一流水平,但之前說起同仁醫院,尤其是這兩個重點科室,估計很多患者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混亂、擁擠。

候診擁堵是各大醫院都頭痛的事情,患者煩,醫生也煩。如何優化就診流程,縮短患者的等候和院內往返時間成為眾多醫院管理者考慮的問題。對於雜亂無章的就醫環境,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多次強調,要將「患者流」變成「信息流」。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經過多次調研、反覆試驗,目前最大的成果就是已經把門診從無序變成有序。」門診部副主任田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管理從院前開始。以眼科為例,2016年,同仁醫院實現了非急診全預約,到醫院後在查視力、分診、候診等多個環節進行了節點控制,真正實現了分時段就診,改善了醫患雙方的就診感受。「七月份的滿意度調查中,關於分時就診這項患者的滿意度較實施前提升8.4%,醫生的滿意度提升了8.9%。」

9月1日13時整,正在耳鼻喉候診的余女士對記者說,過去每次來看病大家都擠在門口,既怕聽不到叫自己也怕別人加塞。「現在好了,看著大屏幕心裡踏實多了。」

的確,門診安裝了電子叫號系統後,就診科室、專業、診室、患者就診序號都在顯示屏上顯示,播音器也同步呼叫,一聽二看,患者心態平和地等待就診,門診真正做到了診療一醫一患。田瑋表示:「優化了診療、預約流程,自助挂號、繳費等功能上線後,現在無論初診還是複診,患者平均在院滯留時間比之前節省了約半小時。」

離開耳鼻喉科,記者又來到了眼科的日間手術區,87歲的邸老先生剛做完白內障手術。老人家的女兒對這次手術特別滿意,她告訴記者,手術之前,老人家已經完成了全套白內障術前檢查,手術非常順利。「也就20分鐘。手術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觀察、恢復,現在準備回家了。」

「由於來醫院看病和等待手術的患者不計其數,而床位有限,有的手術要等上半年,患者急,醫生也急。」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對記者說,作為提高醫院工作效率的重要舉措,2012年,經過研究推出日間手術工作,並率先在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試點,規範流程,加強管理。

所謂「日間手術」,就是將手術候台時間縮短,讓患者在24小時完成入院、檢查、手術、出院全過程。這意味著過去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手術治療,將縮短為一天。魏文斌表示,開展日間手術既滿足了住院手術的安全,又享受了門診手術的快捷;還提高了效率,減少患者手術等待時間和費用,緩解了住院難的老大難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以眼科日間手術量為例,數據顯示,2016年比2015年同期增長了1萬多例。眼科在沒有增加人力的情況下,手術數量反而有所增長。「雖然對醫生並沒有太多的壓力,但對他們的素質要求更高了。」魏文斌如是說。

據魏文斌介紹,目前眼科日間手術中心收治病種有老年性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斜視、玻璃體注葯、視網膜脫離、RB全麻檢查眼底、青光眼、眼整形等絕大多數眼科手術。這些舉措提高了手術效率,減少了患者負擔。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王小龍

審校:管晶晶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科技早新聞∣可以聽的科技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早新聞 的精彩文章:

「電」一下,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高達99%!

TAG:科技早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