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努爾哈赤是病死,還是被袁崇煥炮擊而死

努爾哈赤是病死,還是被袁崇煥炮擊而死

1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盛京。天命汗努爾哈赤的葬禮。一位突如其來的喇嘛,引起後金國的一片混亂。誰也沒有想到至天命汗於死地的袁崇煥竟然會派人來至靈前。

袁崇煥之所以派使者前來弔唁,實際上是來探察一番努爾哈赤的死訊是真是假,因為這關係到明軍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努爾哈赤確實是死了。努爾哈赤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史學界眾說紛紜。大致上分為兩種。一是《清史稿》和《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所說的因病駕崩;另一種說法則是喪命於寧遠之戰時明軍的紅衣大炮下。

2

寧遠大戰時,手中只有兩萬餘人、一座孤城的袁崇煥之所以能夠擊潰13萬大軍的後金軍,除了用在戰前所做的八條動員令來鼓舞士氣外,更重要的是他所使用的11門紅衣大炮等火器給了毫無精神準備的後金軍以沉重的打擊。

袁崇煥所使用的紅衣大炮為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特別是擊殺密集騎兵具有強大火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正是後金軍最大的剋星。

努爾哈赤是病死,還是被袁崇煥炮擊而死

威力如此巨大的紅衣大炮,讓後金軍付出慘重代價,那麼,親臨城下督戰的後金軍統帥努爾哈赤,在此役中受沒受到來自紅衣大炮的威脅呢?

3

這個問題在明朝的史籍中語焉不詳,後金以及後來的清代官方資料里更是隻字未有,而《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卻給出了一個答案: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紅衣大炮打死敵人不計其數,還擊中了「黃龍幕」,傷一「裨王」。後金軍出師不利,只得用皮革裹著屍體,伴隨著一路號哭匆匆撤退。

無獨有偶,在《明熹宗實錄》中同樣記載了類似的事件:明兵部尚書王永光在彙報寧遠之戰的戰況時奏稱,明軍前後傷敵數千,內有頭目數人,「酋子」一人。

4

高第則奏報,後金軍隊攻城時,明朝軍隊曾炮斃一個「大頭目」,後金軍用紅布將這個人包裹起來抬走了,一邊走一邊放聲大哭。

一個人的死能夠讓一支13萬人的軍隊悲痛撤退的,還會有誰?恐怕只有努爾哈赤。然而,在寧遠之戰後,史料記載,努爾哈赤還曾於「夏四月丙子,征喀爾喀五部,為其背盟也,殺其貝勒囊奴克,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

如果說努爾哈赤死於明軍的炮火之下,那麼這個人又是誰?或者說,這幾處記載,又有多少可信度?

5

如果說努爾哈赤真的死在了明軍的炮火之下,那麼首先,他不可能「死而復生」,在數月後又去攻打蒙古。

其次,擊斃努爾哈赤,對於明朝方面來說是一個重大勝利,無論是袁崇煥,還是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將對此事書以濃墨重筆,以激勵軍民的士氣。

努爾哈赤是病死,還是被袁崇煥炮擊而死

但是,無論是袁崇煥本人報告寧遠大捷的奏摺,還是朝廷表彰袁崇煥的聖旨,抑或朝臣祝賀袁崇煥寧遠大捷的奏疏,對努爾哈赤被擊斃之事都是隻字不提。

6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即使是那個「酋子」「大頭目」確實是努爾哈赤,但也沒有讓他死去。

在與後金作戰之時,朝鮮曾派了一支軍隊配合明軍抵抗後金軍的進攻。隨軍的朝鮮翻譯官韓瑗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袁崇煥,並博得了袁崇煥的好感。寧遠之戰,袁崇煥也將他帶在身邊。可以說,韓瑗親眼目睹了寧遠之戰的全過程。

據韓瑗事後回憶:寧遠告捷以後,袁崇煥派了一名喇嘛攜帶禮物到後金營寨中向努爾哈赤「表示歉意」:「老將(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指袁崇煥),豈其數耶!」

7

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對袁崇煥的禮物表示「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

結果未等再戰,努爾哈赤便「因懣恚而斃」。從這條史料中可以看出,努爾哈赤確實是在寧遠一役中身受重傷,最後鬱鬱而終。

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場上受傷,隨後被「小子」袁崇煥冷言譏諷,回到盛京後一直耿耿於懷,心中怒火無處發泄,傷勢也便無從復原。

8

更由於後來親征蒙古等一系列軍事行動,讓傷口難以癒合。待到七月份前往清河洗湯浴,致使傷口進一步惡化,終於引起「癰疽」這樣的併發症而死。

努爾哈赤是病死,還是被袁崇煥炮擊而死

因此,可以說,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傷後致死。而清政府為了自己的顏面,「忘記」將之寫入史書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擁有火器、兵力佔優的明軍在薩爾滸之戰會敗得那麼慘
此人一出,姜維北伐滅魏的夢想就此破滅
諸葛亮為何要致孟達於死地
劉備託孤為何要對諸葛亮說「君可自取」
夷陵之戰,劉備為何會先勝後敗

TAG:憶城千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