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周末品味:從寧法花園到雅高山地,這六位策展人還推薦了哪些小眾歐美藝術朝聖地?

周末品味:從寧法花園到雅高山地,這六位策展人還推薦了哪些小眾歐美藝術朝聖地?


夏天是藝術世界出遊的黃金時期。除卻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勝,還存在著一些不那麼為人所知卻依然值得一去的藝術聖地。《藝術新聞》邀請了六位藝術家和策展人來與大家分享他們已經完成或者期待中的藝術朝聖之地。這些地方相對於傳統的封閉空間,或憑藉其戶外的開闊,或憑藉其空間的私人,給人一種獨特的體驗。


夏天是藝術世界出遊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在今年的歐洲大陸迎來了集中開展的3大藝術盛會: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每5年舉行一次)以及第5屆雕塑計劃-明斯特(每10年舉辦一次)。然而,除卻這些熱門的藝術目的地,還有哪些地方更適合夏日藝術朝聖呢?




《藝術新聞》國際版邀請了六位藝術家及策展人推薦了他們已經完成或者期待中的藝術朝聖之地。近年來,戶外藝術對於觀眾而言,與展示在封閉的白盒子內的藝術作品相比,在開闊的空間中不僅能更敞然地與他人共享藝術,或許更可收穫一種新鮮、個體、私密的觀看體驗。今年夏天,從大衛·史密斯的白色雕塑到今年首次更改展期到7月的弗瑞茲雕塑展,不僅提升了藝術家創作過程中對藝術可能性的探索,其對社會、公眾參與性的激發也隨之拓展。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Provence-Alpes-Co?te d"Azur)大區擁有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悠久的收藏傳統,從收藏展覽到藝術中心,收藏家以各種活躍的角色出現在這一地區的社會文化生活之中。 




寧法花園


▲ 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館長尼古拉斯·庫利南(Nicholas Cullinan),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 義大利奇斯泰爾納迪拉蒂納(Cisterna)寧法花園(Garden of Ninfa),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夏天的時候我喜歡去義大利,在從羅馬到那不勒斯的路上的寧法花園是你能夠想像得到的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兩年前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被它非凡的歷史徹底迷住了。寧法花園原本是一個中世紀的小村莊,後來逐漸荒廢了。20世紀初,阿達·貝爾-維爾布拉罕(Ada Bootle-Wilbraham)嫁入了加埃塔尼家族,她把這座小村莊變成了在義大利的英式花園。「園」如其名(譯註:寧法,「Ninfa」,有女神的意思),中世紀的廢墟、玫瑰園、清澈的水池……簡直仙境一般,甚至比千泉宮(Villa d』Este)還漂亮。去之前不妨先用 google 搜一下。



▲寧法花園內景,圖片來源:網路




▲寧法花園內景,圖片來源:網路




皮耶羅·弗朗西斯筆下的義大利


▲藝術家麗莎·尤斯卡維奇(Lisa Yuskavage),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當我還是一名學藝術的學生的時候,我總是對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感到相當困惑。老師經常講到他與數學、與黃金比例的聯繫,但我無動於衷——我沒有長處理數學的腦瓜子。我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他畫中的人物看起來都很奇怪?我是一名具象畫家,我知道藝術家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描繪面孔從而表現人性。但皮耶羅畫的臉太奇怪了,以致於我甚至無法確定我是不是真的喜歡他的畫。



▲ 《耶穌復活》中的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自畫像,圖片來源:wikipedia




1997年,我在米蘭有一次展覽,我的丈夫(藝術家馬維特·萊文斯坦,Matvey Levenstein)和我順道一起去了威尼斯。在威尼斯我們租了一輛車,從藝術家朋友大衛·里德(David Reed)那裡借了一本講述義大利小鎮藝術史的旅遊手冊。我們規划了一次尋訪皮耶羅的旅行:從威尼斯出發去尋找皮耶羅的每一幅畫。




▲ 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憐憫聖母》,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最終我們來到了皮耶羅的出生地聖塞波爾克羅,位於托斯卡納地區的一個小鎮(市立博物館裡的皮耶羅的《憐憫聖母》就是在這裡畫的)。我們坐在當地唯一一家旅館的唯一一家餐廳里吃午餐。我嘗了一口葡萄酒之後抬起頭環顧四周,結果發現周圍都是皮耶羅畫中的臉。與黃金比例無關,他只是畫了他看到的人,這裡的人現在看起來還是當時的樣子。隨後我們在聖塞波爾克羅逛了逛,我看到的風景也完完全全就是他畫中的樣子。




▲ 聖塞波爾克羅夏景,圖片來源:Marcello Piomboni




旅行結束之後,我不再有「這位看起來很冷酷的藝術家到底怎麼了?他畫的那些面孔怎麼了?」之類的疑問,而是發覺自己與他本人還有他的畫建立了某種聯繫,並且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我明白了我要做的是描繪我看到的他們,而不是他們希望我描繪的他們。




▲ 聖塞波爾克羅夏景,圖片來源:網路




▲ 聖塞波爾克羅夏景,圖片來源:網路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


▲賈徳基金會聯合主席、策展人弗萊文·賈徳(Flavin Judd),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 路易·康(Louis Kahn)設計的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Phillips Exeter Academy Library),圖片來源:網路




我打算專門去看看路易·康設計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我之前去過沃思堡的金貝爾美術館(The Kimbell at Fort Worth),簡直是堪稱一絕;我只是在照片上看見過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但已經足以讓我驚訝萬分了。每當我看到路易·康設計的建築的時候——例如聖地亞哥的索爾克研究所——總會發現它們實地看起來要比照片上更棒,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的,但真正絕妙的建築正該如此。




▲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內景,圖片來源:網路




▲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圖書館內景,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亞利桑那州「雅高山地」


▲ 藝術家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保羅·索萊里(Paolo Soleri)設計的「雅高山地」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地方之一。索萊里是一名義大利建築設計師,曾在西塔里埃森師從弗蘭克·勞埃德·萊特(Frank Lloyd Wright)。在1960年代前後,索萊里開始四處找地,因為有了地才能開展實驗性的創作。「雅高山地」可以說是一個極致的烏托邦,住在那裡的居民同時也是被觀看的對象。索萊里的想法是「雅高山地」永遠也不會完工,而是一直在進化。1970年代,索萊里拿得了距離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Scottsdale)約45分鐘車程的一片地。




▲ 保羅·索萊里(Paolo Soleri)設計的亞利桑那州(Arizona)「雅高山地」(Arcosanti)全景,圖片來源:網路




▲ 雅高山地,圖片來源:網路




▲ 雅高山地,圖片來源:THE ART NEWSPAPER




那裡非常原生態,因此索萊里採用了夯土技術;他對玻璃的運用也很有意思,實現了室內外空間的完美結合。1970年代的時候,那裡曾經非常熱鬧。在索萊里去世之前六個月,我有幸拜會了他,我當時問他說:「你的城市是烏托邦嗎?」他回答道:「我不明白烏托邦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然而對我來說,「雅高山地」是未來的視覺化原型,表達了某種「不安」,體現了「建築是美麗的有機體」的理念。當你驅車離開那個遙遠偏僻的「實驗場」,把它甩在身後,讓熱烘烘的空氣吹過你的身體,你頓時覺得重獲解放。




德國柏林無憂宮


▲ 藝術家塔納·錫蘭(Taner Ceylan),圖片來源:網路





▲ 德國柏林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圖片來源:網路




▲ 德國柏林無憂宮,圖片來源:網路




我最喜歡沉醉在藝術和靈感之中,柏林附近波茨坦(Potsdam)的無憂宮及其周邊地區就能提供這種體驗:布滿雕塑和噴泉的花園,通向新宮的橘園,還有去羅馬浴場路上的中國屋。我尤其喜愛大自然與人造藝術品的和諧共存,那是一段生動的旋律。你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離開導遊,乾脆迷失其中,尤其是在八月的夜晚。




▲ 德國柏林無憂宮,圖片來源:網路




螺旋防波堤


▲ 藝術家塔西塔·迪恩(Tacita Dean),圖片來源:網路





1997年,塔西塔·迪恩試圖尋找羅伯特·史密森在猶他州大鹽湖建造的大地藝術作品《螺旋防波堤》。雖然她的努力沒有結果,但那趟旅行卻促成了一件正在倫敦弗里斯街畫廊展出的聲音作品「在夏日微風裡尋找螺旋防波堤」(7月6日至8月11日)。




當時我正在猶他州聖丹斯學院參加編劇工作坊的年度活動,有三天空餘的時間。在我看來猶他州就意味著《螺旋防波堤》,1997年的時候沒人要去那裡,但是我想去看一看。我花了些功夫四處打聽,後來猶他州藝術委員會發了一份傳真過來,標明了如何去那裡的路線。




▲ 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在猶他州大鹽湖建造的大地藝術作品《螺旋防波堤》,圖片來源:網路




那時我對史密森並不怎麼著迷,不過《螺旋防波堤》是一個標誌性的作品,而且我人就在猶他州。實際上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國,依然覺得美國很是神秘,而且猶他州是摩門教的領地,尤其令人激動。一起參加工作坊的有一名叫做格雷戈里·薩克斯(Gregory Sax)的編劇,我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他不知道要去看什麼,但知道怎麼雇一輛車——這對我來說有點兒難度——因此我說服他了一起去。為了要把在聖丹斯學院與顧問的談話錄下來,所以我隨身帶著數字卡式錄音機,也順便打算把整個旅行記錄下來。傳真上給出的路線有12個關鍵點,我在到達第10個點的時候才打開錄音機。路線的描述頗容易令人產生誤解:「往南偏西南方向繼續開2.3英里,那裡有一道圍欄和鐵門,上面標著『牛場4號門』,在圍欄裡面有個牌子,寫著『賴夫特·S牧場』,還有一個『禁止入內』的標誌。」我敢說這肯定是史密森自己寫的,否則誰還能寫出如此深奧龜毛的細節?





▲ 《螺旋防波堤》,圖片來源:網路




起初我並沒有把《螺旋防波堤》當作藝術作品看待。後來我們沒找到它,我也不知道它看起來是什麼樣子——這趟旅行實在是太值了——因此回來以後,我認為它是藝術作品。薩克斯也同意錄些東西把前面幾個點補上。我們並沒有編造路線,我們只是跟著路線走,薩克斯即興說了些東西,我也即興回應了些,然後我把錄音剪輯在一起。




▲ 《螺旋防波堤》,圖片來源:網路




現在人們去看《螺旋防波堤》就像是朝聖一般,有點兒像是去盧爾德或者阿西西的意思。那裡已經開發的很成熟了,GPS 上標出了方位和路線,路標、停車場一應俱全。當年我們去找它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被完全遺忘了,很久都沒有人去過,因此很是神秘;我覺得當時的我們更像是先驅者而不是朝聖者。毫無疑問,那裡依然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但已經沒有開創性了,朝聖一詞的含義也已經不一樣了。




撰文:Ben Luke


??

點擊下圖訂閱季度雜誌即可獲贈小奧汀水性指彩小驚喜系列5瓶套裝(價值158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體驗:送夏迎秋,魔都好逛市集大起底!
周末思維:諾蘭導演說《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
Defining Moments 續寫頓悟時刻
在瑞士的湖邊臨水而居,不工作只做夢
2017,從未如此「德國」!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