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所謂的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頸肋所致

很多所謂的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頸肋所致

本例中年女性患者很可能是頸肋。本病常被本學科所忽略,而被籠統地診斷為胸廓出口綜合征或神經根型頸椎病或是斜角肌綜合征等。

多數人頸椎上的肋骨在進化過程中早已退化.有頸肋者約佔0.056%~0.17%,臨床少見,多數發生在第七頸椎的一側或兩側,兩側者佔70%~80%。根據頸肋的形態學差異,將其分為頸椎橫突增長、不完整頸肋、完整頸肋和特殊類型4類。不完整型頸肋常有纖維束帶與第一肋相連。完整型頸肋有肋軟骨與第一肋相連。由於頸肋可引起頸部解剖異常如肩胛帶下

傾、前斜角肌肥厚等病理情況,可致胸廓出口狹窄,並導致臂叢神經及鎖骨下血管受卡壓,即出現頸肋綜合征。事實上,不足10%的頸肋患者有頸肋綜合征。頸肋綜合征最早於1860年由Willshire詳細描述,1958年Rob和Standeuen將頸肋綜合征歸類於胸廓出口綜合征的一種,其發生率為0.03%一0.12%,好發於40歲左右的青壯年女性患者,以右側頸肋發病多見。表現為臂叢神經下干支配區的感覺和運動障礙以及鎖骨下動脈受壓。頸肋綜合征的另一臨床特點是形成下頸部腫塊.完整頸肋患者裸露的下頸部可見腫塊,不完整頸肋患者觸診可發現腫塊,但在第七頸椎橫突增長的患者則無明顯腫塊。下頸部腫塊特點是固定,質硬如骨,扣擊時Tinel征陽性。結合頸椎的影像學檢查,診斷並不難,但不典型病例常常誤診為頸椎病、胸小肌綜合征、肘管綜合征、平山病以及臂叢神經運動損傷等。治療可通過手術切除異常頸肋,解除其對神經和血管的壓迫,絕大多數患者可以獲得滿意療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義凱教授交流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李義凱教授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