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堂發展
最新
09-04
金色九月,開學伊始,學子們重返校園,可您知道古代學堂的模樣嗎?今天鵬為文化帶領大家走進古代學堂,看看古人是如何學習的吧!
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癢」,高一級的大學叫「上癢」,低一級的小學叫「下癢」。
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封建等級越發嚴格,有錢人會在家裡開設私塾,當時在王府里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後來又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都是中國古代蒙學讀本中流傳廣泛、影響久遠的經典之作。
到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國子監」已經不是學校的性質了,成為國家專門管理教育的機構。而這時候一般的學校稱為「書院」、「書堂」、「私塾」等。 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不但明確了整個學校教育制度,還規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奏定學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學課程是我國第一套正式的小學課程,至此,中國式教育步入了正軌。
點擊展開全文
※鵬為文化台灣故宮博物院文化之旅
※楷書—現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TAG:鵬為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