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島,俄國日本因它鬧翻,最終淪為他國領土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島,俄國日本因它鬧翻,最終淪為他國領土

文|佳文

庫頁島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島,現在為俄羅斯實際控制,更名為薩哈林島。緊鄰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庫頁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曾受到唐、金、元、明、清多個朝代的間接或直接管轄。欲問庫頁島是如何接受古代中國管理的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741年的唐朝疆域示意圖,右上角有窟說部。

唐朝統一全國後,當時東北地區的靺鞨各部紛紛歸附。在靺鞨諸部中,有一支叫作黑水靺鞨的部族在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開始和中央政府有了直接的接觸。公元731年唐朝開始在歸順的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都督府,並派遣長史來負責監督。在《新唐書》中記載在黑水靺鞨諸部中有「窟說」部,窟說是庫頁同音的異譯。

雖然唐代已經與庫頁島上的民族有了往來,但畢竟道路遙遠,難以直接管轄,因此唐和當地民族事實上是處在鬆散的聯繫狀態。史書上說「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而屈設不能自通。」,就是表明當時庫頁島上的族群要取得和唐朝的聯繫十分困難,想來在當時也不具備直接遠距離管轄的能力,唐的最遠勢力範圍也只能延伸到黑水都督府一帶。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至遲在12世紀的金代時,庫頁島已經屬於中國版圖。據《金史》記載:「金之封疆,東極吉里迷、 兀的改諸野人之境。」,東極吉里迷就包括了庫頁島在內,這一點也到了相關考古發現的證實。1919年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當地發現了當地人稱為「卡拉霍通」的城池遺址。而卡拉霍通經過歷史語言學家的分析,正是女真語中「姓氏」的意思,而霍通則是「城池」的含義,卡拉霍通這個名稱流傳於當地極有可能證實在金代曾在此築城戍守。而元代文獻上則留下了「內豁通」、「吸剌霍通」的城池的名稱。元代城池使用的是女真語名稱,也可證實最晚在金代已經開始在今天庫頁島南半部進行軍事駐紮和直接管轄。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元代以前的唐、金時代對庫頁島管轄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只能根據考古發現的殘餘城址和文獻的隻言片語勾勒出一個大概。

但進入元朝後,中央政府對庫頁島的管理力度明顯加強,這表現在元對庫頁島派兵征討和課稅這兩個方面。

蒙古人建國之初,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了胡里改等五個千戶所用以鎮撫北邊諸族。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因為當時庫頁島上的蝦夷人和鄂溫克人還沒有歸順,蒙古軍發動了針對庫頁島的軍事討伐。到了二十多年後的1286年,經過不斷地討伐,庫頁島終於全部歸順蒙元,被納入王朝版圖之內。當時的島上主要有三個不同的族群分布,首先是前文所提到的吉里迷人,他們是費雅喀人的祖先;餘下的則是蝦夷人(當時稱作嵬)和鄂溫克人(亦里於)。

元代的庫頁島

元朝管轄庫頁島的直觀表現除了多次軍事征服外,還有就是課稅。當時每年冬天酋長們要趟水到奴兒干繳納毛皮稅,進貢獵鷹。到來年夏天,鮭魚洄遊的時候再啟程回鄉。由於獵鷹的貢賦索要的過多過急,酋長們也曾多次反抗,打捕鷹人。

從文獻記載來看,元代正是通過遼陽行中書省或征東行省來直接負責對庫頁島居民的管轄事務的。在當時,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定期參覲制度。

繼元朝管轄庫頁島一帶的明朝對當地的管轄更為完善,在當地首領去北京朝見明代皇帝後,明軍在庫頁島上設置了衛所屯駐。1409年永樂帝命人建立了奴兒干都司以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的管轄,並立碑標註。在奴兒干都司建成三年後,就在當時人稱為苦兀的島上西北部建立了囊哈爾衛(即現在俄羅斯庫頁島西北部的朗格里)。囊哈爾衛和兀者揆野木千戶所,是奴兒干都司派遣的在庫頁島上直接管轄當地居民的軍政單位,負有鎮御邊疆、收繳當地貢品的功能。

到了15世紀中葉的明宣宗時期,還曾數次派遣使臣慰問當地酋長民眾,順便查看徵收的土貢的情況。一般島上居民繳納的貢品主要是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皂雕、鹹魚等,實際上是一種賦稅,標誌著明代對庫頁島的有效管理。

明代庫頁島,囊哈爾衛在庫頁島西北端

雖然明代在庫頁島上設置了囊哈爾衛等衛所進行管理,但客觀來講還是在這一地區進行羈縻統治,以朝貢的方式要求周邊部族效忠。

對庫頁島較為成熟的管理還是出現在清代。清代對庫頁島的管轄,是從它的前身後金政權開始的。努爾哈赤起兵後不久,後金就派軍迅速接占明朝在東北原有的羈縻區域,其中就包括庫頁島。島上的居民費雅喀人也自此成為了一支效忠於清廷的部落。清政府將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劃歸寧古塔章京管理。1732年庫頁島又被劃入了當時吉林將軍下轄的三姓副都統轄區,在康熙年間抗擊沙俄的戰鬥中,清廷多次召集島上能征善戰的費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為保衛邊疆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

在清朝管轄下的庫頁島,既不屬於八旗之一,也不歸理藩院管理,那這些島民歸誰管呢?史書記載是各自任命當地的姓長、鄉長分戶管理,很有點基層村民自治的意味,說到底是一種羈縻的變型形式。根據當地的統計,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被編為六姓一百四十八戶。這種由當地人管理的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減少行政開銷。清廷要求島上的姓長鄉長們要向清朝的中央政府繳納貂皮作為貢賦,並按時向費雅喀人贈送賞賜,以示「皇恩」。當時清廷要求繳納的主要是貂賦,以徵收毛皮為主。同時還要求島上酋長到京城娶媳婦以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上層的籠絡。

清朝中央政府與庫頁島上的居民之間的關係,在清代中期的18世紀就暴漏了很多問題。由於當時清軍主要作戰的方向是對付西北的准葛爾蒙古人,東北邊防往往是在邊界設立哨所,然後一年甚至數年去巡視一次,這就給了沙俄覬覦的機會。

沙俄對庫頁島的佔領侵吞和當時對黑龍江流域的探險侵略是幾乎同時展開的。俄國人在19世紀初派遣了克魯森斯特倫為首的所謂「環球航行探險隊」,沿著庫頁島的西北海岸一路探索到黑龍江下游入海口。作為外來的入侵者,克魯斯特倫倒也是有些心虛不敢繼續深入,他吹噓自己發現了庫頁島的重要戰略價值,但堅持認為庫頁島是個半島與黑龍江下遊河口相連。隨後幾十年內,沙俄不斷派遣所謂勘察隊勘測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的地形,並最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非法佔據了中國的庫頁島。

有趣的是由於歷史上與清廷的密切聯繫,當地的費雅喀人並不喜歡遠道而來的沙俄哥薩克,而仍然堅持對清朝的上貢,這事實上是當地人對清朝認同的一個重要標誌,也被視為是清朝對庫頁島有效管轄的重要證據。隨著19世紀中期清朝影響力逐漸消退,庫頁島就成為了沙俄和日本爭奪的舞台。20世紀之初日俄戰爭之後,俄國戰敗,被迫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庫頁島被一分為二,南部成為了日本領土,庫頁島上風雲再變。二戰之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將南部庫頁島重新佔據,並一直控制至今。

一座遠東的大島牽扯了中日俄三國上百年的歷史恩怨,島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今日較往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回顧歷史我們仍不禁感嘆庫頁島的命運浮沉和歷史的波瀾雲詭。

參考資料

1.薛虹:《庫頁島在歷史上的歸屬問題》,《歷史研究》,1981年第5期

2.李凡:《美國「冷戰」政策與日蘇領土問題的形成》,《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3.呂廣天:《明清之際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的少數民族》,《社會科學輯刊》,1982年6月

4、李東旺:《庫頁島春秋》,《文史精華》,2013年3月

5、(日本) 間宮林藏《東韃紀行》

【60位青年學者為您解毒歷史,關注公眾號「歷史研習社」(ID mingqinghistory)可回聽微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地跨五大洲,面積超1150萬平方公里,沒想到這個小國竟曾如此輝煌
菲律賓的一條70英里山路,成為美軍的死亡墳墓,4萬餘人被虐致死
看過這18部經典的歷史影劇後,我覺得歷史課本太膚淺了
不為人知的歷史:新加坡淪陷後,日軍曾殺害了6萬華人青年
宋代和尚吃的這些東西,日本引入後,又變成了國寶「精進料理」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