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文愛好者組團遠赴肯亞只為觀測混合日食 一場美麗的大冒險

天文愛好者組團遠赴肯亞只為觀測混合日食 一場美麗的大冒險

中國天文愛好者組隊前往肯亞北部圖爾卡納湖西岸觀測橫掃非洲大陸赤道地區一次罕見的混合日食。中國天文愛好者肯亞日全食觀測隊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來名名天文愛好者組成。觀測隊成員從上海、北京、成都出發飛往肯亞首都內羅畢,再搭乘小型飛機飛往550公里以外離全食帶最近的Kalokol機場,然後乘坐四輪驅動車輛前往日全食中線。觀測隊與搭乘的塞斯納208B飛機、飛行員、地面

車輛駕駛員在Kalokol機場合影

觀測隊從肯亞內羅畢威爾遜機場出發,這是一個通用航空機場,基本上都是私人飛機、公務機以及通勤航班。

內羅畢的清晨,剛剛下過一場小雨。等待飛機的時間裡,陽光透過雲縫撒向大地,這個赤道上的高原透露著微風徐徐的涼意,不過兩個半小時以後我們就將到達這個國家最乾旱、高溫的地區。

我們租用的Yellow Wings的CESSNA 208B Grand Caravan(塞斯納 208B,綽號「大篷車」)飛機,一共有14個座位,1-2布局。由於是觀光飛行,全程飛行高度都在2500米以下,飛行速度都在300KM/H以內。賽斯納208是美國賽斯納飛機公司研製的單發渦槳式多用途輕型飛機,其飛行速度快、裝載量大,可在土跑道等簡易機場起降,經濟性、可靠性好,維護簡便,加裝氣象雷達、空調和氧氣系統後,性能可進一步提高。208B是加長型,應聯邦快運公司的要求而加長1.22米,商載增至1587千克,貨艙容積為12.7立方米。

我們的飛行員Martin,沒有配備Co-Pilot。大篷車的液晶儀錶還是很漂亮的。作為FSX愛好者,這個飛過無數次的機型其實很渴望真正飛一把,不過估計全隊人都會強烈反對的……

小小的流控之後,我們的飛機從跑道上一躍而起,整個飛行線路單程約550公里,飛行時間2.5小時。飛行線路基本上是沿著東非大裂谷的東部裂谷南北方向飛行,途經奈瓦沙湖、柏哥利亞湖、Lake Elmenteita、納庫魯湖、巴林哥湖。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位於非洲東部,是一個在3500萬年前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地理奇觀,其所形成的生態、地理和人類文化都相當獨特。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最深達2000米,寬30~100公里,全長6000公里(3700英里),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東非大裂谷的詳細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個點來描述的話,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西北點則遠到蘇丹約旦河,北點則可進入死海。中間有相當多個湖泊、火山群。位於肯亞的東部裂谷部分,則是整個東非大裂谷區較深的部份,其中最深處在肯亞的奈洛比北部,這一部份的裂谷區沒有出海,因此所造成的湖泊則較淺、所含礦物和鹽份也較高。如馬加迪湖幾乎都是碳酸鈉組成。艾爾曼提亞湖(Lake Elmenteita)、巴林哥湖、柏哥利亞湖和納庫魯湖(Lake Nakuru)則鹼性相當高。奈瓦夏湖則是小規模的淡水湖。

航路上可愛的小城鎮地面上的灌溉區,從空中看就像一片肺葉,而河流就是氣管。溝壑縱橫的斷裂帶,有點像豹子花紋的植被越Longonot火山,這還是我第一次從空中俯瞰火山,圓錐形火山口非常壯觀。Lonely Planet介紹說沿著火山口走一圈會是一趟非常艱辛的旅程,但是對於火山控來說一定是非常難得的體驗。地貌顏色由綠變黃,植被逐漸減少。朵朵白雲在地面上投下自己的影子,越往北、天氣越來越晴朗,大家心裡說不出的開心。跑道出現在左舷前方,即將開始降落。右側是圖爾卡納湖,以及中央島。降落的很平穩,1公里長的瀝青砂石跑道對於大篷車這種小飛機完全夠用了。這架大篷車才購買了一年多,超級新!觀測隊搭乘四驅車到達Kalokol村。一頓午餐後,我們從Kalokol村出發,越過乾枯的河床向北方前進。日食中線就在Kalokol村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的地方。觀測隊到達日全食中線附近,選擇的紮營的位置設為大本營(4人),機動組(7人)向北部繼續前進1.5KM紮營。Kalokol以北日全食中線附近風景,荒涼的沙石地上分布著耐寒的金合歡和刺槐。大本營觀測點附近的國外觀測隊營地

機動組觀測點附近的國外觀測隊營地,這裡的地貌是由圖爾卡納湖中央島火山爆發形成的,滿地都是火山彈(球形玄武岩)。在另外一個觀測營地,來自德國、烏克蘭的觀測者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器材。半島電視台的記者跑來問我們是否到達了日全食中線,他把這條線想像的跟赤道一樣精確,而事實上,誤差幾百米根本就不是問題。

開始觀測了。

C1(初虧),天氣非常晴朗,雲量遠小於預報的25%雲遮比,這讓我們對成功觀測充滿了信心,大家都覺得今天這事成定了。然而,雲悄悄的起來了,從觀測點向東望去,似乎圖爾卡納湖東岸已經被烏雲覆蓋,我們只能暗自祈禱,讓著雲慢點來、慢點來。. 不幸的是,在C2(食既)前20分鐘左右,自東北向西移動的雲層開始遮蔽太陽,此時我們還心存期望,因為從地平線到12度(食甚高度)這一段天空還是晴朗無雲的。觀測點西面的雲量繼續增加,已經完全看不到太陽了,大家心如死灰的開始祈禱幸運的雲洞出現。

初虧 全天魚眼雲量監控情況

C2(食既)之前,天色漸暗,狂風呼嘯,東面天空幾乎被黃褐色的烏雲掩蓋,此時附近的外國觀測隊居然開始收拾器材準備走人了。C2(食既)前7分鐘左右,沙塵暴自東向西抵達觀測點,一時間飛沙走石,大家一面聽著砂石打在器材上叮叮噹噹的聲音,一面用石頭壓住鋪在地面上的毯子防止被吹走,詛咒這鬼天氣的同時,心裡卻是無限悲涼。

食甚前 全天魚眼雲量監控情況

C2(食既),西面天空完全沒有留給我們任何希望,聽隊員大聲喊著「天黑了」,我知道月影已經飛速向我們靠近,然而我們卻什麼也做不了。原本設定的由魔燈相機固件腳本自動拍攝整個全食過程也變得沒有必要了,同伴由計算機控制的相機快門不停地連拍著完全無用的照片,也懶得去管了。月亮終於掩蓋了太陽,天空變得如黃昏一般黯淡無光,金星出現在頭頂閃耀著,15秒之後,陽光透過雲層通知我們C3(生光)的到臨,我們卻什麼都沒有看見。

食甚時金星出現在天空中,整個觀測點所有人都在大喊Venus" C3(生光)後,上天似乎在嘲諷我們一般,雲縫中露出部分太陽,可是我們也到了該撤退的時間了。生光後出現的雙彩虹,實在是美到讓人傷心~順便google了一下,原來雙彩虹是很尋常的?!為什麼我很少見到?!副虹(又稱霓)與彩虹同心、但較暗。副虹是陽光在水滴中經兩次反射而成。當陽光經過水滴時,它會被折射、反射後再折射出來。在水滴內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我們常見的彩虹(主虹)。若光線在水滴內進行了兩次反射,便會產生第二道彩虹(霓)。霓的顏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由於每次反射均會損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較弱。兩次反射最強烈的反射角出現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因為有兩次的反射,副虹的顏色次序跟主虹反轉,外側為藍色,內側為紅色。副虹其實一定跟隨主虹存在,只是因為它的光線強度較低,所以有時不被肉眼察覺而已。

日全食之行到此告一段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物科學 的精彩文章:

哈勃發現公元前161000年恆星爆炸 亮度相當於一億顆太陽

TAG:萬物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