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去把樊噲的人頭提來?陳平:糊弄誰?好在我奸詐!
劉邦奪得天下後,大肆屠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人物,可惜沒來得及享福,都被劉邦收拾了。要說他們是外姓諸侯,關係跟劉邦可能沒有那麼的親密,所以劉邦害怕他們造反還可以理解。但是有一個人,他在劉邦起事之前就和他交往甚密,起事之後更是一路追隨左右,立下汗馬功勞,還救過他的性命,應該算是過命的交情了吧,可是劉邦還是沒放過他,在臨死前下旨讓陳平將其斬殺!這個人就是樊噲。
劉邦起事後,樊噲同樣追隨於劉邦左右,每逢與敵作戰,樊噲總是衝鋒在前,十分勇猛,多次率先登城。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樊噲跟隨劉邦征戰,共斬敵人首級一百七十六個,俘虜敵兵一百八十八人。他單獨帶兵打仗,打垮過七支敵軍,攻下過五座城池,平定了六個郡,五十二個縣,並俘虜過敵人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以下到三百石的官員十一人。
樊噲成名於鴻門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入咸陽滅秦,緊接著項羽率大軍屯霸上,意圖進攻劉邦。劉邦為了避免被項羽攻擊,於是親赴項羽軍中。這就是鴻門宴了。在鴻門宴上,形勢千鈞一髮,劉邦轉瞬有性命之虞。最後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與項羽據理力爭,將劉邦安然救出,護送回營。可以說沒有樊噲,劉邦就得命喪鴻門宴了,更談不上後來的問鼎天下。隨後,樊噲又跟著劉邦南征北戰,建立漢朝後又平定楚地、代地,任大將軍、左丞相。在西漢王朝的開國將領中,能夠和劉邦有過命交情的,除了留侯張良之外,就是樊噲。想當初,如果不是樊噲勇闖鴻門宴,大膽指責項羽的種種過錯,估計劉邦連第二天的太陽也看不到了。
歷史中,劉邦與樊噲的關係是怎樣的?他們是連襟,樊噲是呂后的妹夫,是自家人,自然也就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作為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是著名軍事統帥。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是劉邦的心腹猛將。可以說,劉邦得此人,是人生之大幸。樊噲出身寒微以屠狗為業,與丞相二字完全搭不上邊,但是跟劉邦向來就交往密切,那時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作戰時,更是表現的十分的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隨後的戰爭中,樊噲不斷的立功,被賜爵為卿和賢成君的稱號。
《史記》很清楚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是有背景的,這一微觀背景就是朝廷有人向劉邦反應了一個線索:樊噲與呂后結為私黨,這將對以後的趙王不利,構成了威脅。
接下來,我們說另外一個人,這個人是和劉邦殺樊噲有直接的關係的,盧綰。盧綰和和劉邦是發小,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盧綰的親戚和劉邦的父親劉老爺子關係很好,倆人出生的時候村民們拿羊酒到一塊祝賀兩家人。你小時候有這樣關係的小夥伴會怎麼樣,那肯定是死黨啊,一塊玩。所以劉邦起義後,盧綰也是跟隨劉邦的鐵杆粉,甚至可以說是腦殘粉。由於盧綰與劉邦的關係,盧綰可以直接出入劉邦的卧室。
這種親密關係,只有樊噲連襟才能做到,盧綰也可以!甚至劉邦當皇帝後,盧綰可以自由出入皇宮。盧綰和樊噲可以說是劉邦關係最好的朋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所以對於他們的信任自然非比尋常。劉邦登基為皇帝後,逐步剿滅異姓王,盧綰被封為燕王,鎮守北疆。劉邦平定陳豨叛亂的時候,燕王盧綰和匈奴有過聯繫。在劉邦平定完陳豨叛亂後,盧綰的偏將說盧綰和陳豨有關係。劉邦懷疑,就想把盧綰找來問下,盧綰稱病不敢去,連續派了兩撥人去傳旨,盧綰都沒去。劉邦就派人問了盧綰的的親近小官,盧綰害怕被殺,就躲起來了。但是因為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很好,所以劉邦並沒有再追究。
後來,劉邦重病,呂后管理國家,盧綰說了呂后的幾句壞話,被審食其報告給了劉邦。劉邦聽到後,非常憤怒,說了句「盧綰果然謀反了」,這句話是病中的劉邦咬牙說出來。可見劉邦對盧綰這種即羞且恨的複雜關係,就派樊噲出兵去攻打盧綰。
劉邦病重時,精神恍惚,脾氣暴躁。有與樊噲不和的人對劉邦說,領兵在外的樊噲與呂后勾結,打算造反,並且要殺劉邦的愛子趙王劉如意。
劉邦之前被盧綰謀反搞得有點心冷,盧綰是他最親近的人關係最好的人,都謀反了,現在聽到樊噲也謀反了,劉邦當時病重,也沒有去驗證樊噲是不是真的謀反,腦袋一昏,十分生氣。
劉邦聽後,怒不可遏,便不加分辨,信以為真。立即召來陳平和周勃,對他們說樊噲要造反,並下令道:「樊噲實在可惡,不可不除。你們兩人火速趕往樊噲軍中,見到樊噲格殺勿論,然後由周勃接管軍隊。」
然後,皇帝的詔令也有無效的時候。
當陳平與周勃這倆老臣領命趕到燕國之後,並沒有遵旨立即殺掉樊噲,而是選擇了將樊噲帶回長安交付給皇上發落。
陳平、周勃當即動身,在途中邊走邊細心算計。陳平說:「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而無功。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懊悔了,我們怎樣辦?再說皇帝病得這麼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她們姐妹二人必定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我們兩人。」
果然,當樊噲被押送至京城長安時,劉邦已經駕崩了,於是,呂后一聲令下,押解在半路上的樊噲無罪釋放,官復原職。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后面前說他的壞話,一定要先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這明明是說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遂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就這樣,樊噲死裡逃生逃過一劫,在此後的數十年間盡享榮華富貴。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謚為武侯。
點擊展開全文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孫子卻為司馬家做了鷹犬
※司馬懿:我老了,我才不去當皇帝。司馬昭:不急,反正都是咱家的
※隋煬帝楊廣:說我是昏君,你們良心會不會痛?
※吳三桂並非衝冠一怒為紅顏,而是為了自己
TAG:煮酒談詩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