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有這些,來看看你在不在其中?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結直腸外科三區主任 王磊
美國好萊塢巨星奧黛麗.赫本曾因《羅馬假日》家喻戶曉,但她63歲時卻被結腸癌奪走了美麗的生命。近些年,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斷上升,生活中,很多人對結直腸癌(即大腸癌)的了解並不多,其防治知識亟須普及。有相關資料顯示結直腸癌已成為世界男性第三位、女性第二位高發的惡性腫瘤。
我國大腸癌高發,但早期發病幾乎無癥狀
王磊教授介紹稱,所謂大腸癌就是結直腸癌,臨床上指的是發生在結腸和直腸的腫瘤。臨床上,胃腸道的腫瘤95%以上都是發生在大腸部位,所謂大腸就是盲腸到直腸,包括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而這幾個部位發生腫瘤統稱為大腸癌。
他進一步指出, 「十幾年前大腸癌在我國的發病還是排名第五第六位常見的腫瘤,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已經上升到第二位第三位常見的惡性腫瘤。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諸如北京、上海、廣州大約是第二位常見的惡性腫瘤。而在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像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都已經是第一位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我國大腸癌發病趨勢是逐年上升,嚴重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健康」。
據介紹,在我國,大腸癌有60%發病在直腸部位。「在疾病早期,癥狀較隱匿,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隨著癌腫的增大與併發症的發生才出現癥狀,超過80%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王磊教授十分惋惜地說道。
哪些人最容易被大腸癌「盯上」?
王磊教授特彆強調,大腸癌的發生和飲食習慣有很密切的關係。他說:「長期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不太新鮮冷凍食物、紅肉攝入多,愛好酗酒吸煙都是大腸癌主要誘發因素,像新鮮的蔬菜、水果、海帶這些鹼性的食物則可以幫助平衡腸道菌群,從而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
他還專門補充說:「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容易被大腸癌盯上。比如不愛活動、長期久坐會使得腸道的收縮或蠕動變慢,使便秘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大便在腸道滯留的時間變長,這樣有害的物質被大腸吸收到體內的概率會明顯增加。不僅僅會引起便秘,還會誘發痔瘡,同時與大腸癌的發生也有一定相關因素。」
有研究指出,肥胖也與大腸癌發病相關,有些患者因為膽囊切除對大腸癌的發生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王磊教授表示,還有20%左右的大腸癌患者與遺傳有關,以FAP和HNPCC最常見,如果直系家屬中還有直腸癌患者,患大腸癌風險是正常人群的三倍以上。
長期便血以及大便習慣改變,都有可能患上大腸癌
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便血。王磊教授指出,十人九痔,痔瘡發生率很高,臨床上發現不少大腸癌患者都將大便帶血誤以為是痔瘡出血。他建議如果病人發現長期大便帶血,就要去排查一下是否患上了大腸癌。
另外,他強調排便習慣的改變也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徵兆。健康人排便1天2次或2天1次都屬正常。但不明原因的突然改變排便習慣,每天大便3~4次以上,便意頻繁,次數增加,且大便的性狀變得更加稀爛就要高度懷疑腸道里有炎症或者腫瘤,儘早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這種情況下,通常可以先去肛腸外科、結直腸外科、胃腸外科或者消化內科挂號。
王磊教授也呼籲:「大腸癌的篩查對腸癌的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建議正常人在每年的例行體檢中要進行一次直腸指檢。45歲開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試驗,警惕息肉或腫瘤。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在30歲左右就應該進行腸鏡檢查。生命無價,腸道健康,重在預防。」
點擊展開全文
※轉移大腸癌精準醫療 早期發現提高疾病控制率
※研究揭示微生物影響大腸癌患者化療效果分子機制
※我國南方高發大腸癌,患過腸息肉是高危人群
※女子患大腸癌是因為每天吃它,專家提醒要警惕5個癥狀
※長期便秘容易得大腸癌?醫生告訴你真相
TAG: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