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鄖西人厲害了!竟帶著一把三弦登上了央視舞台
在鄖西縣,
有一種民間流傳了近兩百年的曲藝,
不僅沒有在歲月的流失中消沉,
還逐漸走上了市、省、國家等
各級各類大型文藝舞台,
成為一種當下流行的地方曲藝,
受到了專家和觀眾們的喜愛。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鄖西,
去感受這種民間的特色曲藝。
三弦,是我們古已有之的一種傳統樂器,在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 唐樂器有300種左右。引人注目的有2種樂器。一種為「軋箏」, 有七條弦, 用竹片擦弦而奏; 另一種則是奚琴, 有二弦, 用竹片在二弦間發音, 後者可謂胡琴和三弦的前身了。
而在我們身邊,鄖西三弦兒可以說將三弦這項傳統樂器發揚光大,即博覽眾長,又自成一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鄖西三弦被國家列入曲藝大詞典,當時被稱作「鄖陽曲子」,鄖西三弦兒的存在,對研究鄖西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民群眾生活等歷史發展軌跡,提供了活態標本。
在鄖西縣,有位精神矍鑠、唱腔有力的老人,他就是鄖西三弦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查茂華老先生,一說起鄖西三弦,老人立馬拉開架勢、打開嗓子,別看已年近八旬,但精湛的技藝立即讓人聽得入迷。
查茂華老先生彈唱鄖西三弦
查茂華老先生說,他從小就喜歡彈彈唱唱,總愛湊到人堆里,聽人說書唱戲,12歲時,開始學習拉二胡。因為喜歡鄖西三弦在表現形式上的不拘一格、輕鬆自如,有二胡功底的查茂華,特意請木匠製作了一把簡陋的木製三弦。工作之餘,查茂華以彈奏三弦為最大樂趣。
鄖西地處鄂西北邊陲,漢江中上游北岸,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地扼秦楚要衝,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戶」。
在這裡多種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成就了鄖西三弦「旋律自成體系,曲牌各具特色」的別樣風韻。
查茂華老先生解釋「鄖西三弦」的由來
一方水土的「鄖西三弦兒」在表現形式上不拘一格,逢年過節,或農閑之時,幾個人相坐在一起,一把弦兒,一副板兒,或你弦他唱,或一唱眾幫。敘掌故、道歷史、話俏皮、逗詼諧,家長里短,英雄故事,一派原生態的模樣表現出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
GIF/583K
簡板主要起的作用就是打節奏,鄖西三弦開始有它起節奏之後三弦才開始彈,所有的人才能張嘴唱,因為它的曲牌特別適合敘述,也就是講一些完整的故事,弘揚時代的旋律,歌頌一些英雄人物。
據記載,鄖西三弦兒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相傳有一位以賣藝為生的鄖西馬安籍江湖藝人劉家江,他經常穿梭於湖北、河南、陝西等地區賣藝糊口,為了迎合當地人的欣賞習慣,他刻意收集、研究各地的民間曲調,經過多年賣藝生涯的揉和,遂形成了以鄖西地方小曲為主、交融陝西民間清曲、河南大調曲子的特點,經過民間藝人代代口傳身教、傳承至今的一種民間彈唱藝術。
「鄖西三弦兒」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唱腔曲牌,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唱腔,鮮明的地方特色主要靠這些唱腔來體現,按需所用靈活變化。
自從拜師彈唱鄖西三弦,60多年來,查茂華將自己視為鄖西三弦的一部分,為鄖西三弦的傳承與發揚,他殫精竭慮。在央視的晚會上,查茂華自編曲目《新婚樂》,為了這首曲子,他曾焦慮的睡不著覺。
查茂華談在央視表演
2009年,鄖西三弦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查茂華也被授予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使鄖西三弦越發具有生命力和時代氣息,從而為鄖西三弦進入全國83個曲藝之林奠定了基礎,也為鄖西三弦的後繼人才付出著自己所有心血。
一起為查茂華老人的堅持點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贊
小編工資漲五毛!
來源/十堰廣播電視台《文化十堰》欄目
編輯/無言 駿鋒 責編/寒梅 編審/杜樹人
※出行格局大變樣,3年後十堰人游湖北不是坐高鐵就是坐高鐵……
※竹山小村醫站上全國衛生界最高領獎台,還受到國務院副總理的接見……
※十堰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堅強……
※十堰票數首次在下午超過茂名!「百折不撓、萬眾一心」也是一種十堰精神……
TAG:十堰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