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日本有句諺語:「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透明心底折射出的第一道光。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文/郭蘊雯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這年頭,做父母的你是不是很焦慮?是不是以「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綱領,馬不停蹄地帶孩子奔波於各大培訓機構?是不是以參加高考的決心廝殺在幼升小的戰場上?是不是剁手不能停地為孩子購入中外練習冊、教具?是不是挖空心思地為孩子做數學、英語、語文的啟蒙?會說多少句英文、會做多複雜的數學題、會背多少古詩詞……各種攀比在母嬰群明流暗涌。我看到兩個字:焦慮。

當我們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督促孩子好好讀書、好好做題時,當我們不斷抱怨上班之後、有娃之後根本靜不下來讀書卻總能擠出時間追肥皂劇、看八卦時,當我們拖著疲軟的帶著贅肉的驅殼和蒼白的靈魂,卻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時,我們深深迷失在雙重標準的養育之路中,我們走上了一條「嚴於律娃,寬於待己」的不歸路。

記得,一位學者的公眾號中曾提到一種現象:孩子就差兩個百分點地跟在你後面。

這個理論來源於一場有關積木遊戲怎樣促進兒童空間語言發展的實驗。實驗表明在不同的玩耍情況下,當父母空間語言使用率達到7%~9%時,孩子能達到5%~6%。這具有代表意義的2%,是孩子吸收養分的關鍵。


育兒亦育己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模仿一直是人類學習的重要方法,作為嬰兒,觀察學習法更是與生俱來。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宛若一面鏡子,會折射出我們心底的陰影。

生養後代,讓我們擁有嘗試改變自我的動力。沒有什麼是比存在本身更深刻的教誨,語言也顯得蒼白,我們如何對待周圍和彼此,孩子亦會如此。

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同樣不會妥善處理孩子的情緒;如果父母不知該如何與真實的自己相處,也便不懂得如何真實地與孩子相處。所以,也無法教會孩子。

日本有句諺語:「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透明心底折射出的第一道光。

而我們要做的,是手握著那2%,成為孩子的引導者。這是一段生命與另一段生命之間敬畏的呼喚,是用生命的光去引領一個渴望光的生命,而不是一起迷失在黑暗中。


要釋放我們的焦慮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蘇珊?萊文(Susan Levine)和同事曾做過一個關於父母對數學的焦慮如何影響孩子數學成績的實驗。

實驗表明,在那些父母經常輔導孩子數學功課的家庭里,如果父母自己對數學感到焦慮的話,孩子數學成績就會相對差一些,而且孩子還會因數學表現差也染上數學焦慮(math anxiety)的情緒。

不僅僅是數學領域,所有的焦慮都會傳染,它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絆腳石。對於孩子的探索和嘗試,應該把握住「觀察與放手」的分寸,有時候冷淡也是一種高明。

不斷歷練自我的內心,沉靜而有覺知、強大而淡然的應對外界事物。孩子自然會感受到你的氣場,感受到你的力量,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帶著孩子,一起將腳步慢下來。與其給他們買習題集,不如帶著他們去旅行。在旅途中和父母一起經歷輾轉、奔波,是孩子觀察父母與外界和他人接觸、應對的最好機會。


要堅持閱讀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很多人都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只愛玩手機,就喜歡看電視,不能靜下心來看完一本薄薄的繪本。

你首先應該問問自己:「在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有多少次捧讀一本書?」「在日常家庭談話中,我有多少次與伴侶、孩子分享讀某本書的感受?」

當你與孩子共讀繪本時,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書的熱愛與興趣。只有當你自己感興趣時,你才會挖掘繪本中的趣味,展示給你的孩子,藉此帶領他們進入奇妙世界。

不僅僅是育兒書籍,你可以找到你的「口味」,深挖下去,也許是小說、詩歌、歷史、經濟亦或是漫畫。

別忘了那2%!當你的孩子在浩瀚的書之王國徜徉時,接踵而至的會是「十萬個為什麼」。不是每一次的提問,你都對那2%穩操勝券,很多時候你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獲得那2%。

也許你會為了孩子的好奇,去探究古埃及的歷史、去學習宇宙的奧秘,當你因為閱讀而終於掌握了那引領孩子的2%時,你就明白作為一個成人,你仍然有成長的空間和可能。


要像孩童一樣去學習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Scratch的開發者Mitch Resnick教授,他所在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小組被稱為「終身幼兒園」,寓意要將幼兒園模式的學習方式擴展滲透到各種年齡層的人。

幼兒對事物天生帶有巨大的熱忱,會自然地引導他們去創造、去深挖、去開拓新領域。這是大部分成人所缺失的。

成人的「終身學習」論似乎更側重在更高境界的學習,是一種為了獲取知識而更加積極地學習,甚至能通過學習開拓新領域。

比如,有人在母乳餵養中遇到困難,在試圖尋找解決之道的過程中考取了母乳餵養諮詢師證書 ,幫助其他有同樣困難的媽媽順利餵養。有人覺察到自己心理的缺失,在尋求幫助、自我成長、最終療愈後,開始幫助其他處在類似困境中的人。

這樣的研究式學習已經超出了知識掌握這一層面,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常常將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開放性思維掛在嘴邊,其實我們要做的不一定只是培養。

孩童天生帶有開放性,而我們要做的是保護和挖掘。就像一個長跑之路上加油打氣的陪伴者一般,你首先也要是一個耐力堅韌的選手,只有你將這樣的學習模式變為自己的習慣,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孩子。


要花同樣的力氣去經營與伴侶的感情

引領孩子走得更遠的2%

我們總是盡全力去經營親子關係,卻忘記了最有可能陪我們走完此生的人是我們的伴侶。

與他人維繫一段長達大半生的親密關係的難度,不亞於量子力學。更何況,它還是孩子學習與他人相處的第一任老師,是孩童邁向社會化的第一步。

「擁有良好的婚姻關係,是孩子建設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礎」。這一觀點在科學界幾乎已成共識。在這方面走了彎路的孩子,也許並不會出現嚴重的性格危機,但會終其一生治癒童年的匱乏和分裂,糾正其負面影響,實在沉重而痛苦。

要知道什麼才是孩子真正「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東西。並不需要刻意迴避孩子,製造二人世界來經營感情。而是讓他們參與其中,才能有所感受。一次家庭旅行,一場咖啡館裡的聊天,一次爭吵後的和解,孩子不僅僅是旁觀者,更像一塊海綿在吸收和吐納。

我們在為人父母這所學校里,由fresher逐漸變為junior、senior……多希望孩子在成長的同時,我們也能用自我成長抵抗必然老去。

詩人海桑說:「他(孩子)來到世上,是為了教育我們,讓我們得以再一次生長,而不是朽壞下去。」與各位父母共勉。


作者簡介

郭蘊雯,南開大學傳播系畢業。現從事雜誌編輯,影評、育兒、美食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告別看著就顯老的法令紋
藥物放冰箱,真的更好嗎
7條最常見的中醫養生誤區 對照下你有沒有中招
小龍女的病和解藥
滾蛋吧!圍產期抑鬱君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