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湯吃了有用嗎?
骨頭湯冷下來後,會出現一片白色凝膠--就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對鈣的吸收利用,也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老年人,只是補鈣,而缺乏膠原蛋白的話,補鈣效果會很差。
所以骨頭湯的確不含鈣,但是卻補鈣。
A患者,骨折後,普通痊癒;
B患者,骨折後,每天一碗筒子骨熬煮24小時 ;
以後每到陰雨天,A就會骨折部位酸痛,B患者就不會。
「有關檢測證明一碗豬骨湯中所含鈣量僅有1.9毫克,與更年期婦女每日所需1000毫克以上鈣量相去甚遠,如果僅靠喝湯來滿足補鈣的話,那她至少每天要喝400碗骨頭湯。」網上檢索,很多文章都會用到類似的文字。但是記者一番調查,並沒有找到這個檢測的過程和來龍去脈。
倒是以下兩個實驗讓人很感興趣,一個是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張曄,直接用高壓鍋來燉豬棒骨,一個是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食品與藥品研究所所做的相關實驗。
實驗一:
熬棒骨,第四遍才有鈣
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張曄做過一個實驗:用2.5千克豬棒骨,加入2升水和10毫升醋,放在高壓鍋里燉,待壓力上來後燉20分鐘。把湯和棒骨上的肉吃完後,再加入同樣2.5升水和10毫升醋,同樣在高壓鍋里燉20分鐘。如此反覆。
張曄告訴記者,她是用試劑紙來測定是否有鈣,如果有鈣,試劑紙就會變白,白色越明顯說明鈣含量越高,但是具體含量無法確定。她發現,前三次湯中並沒有鈣。待到第四次後,大量鈣質才會從棒骨中被逐漸煮出來,到第10遍時鈣含量就會逐漸下降,到第14遍後鈣就完全沒有了。
實驗二:
骨湯補鈣僅為牛奶的4%。
與張曄進行的實驗相比,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食品與藥品研究所吉愛國教授主持進行了一個更為嚴謹的科學實驗,烹制骨湯中鈣等礦物質含量的測定及營養評價。
使用除去肌肉的新鮮豬股骨500克,敲碎,採用家庭常規烹制方法,根據骨骼重量,按比例加入適量去離子水和陳醋、食鹽、料酒、大蔥、生薑等作料,加水量在1500毫升左右,以覆蓋骨骼為標準。電爐加熱至沸騰,保持微沸120分鐘。
為了對照,他們製備了無醋骨湯、低醋骨湯、高醋骨湯和本底湯汁(不放豬骨頭的原料湯汁)四種湯,各組食物原料的比例和加熱時間一致。低醋組加入75克醋,高醋組加入150克。
實驗結果表明,無醋組骨湯鈣含量與本底組幾乎相等。這說明,不加醋的話,基本沒有鈣從骨中遊離出來。這是因為鈣主要以羥基磷灰石形式存在於骨骼中,溶解度極低,所以用傳統方法烹制的骨頭湯難以發揮補鈣功效。
從骨頭遊離出來鈣,不加醋的組含量有4毫克/千克,低醋組為13毫克/千克,高醋組為35毫克/千克。普通牛奶鈣含量為1000毫克/千克左右。高醋組的骨湯口味很差,一般人不會這麼去做。由此可見,骨湯補鈣,僅為牛奶的4%。~35%。之間。
除了鈣,加入適量的食醋也會使鎂、鉀、鋅、鐵、銅等礦物質溶出量增加,而且加醋量多時含量更高。
專家總結:骨湯適合孩子和孕婦喝,由於兩個實驗的方式不同,結果有所差異。但是結果說明,骨湯中的確含鈣。
個人總結:管它含不含鈣,是人就能喝(未添加輔食的嬰兒除外),除非特殊情況(比如有較嚴重的胃腸疾病要忌油膩的,有痛風類人群等)。祖祖輩輩都是吃這些東西長大的,況且吃骨頭湯不單是喝湯,骨頭上的肉也能吃的,不一定是為了補鈣,還含有其它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老輩積累的生活經驗還是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所以沒必要在呼太多,只要不是垃圾食品,自己想吃時,儘管吃吧,適當控制量就行。會想吃什麼東西,說明身體需要這種食物內含的營養素,順其自然就好,當然,得身體是在健康狀態下。
好比今天聽一個專家說,牛奶是好東西,然後回家,使勁喝,天天喝。突然有一天,聽另一個專家說,牛奶喝多了,不好,然後回家趕緊把牛奶扔掉了。
好比之前說蛋黃膽固醇高,不能吃,什麼西瓜綠豆彌猴桃太寒不能吃,七七八八的一些所謂的養生知識,不要照搬,反而會砸自己的腳(我就是這麼過來的,說實話,確實不妥)。
今天信這個專家,明天信那個專家,不可取,尤其是一些偽磚家的話。
還是自己當自己的專家比較靠譜!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多分析多對比,這樣才能更好地分辯。贊同的舉下手。
※118道創意兒童營養餐之「飛禽篇」
※吃啥補啥,以形補形有科學說法了
※聰明的腦袋不長草,是真的
※寶貝便秘,這麼做就行
※自閉症是基因異常,喪失了90% 的腦學習功能
TAG:兒童營養師馬世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