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

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

波瀾壯闊的歷史終究是人的歷史。五年風雷激蕩,城市歷久彌新,700萬濟南人的親歷感知就是最好的解讀——

沙帥一家終於如願以償搬進了60多平方米的公租房,這裡不僅租金便宜,水、電、暖齊全,政府還免費給安裝了櫥櫃、抽油煙機、爐灶、熱水器,一家人甩掉了多年來不斷租房、換房、搬家的煩惱;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王炳鈞領到「創業大禮包」,政府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崗位開發補貼、天使基金投入等一系列政策資金扶持,讓他和他的創業團隊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章丘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的村民們「腰包鼓起來」,昔日的荒山如今變成花果山,村集體收入多了,家家戶戶喝上了自來水,7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還有240元的生活補助,全村人眼看著日子越來越好;

……

五年來,經濟下行寒意陣陣,但民生改善卻炙熱如一。

這是為民擔當的五年,群眾最急盼最關切的難題始終被擺在最前面,民生保障日益完善,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承諾的為民辦實事全部完成,一條細緻入微的執政路徑堅定有力;

這是見證公正的五年,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為社會事業領域的高頻詞,民生建設普惠全體市民,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一條共同富裕的幸福路徑溫暖人心;

這是蓬勃向上的五年,社會治理實現創新,科技、文化、體育成果豐碩,城市文明有了跨越提升,一條更有實力、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發展路徑可期可盼——

「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改善民生。統籌發展社會事業,紮實辦好民生實事,關心關注困難群體,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當厚重溫暖的承諾再次迴響,這一樁樁民生改善的大事小事匯聚成一條條民心為上的濟南路徑。

過去五年是濟南民生資金投入最多、事業發展最快、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這是回應民生期待的智慧擔當——

2017年新年伊始,章丘區垛庄鎮的低保貧困戶劉振和怎麼也沒想到,一次家常式的聊天竟讓市委書記幫他算起了脫貧賬——去年看病花了37000元,幸虧有大病醫療和低保的托底,個人只負擔了905元。這樣的賬本讓老劉高興,書記也跟著高興。

2017年夏末,告別馬路市場,蔬菜攤主井盈盈「退路進廳」成了「超市老闆」。有了自己的門頭房,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儘管每年租金5萬元,但營業額很快翻番,加上區里每年補貼的1.5萬元,井盈盈覺得事業迎來新的轉機。

一個「民」字飽含深意、責重泰山,「老百姓件件小事都是大事」。的確,一位山村老人「老有所醫」的願望並非小事;一位蔬菜攤主「業有所成」的期待也並非小事。城市發展的藍圖中既有宏大長遠的經濟目標,更有紮根群眾、細緻入微的民生指標。

仔細考量這五年的每一個重要刻度就會發現,每個具體民生期許的實現源自「以民為本」的執政思考——

「保民生、促長遠,就要把財力、人力、物力儘可能地向民生領域傾斜」,「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就要把更多的經濟成果轉化為民生福利」,「我們的工作最終是為了老百姓得到獲得感,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要努力把社區建設好,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回顧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個具體目標就能體會,推動民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的不懈努力——

讓人民群眾有更滿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城鎮社區形成商業、醫療、文化、健身、養老等15分鐘生活服務圈,新型農村社區配套更加完善,城鄉居民逐步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享受到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梳理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一句句莊嚴承諾就不難理解,漂亮經濟數據之外更有城市發展「為民謀福祉」的根本追求——

「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重大責任,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謀為民之策,興利民之舉,辦惠民實事」,「居民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速,充分就業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無差別覆蓋全部常住人口,脫貧任務全面完成,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公平、更體面、更健康,過上更加有滋有味兒的好日子」,「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市各項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時間的車輪疾馳不息,城市發展的初衷從未改變。五年來,這座城市堅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投入「真金白銀」、兌現莊嚴承諾、傾注真情實感,把民心為上的執政理念深植於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

全面小康,老百姓不僅要吃得飽、穿得暖,更要活出高質量、精氣神。這是暖民心解民憂的幸福體驗——

五年過去,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績單擺在我們面前。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支出達到557.4億元,是2011年的2倍,佔總支出比重達到75.2%。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3052元和15346元,年均增長9.4%和10.6%。

民生保障日益完善——脫貧攻堅成效明顯,累計24.5萬人實現了脫貧。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提速,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啟動。困難國企幫扶解困基本完成。棚改舊改創出歷史最好成績,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5.7萬餘套。

社會事業邁上新台階——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慈善救助、應急管理、防災減災、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日臻成熟。法治濟南、平安濟南建設深入推進,城市文明有了新提升。

補貼、提高、新建、解決、覆蓋,濟南不斷用一個個動詞來註解民生髮展變化。五年來,民生領域的「難點」逐一破題,「底線」日益築牢,「保障網」更為堅實,「民生之變」的內涵更加豐滿。

「變」,不僅體現在一串串數字的增量上,更多的則體現了每個濟南人的全面發展與幸福體會。

有些改變即是不變,貴在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各級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形成,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全面落實;社會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連續12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連年漲,城鄉低保和農村低保標準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工作進展迅速,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入學得到保障……

有些改變震撼人心,與城市命運相連、共同進步——

城市向北「跨河」,濟南牌照小汽車免費過橋,「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帶來更多民生期待;城市向南「保護」,南山管委會的成立宣告「九龍治水」時代的結束,青山綠水常駐的生態願景更近一步;城市向市民「開放」,大明湖景區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免費迎客,「還湖於民」成為濟南惠民政策的又一抹亮彩……

一條路、一座房、一份工作,不僅改善了民生,更是溫暖了民心。回望這五年,「民生進步」早已超越滿足溫飽的基本目標,超著更健康、更幸福、更有尊嚴的高層次領域發展。

民生工程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創造出群眾認可、經得起檢驗的實績。這是直面問題、靶向精準的硬招實招——

「一把年紀了,趕了回時髦。」甸柳新村的閆翠娥老人的願望實現了,社區替她購買了每月20個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打掃衛生、洗衣、做飯、聊天,都有人來家裡。」

「能跟城裡人一樣,我踏實多了。」來濟南打工多年的亓立山終於圓了「安家夢」,享受到這座城市提供的「同城待遇」,他能夠和濟南市居民一樣申請公租房。

「在這裡讀書真好。」村辦小學景山小學的學生們坐進了嶄新的學堂,這裡不僅能滿足當地村民子女的需求,也能向周邊新建小區的居民子女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為政貴在行,民生重在實。老百姓的民生訴求涉及面最廣也最為實在,有不少還是「難啃的硬骨頭」。改善民生關鍵是抓到關鍵處、找准落腳點。

以「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掉隊」的脫貧攻堅來說,全市上下正用「繡花」的功夫做好精準扶貧。一系列產業扶貧項目落地,增強了重點村的「造血功能」;市級領導幫掛重點鄉鎮、縣級領導幫掛重點村等一系列創舉實施,讓貧困戶、貧困村、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精準再精準。

再拿「治堵」這個世界難題來說,濟南治堵成效有目共睹,「變得更通暢了」。根據高德地圖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環比下降8.9%,在33個同比上漲的城市中排名25名,擁堵增幅在逐漸減小,「濟南,不再是一座逃離之城」。

養老教育、醫療衛生不可謂不難,治堵治霾、脫貧攻堅也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進入新時期,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社會發展新結構、城市發展新格局,民生工作更加複雜多樣。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濟南將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一個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必將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民生福祉,讓市民獲得更強的幸福感。(記者 范俐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早早早 的精彩文章:

兩大音樂品牌活動本月啟動
鐵人三項業餘選手巴斯每次上場都是新挑戰
馬英堯:尚美生活將在旅遊生活領域全面開花
在美有效失蹤案每年近10萬例章瑩穎失蹤有何警示?
皇馬舞王1V5重現「白鶴亮翅」神圖!萬藍叢中一點紅

TAG:娛樂早早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