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出現哪些黑科技?
文|王子銘
戰爭總與血腥和殘暴相伴,戰爭是人類文明的災難,然而戰爭也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從古至今,特別是近代以來,很多科學發現和科技發明都因戰爭應運而生。
一戰中的飛機、坦克應用,二戰中的雷達、核能開發皆為戰爭的副產品。暫且不提兩場世界大戰中的科技進步,在19世紀還有一場某種程度上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戰爭——美國內戰,這場恰逢兩次工業革命之間的戰爭又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科技進步呢?
美國內戰亦稱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統一,解放了黑奴,給美國政治和社會帶來劇變,而戰爭中科技劇變卻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問題。發明家和軍隊創造了很多新式武器,比如連發步槍和潛水艇,這些發明極大地改變了現代戰爭的形式。除應用於戰爭之外,對我們更為重要的鐵路和電報也是這一時期開始廣泛運用的。南北戰爭中的發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
新式來複槍的出現
在南北戰爭之前,步兵們最常配備的滑膛槍每一次只能發射一枚子彈,最大射程也僅有250碼(約228米),而當一名士兵試圖精確瞄準目標時,需要站得離目標更近,因為當時槍的有效射程僅僅80碼(約73米)。雖然已經是熱兵器時代了,但是軍隊對陣時距離仍然非常靠近。
來複槍(線膛槍)性能就比滑膛槍厲害得多,有效射程超過1000碼(914米),瞄準也精確得多。但是直到19世紀50年代,來複槍都無法正式應用於戰場,因為這種槍子彈的直徑和槍管太接近了。士兵們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裝彈,有時候他們甚至需要拿鎚子將子彈錘入槍管。這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顯然太不實用了。
內戰期間使用的槍支
1848年,法國軍官克勞德·米涅(Claude Minié)發明了一種圓錐頭子彈,士兵們無需在推彈桿和木槌的幫助下,就能很快地填裝這種「米涅彈」。圓錐形子彈頭使得子彈的穩定性大為提高。裝有新式子彈的來複槍相比過去更為精確也更具殺傷力,這也促成了步兵戰爭形式的改變:對陣雙方的軍隊需要修建戰壕和防禦工事以使自己遠離對方的火線。
米涅發明的子彈
連發步槍
裝有米涅子彈的來複槍雖然能夠簡單快捷地填充子彈,但是士兵仍然需要在射擊一次後就停下來重新裝彈,這既沒有效率又十分危險。1863年,戰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式武器:連發步槍,它可以裝彈一次發射數發子彈。最著名的連發步槍要數斯賓塞卡賓槍,它能夠在30秒之內連發7枚子彈。
和很多其他當時的黑科技一樣,在內戰中北方聯邦軍很快裝備了這些武器,但南方的邦聯軍卻沒有。南軍既沒有裝備這些武器,他們的兵工廠也不知道該怎樣生產。一位聯邦軍士兵曾這樣寫道:「我想這些南方小子們必然驚慌失措,他們害怕我們的連發步槍。他們說我們非常的不公平,因為我們的槍能在星期天裝彈後,射擊一周。」
內戰期間的觀測氣球
觀測氣球和潛水艇
南北戰爭期間還出現了些能上天入海的新式武器。比如觀測氣球,聯邦軍的偵察員們能夠駕駛著氫氣球來到邦聯軍陣營上空,通過電報將敵情傳遞給自己的指揮官。
聯邦軍的數艘鐵甲戰船經常在海岸線附近徘徊封鎖邦聯軍的港口。南軍也不示弱,他們試圖使用潛水艇擊沉這些鐵甲船。南軍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漢利號潛艇,這個40英尺(12.192米)長,4英尺(1.219米)寬的「鐵管」能夠裝載8名船員。在1864年,漢利號潛水艇在查爾斯頓灣口擊沉北方聯邦軍的蒸汽戰鬥用帆船豪薩同尼克號,它也成為歷史上第一艘在作戰中擊沉敵方戰艦的潛艇,但漢利號卻在襲擊成功後因不明原因沉沒失蹤。
漢利號潛艇和設計者漢利
鐵 路
比這些尖端武器更重要的科技進步當屬於鐵路的應用。聯邦軍又一次因鐵路獲益。在戰爭開始的階段,北方共有22000英里(35400餘千米)的鐵路線,而南方僅有9000餘英里(約14500千米),不僅如此,北方還擁有幾乎所有的鐵軌與機車生產工廠。雙方差別更大的是,北方擁有標軌鐵路,這意味著任何機車都能夠行駛在鐵路上;與之相反,南方的軌距沒有標準化,乘客和貨物經常需要轉換列車行駛,因而南方的鐵路系統更為低效和昂貴。
聯邦軍經常使用鐵路快速運送軍隊和補給,當然他們也需要數千士兵保證鐵路和機車的安全,防止南軍的襲擊。
內戰時期的蒸汽機車
電 報
亞伯拉罕·林肯是第一位能與前線指揮官即時通訊的美國總統。白宮的電報辦公室讓他能夠監視著前線,並與前方軍官實時商討戰略、傳遞命令。這又讓南方邦聯軍吃了很大的虧:他們缺乏技術和工業能力去運作一個龐大的通訊系統,因而他們輸了信息戰。
1861年北方聯邦軍創建了美國軍事電報公司,由當時還是個年輕人的安德魯·卡內基領導,他日後成為了世界鋼鐵大王。這家公司僅僅在一年的時間裡,培訓了1200名操作手,鋪設4000英里(6400餘千米)長的電報線,在前線與後方之間傳遞了100餘萬條信息。
後來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
內戰中的攝影術
美國內戰是第一場被照相機記錄下來的戰爭。當然,那個時代的攝影術非常的粗糙和模糊。拍攝相片需要經過一個叫做「濕板」的拍攝過程,需要多名攝影師非常細緻地運用大量化學藥品和設備進行工作。內戰時期的相片不是摁下快門就完成的瞬間影像,而多是長曝光的人物肖像和風景。直到20世紀,攝影師才能夠拍攝不用擺造型的戰爭照片。
技術創新對美國內戰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場戰爭也被視為首次現代化形態的戰爭。直到今天,當時的眾多發明依然應用于軍事和民用。
【60位學者為您解毒歷史,關注公眾號「歷史研習社」(ID mingqinghistory)可回聽微課】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島,俄國日本因它鬧翻,最終淪為他國領土
※地跨五大洲,面積超1150萬平方公里,沒想到這個小國竟曾如此輝煌
※菲律賓的一條70英里山路,成為美軍的死亡墳墓,4萬餘人被虐致死
※看過這18部經典的歷史影劇後,我覺得歷史課本太膚淺了
※不為人知的歷史:新加坡淪陷後,日軍曾殺害了6萬華人青年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