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許多方法,講了許多道理,但我自己卻做不到!
小青蛙媽媽2017年原創第17篇
開通飯糰也有一月有餘,期間給大家講了許多道理,特別是推出來了清單系列以後,一部分內容是參考了學術界的理論加上自己的感悟,一部分是自己的真實體驗與總結。
然而,說了一大堆的道理,我卻發現自己能真正做到,做好的,卻沒有多少,那些個理論似乎教育別人是一件十分容易說出口的事情,而自己卻遲遲不肯動手去做。
有人說這就是懶癌,但這比起懶癌更可怕的是,那些方法我都知道,那些道理我都懂。典型的懂了許多道理,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比如說,我知道應該如何去與客戶打交道,但是有些話卻無法從我的口裡說出來。
又比如說,我知道給孩子做好計劃和獎勵也很有幫助,但是卻總是拖著沒有去做。
再比如說,我知道需要情緒管理,才能培養出更加懂情緒的孩子,但有時候把你惹毛了,十萬個情緒管理課都沒有用。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不難看出,人們的大腦對事情的本事會有一個選擇,在我們沒有刻意安排下,他就會自動去選擇最為簡單的事情去做,對於有難度的,或是需要多步驟的事情,就自動屏蔽了,除非有一樣非做不可的事情。
就好像家裡漏水了,我不得不去把家裡的水排出去,再給家裡搞好衛生一樣。只有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我們才會啟動我們的大腦去做這樣一件事情。
這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是將知識與實踐放在不同的腦區,管知識道理的腦區要想指揮實踐的腦區,往往需要經過一條長長的「隧道」,而掌握這條「隧道」的主人就是我們的驅動力。
當知識想要到達實踐腦區的時候,我們的驅動力並不會馬上驅動,他需要經過環境、心情、時間、複雜程度、難度、回饋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夠達成,一旦有一項力罷工,我們的知識便會停在那裡。
我這樣說,可能會有一些抽象,就拿起床這件事兒來說吧。
大家都知道早起的好處,早起的要點也掌握了不少,什麼要把鬧鐘放在遠一點兒的地方,晚上要早睡,要有一整套的早起清單等等。
這些都是存在我們的知識腦區的,現在我們的大腦向我們的實踐腦區發出信號,說:我必須早起了!我可以如何如何如何。。。。。
於是當這些知識在往「隧道"涌過去的時候,驅使你早起的驅動力是不是真的這麼聽話呢?
我們需要確定早起的時間,需要清理早起的環境,需要戰勝強大的瞌睡蟲的難度,早起以後對床的依戀,以及早起以後能夠及時得到反饋等等。
如果這些問題都被一一破解了,知識到達了實踐區,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實踐區,就建立起了一個早起的系統。
但是這條路上,往往被一項因子打敗,整個早起計劃就會退回到我拉的知識腦區,以後便要重新去啟動它了。
你需要一個刻意思維
那些大腕之所以能成為大腕兒,那些大咖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咖,主要在於他們的刻意思維。
什麼是刻意思維,就是他們的驅動力會比一般的人都要強大,他們受環境、心情、時間、複雜程度、難度、回饋等的干擾因素會比較小。
他們能夠及早地認識到知識」隧道「,並在這樣的」隧道「裡面掃清了障礙,在他們多次刻意掃清障礙之後, 在實踐的腦區就會有一個自信的愉悅反饋信息反饋回去,這種信息有助於強大你的驅動力,在下次再過這樣的」隧道「的時候,就很難被這樣的因子給干擾了。
之前看李尚龍老師在《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一書中也同樣寫到,當他自己想去考托福的時候,本能地以為自己就是教這個知識的,過肯定沒有問題,但是當親赴考場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教了這麼多年,自己卻不會。當然李尚龍老師也不是素茬兒,他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立即行動,最後順利通過了托福考試。
我們往往看上去很努力。
我們努力在汲取知識,我們努力在積聚力量,我們努力在獲得成長,可我們依然還是我們,我們只是看上去很努力罷了,我們並沒有將我們學到的,知道的變成我們自己的實踐的。
《小學問》有一期講到了歸因謬誤,說的是人在歸因時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內部歸因,一種是外部歸因。
而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是好事,那麼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一定是外部歸因,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往往會是內部歸因。而同樣的,如果是壞事,那麼正好相反,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一定是因部歸因,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則是外部歸因。
那麼,回到我們今天的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別人做得好,那是別人運氣好,而自己做不好,則是因為困難太多。。。。。
沒錯,我們總把我們自己的事情歸因到外界,我沒有時間,孩子太吵,工作太累,時間太緊。。。。有空在做吧等等,這就是我們最終做不到的問題終結。
這麼多的方法和道理,我們最最需要的是去實踐。
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通過不斷地實踐,我們才能夠檢驗方法的正確與否,道理的可靠性,才能讓自己真正的走向開掛的人生。
目前,青蛙媽媽的實踐營正在飯糰開展。
每周末,青蛙媽媽就會選出一些前期在飯糰中講過的清單中的一兩條道理或是其他一些內容進行實踐,讓理論真正落到實處。
通過前幾期實踐營的開展,有很多東西就會推動著你前進,在前進過程中,又不斷地修正之前的理論。
通過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把理論轉化成現實。
長按下面圖片,關注FrogMomClub青蛙成長社,和你一起帶娃,一起成長,玩轉三界?
?
?
小青蛙媽媽的原創:
《周五福利到!用獎勵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家長真的是嗨翻了嗎?教育局的政策每次都是如此走心!》
《七夕已過,你們曬糧我曬有娃的生活!》
《什麼樣的大道理,諾貝爾獎得主奉為真理?你也可以做到》
《1個星期,9張清單,開學前只要做好這些,開學後輕鬆一半(不可錯過的福利)》
《如果成功可以複製的話,你是否也想copy一個?》
《一個女人的底氣不應該是男人,而是她自己(深度好文)》
《董潔無奈,黃小蕾搖頭,公共場所帶娃真這麼難嗎?》
《心得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就是最好的賞賜》
《你要做的不是管理你的情緒,而是管理你情緒產生的行為》
《孩子拖拖拉拉不聽話?你一定沒有試過的方法(真實案例分享)》
TAG:青蛙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