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血戰金門島:這場最大的敗仗,軍史如何評價?
戰前準備
金門島位於福建東南海域,廈門島以東10公里,分大金門和小金門、大擔、二擔主島。大金門面積約 124平方公里,小金門約15平方公里。大金門呈長條形,長約20公里,寬約15.5公里,窄約3公里,距大陸近處僅2310米。島上居民4萬餘人。金門、廈門是泉(州)漳(州)屏障,金門更為廈門的咽喉,敵方對金門非常重視。蔣介石說:「無金門,便無台、澎,有台、澎,便有大陸。」蔣經國在日記中寫道:「金門島離共軍大陸陣地,不過是一衣帶水,國軍退守此地之後,父親以其對軍事和政治,均具極大意義,必須防守。故於10月22日急電駐守陣地的湯恩伯將軍告以: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得請辭易將。」
當時駐守金門的是李良榮的22兵團3000餘人後來25軍軍長沈向奎率40師和45師進駐金門,歸李良榮指揮。隨後80師也到金門,歸25軍指揮。此外,在金門還有蔣軍戰車第3營、第1營的兩個連400餘人,是反登陸作戰的重要力量。
9月17日,28軍攻佔福建沿海的最大島嶼——平潭島之後,揮師南進。於9月19日接受攻打金門任務,立即著手準備。除了調集部隊外,首先是徵集船隻問題。國民黨軍撤退時,對當地的漁船,能搶的搶,能燒的燒,對渡海器材大肆破壞。少數漁民不了解解放軍的政策,怕和國民黨軍一樣拉夫搶船,而把船隻藏起來。直到10月24日,才搜集到可航渡約3個團的船隻。原定10月 18日發起攻擊(10月17日廈門解放),由於船隻不足,而使攻擊時間推遲。
確定攻金部隊準備了6個團,分成三個梯隊,82師之244團、84師之 251團、85師之253團,約9000人,為第一梯隊。第一梯隊登島後,船隻迅速返航,再航渡第二、第三梯隊。即使第一梯隊受阻,第二、第三梯隊陸續上島作戰,共約1.3萬人,而金門守敵當時估計只有1.2萬人左右。雙方兵力持平,而敵軍是敗退之眾,我軍是士氣昂盛的勝利之師,勝利是有把握的。
基於上述的作戰方案,只是作了一般的考慮。而對敵情的估計和變化忽視了,尤其是海情和船隻所可能出現的險情,預料不到。這是戰鬥成敗的關鍵。敵陸軍是敗師窮寇,但其海軍空軍尚來遭受重大損傷,戰艦飛機在金門設防,絕不可忽視。當我方作攻擊金門準備之際,敵方也調兵增援金門。蔣介石決定放棄廣東潮(州)汕(頭)地區,把該地的 12兵團調援金門。10月19日,12兵團所屬的18軍(胡璉部隊、28軍的老對手)到達金門。10月23日,12兵團所屬的19軍也開來金門。這時敵軍已不是我方估計的1萬餘人,而是3萬餘人了。
10月24日中午,10兵團司令員葉飛接到肖鋒的電報,計劃當晚向金門發起攻擊。葉飛立即召開作戰會議,他詢問胡璉是否到達金門,參謀人員答,正在海上徘徊,尚未到達。此時,機要人員送來一份截獲的電報,是10月23日胡璉的19軍在海上發給蔣介石的,請示撤回台灣。
葉飛說:從這份電報看,胡璉兵團的行動有兩個可能,一是增援金門,一是撤回台灣。可能是蔣介石命令胡璉援金,而胡璉不願意。所以發電給蔣介石,要求撤台,因而在海上徘徊。於是葉飛抓住戰機,對身邊的作戰處長說:攻打金門的時間已推遲了幾天,現在是最後一個戰機,應趁胡璉兵團尚未到達金門之時,發起登陸攻取金門。於是批准28軍開始攻擊金門的計劃。其實,給蔣介石發電報要求撤台的是胡璉的19軍,而不是胡璉兵團。蔣介石嚴令該軍赴援金門的電報,卻沒有截到。陰差陽錯。肖鋒在檢討時一再說,沒有遵照毛澤東主席說的「不打無準備之戰」。肖鋒原來任師長的83師是常勝之師。在戰爭的緊要關頭是不會猶豫的。他檢討說:這次失利是我驕傲輕敵的結果。對於戰前的一些情況,是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能在發起攻擊之前,跟粟裕司令員通一次電話,情況就不同了,但我沒有這樣做。其實,當第一梯隊登船出發時,肖鋒和軍「前指」曾一度猶豫,再次向10兵團請示,是否按計划行動? 10兵團指示:決心不變!
金門北面,有大嶝、小嶝、角嶼三個小島,緊靠大陸。在攻擊金門之前,先掃除三島之敵。10月9日,28軍兩個主力團協同作戰,在急風暴雨中,趁海水落潮之際,深涉沒膝的海泥,向前挺進三四公里,發起突擊,強攻登上大嶝島。與島上守敵展開激戰,經過反覆英勇卓絕地衝殺,激戰一晝夜,至10日午夜,擊潰守敵,解放了大嶝島。在戰鬥中,我84師
251團5連表現英勇頑強,首先突破崎口登島,連續衝殺,不怕犧牲,擊潰數倍於我之敵20餘次反擊,後來全連僅剩下30餘人,仍浴血拚殺,偕同兄弟連隊全殲守敵,作出了卓越貢獻。事後,該連被授予「大嶝島連」榮譽稱號。隨後,我部隊繼續攻擊,至15日,拿下小嶝島與角嶼島,為下一步攻擊金門創造了有利條件。
發動總攻
按計劃攻擊金門的戰鬥開始了,我參戰官兵信心百倍,認為登上金門島就是勝利。第一梯隊244團、 251團和253團三個不同建制的部隊,於10月25日1時40分,分別由蓮河、大嶝島、後村等陣地,上船出發,分為三路,順利地登上金門島。
東路:82師244團從金門北部湖尾鄉和壟口之間突破登島,將大金門之敵從中攔腰斬斷,並阻擊東部西援之敵。中路:84師251團從金門湖尾鄉以西突破登島,向西南方攻擊金門縣城。西路:85師253團從金門西北古寧頭登島,擊敗守敵後,向南迂迴,會同251團攻向金門縣城。負責指揮第一,梯隊的82師師長鍾賢文未能隨部隊上島,使登島後各路部隊失去了統一指揮,未能協同行動,各自戰鬥。出乎意料的是,部隊在航渡時,遭敵炮火攔擊,船隻被打破,退潮後船隻擱淺,天亮後又遭敵機掃射轟炸,船隻盡遭破壞,無法返航。使回渡第二梯隊兵力的計劃落空,登島的部隊處於孤立無援的境遇。
我第一梯隊登島之後,隔海的 28軍前方指揮所鬆了一口氣,以為登島就是勝利。事實並非如此,殘酷的戰鬥才剛開始。 10月25日天亮後,敵人用數倍於我的兵力組織反擊。 25日上午,敵胡璉兵團增援金門,19軍從料羅灣上岸。同時敵海防第2艦隊率艦也趕到。島上原有的、加增援的敵軍已達4萬人以上。在此情況下,我部隊以敢死的精神,衝鋒陷陣,分兩路向縱深猛插狠打,把敵李良榮兵團擊潰,攻奪西山、觀音山、湖尾、湖南、安岐、埔頭之後,一直衝向料羅灣,給守敵以很大的殺傷。敵人以陸海空的優勢兵力進行反抗,戰鬥異常激烈。至25日晚,我部隊忍受饑渴,經一天苦戰,損失過半。據報話機報告:244團剩下 700人,251團剩下1200人,253團剩下1500人。他們隨身攜帶的糧彈將盡;面臨險境。在此緊急關頭,肖鋒與趕來的10兵團副政治委員劉培善研究,決定找船增兵。急速從廈門找采了有限的船隻,很快趕到澳頭和大嶝島。火速派246團團長孫雲秀率1個營400人登船,急援金門。他們登島後衝破守敵的阻擊,進到雙乳山一線,與第一梯隊取得了聯繫,各團長擁護孫雲秀統一指揮,並報告28軍前方指揮所。
10月26日,是極為悲壯的一天。天亮後,情況急劇惡化。敵人組織整軍整師整團的兵力,再次在海、空軍的掩護下,並有坦克,向我登島部隊猛烈反撲,我部隊被迫抵守,退至古寧頭高地一帶防禦。古寧頭是個半島,丘陵起伏,我部隊依靠漁民房舍,與敵人展開逐村逐屋的激烈巷戰。雙方都有慘重的傷亡。下午3時左右,登島部隊向軍指揮所報告:「敵三面進攻,情況嚴重!情況嚴重!」隨即與28軍前方指揮所失去聯繫。至26日深夜,彈盡糧絕,我部隊召開臨時作戰會議,決定分散打游擊,至28日,解放軍登島部隊苦戰了3晝夜,最後絕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一部被俘,但無一人投降。
軍史評價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對金門戰鬥是這樣評價的:「1949年 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發起金門戰鬥。24日晚,我軍3個團分別航渡向金門迸發。 25日凌晨2時左右,3個團同時登陸成功,立即向縱深攻擊,遭到猛烈反擊。國民黨為了確保台灣安全,主動放棄汕頭,把胡璉兵團調到金門,全力死守。此刻,敵人的兵力已遠遠超過我登陸兵力。我登島船隻因退潮擱淺無法返回,致使第二梯隊兵力無法登島支援。25日,我軍苦戰一天,損失很大。26日,敵人又組織更大反擊,原突破口再次被敵佔領,我登陸部隊陷於敵軍包圍之中。勇士們堅持到27日,終因彈盡糧絕,全軍覆沒。這次戰鬥,雖使國民黨軍隊付出傷亡9000餘人的代價,但我軍也損失9086人(內有船夫、民夫等 350人),未能解放金門。」金門之戰是人民解放軍戰史上的一次嚴重失利,一次戰役導致全軍覆沒,這是人民解放軍戰史上僅有的一例。
點擊展開全文
※江青挑釁地問尼克松:你為什麼不早點來中國?
※周恩來發出的一份「絕殺令」
※江青鮮為人知的15年鐵窗生涯
※蔣介石為建工偉業親手策劃的一樁謀殺案
※「兩岸密使」曹聚仁傳奇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