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法術器「——我的教學觀

道法術器「——我的教學觀

道、法、術、器,猛一看,雲里霧裡,不知所云。

2015年在古典針灸課堂上,初聽一刀老師將「道、法、術、器」與如何從北京到達上海向結合進行講解。

假設需要開車從北京前往上海。出發前,先物色中意的車輛。這裡,車就是「器」,是我們的工具。如果我們擁有一輛性能優越的車,那麼我們可能在工具上佔了些便宜。贏得先機。

但工具不會自動帶我們到目的地。需要作為選手的我們駕駛。此時我們的駕駛技術就是「術」。如果我們的駕駛技術很差,不時熄火,甚至出些輕微事故,那麼我們在「器」上的優勢不足以彌補我們「術」上的劣勢。此等情況下熟練駕駛性能稍差車輛的老司機可能更先到達目的地。

當前我們的選擇都是在自駕里打轉。如果跳出自駕的局限性,突然發現,從北京到上海有非常多的方式。可以選擇高鐵,可以選擇飛機。這時,我們跳出了「術」的限制,開始給出更多的解決方案,並進行分析和比較,最後確定適合的方式。如此,初步達到「法」的層面。即便對手有時速300公里的頂級跑車,有優秀的駕駛技術,也很難打敗搭乘民航客機的競爭者。

坐上飛機後,有沒有可能更晚到達目的地?當然有!你登上一架從北京飛往紐約的航班,然後再從紐約飛回上海,結果會怎麼樣?產生這樣結果的原因很簡單,你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南轅北轍,走上了錯誤的方向。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

正確的道路>更好的方法>嫻熟的技巧>好的工具

在生命的這段旅途中,很多家長,很多教育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更先到達終點(先不論更先到達終點的意義何在),卻往往只是停留在器和術的層面。

什麼是教育的「道、法、術、器」?

教育中被詬病得最多的一點便是填鴨式的知識教育。這裡的知識便是「器」。知識是我們傳遞給孩子們的工具。希望他們使用這些工具解決問題。每個工具的使用範圍畢竟有限,於是便希望他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擁有更多的「器」。

熟練掌握「器」的使用方法發揮其應有作用中的「方法」並不是「道法術器」中的法,而是器的使用技巧、技術,是「術」。大家對各種知識進行大量練習,希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境界。此即為「術」的訓練。

課堂上,我們不停的講授知識——「器」,然後進行各種練習,希望學生在「術」的層面有一定收穫。有可能落入「術」、「器」之間疲於奔命的誤區。

陶行知先生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出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停當,指導他。

使他以最短的時間,經過相類的經驗,發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和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

得了這種經驗理想,然後學生才能探知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對於世間一切真理,不難取之不盡,用之無窮了。

陶行知先生的這個看法方是「道法術器」中的法。使學生掌握一件事情背後的原因、解決次序,並且運用到其他問題上。

這才是創客教育,機器人教育,STEM教育被推崇的原因。上述幾種教育往往以項目作為導引或者教授形式。單從知識出發,其往往涵蓋了更多種類的知識。知識學習的難度可能更大。但是在實現項目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為什麼做,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計劃是什麼,實現代價等諸多因素的考量,從而熟悉、掌握了解決事物的原因,明了條件之間的限制關係,以及處理的先後順序和原因,更能從一點的經驗擴散到面,實現其他學習的突破。

而這恰恰是「法」的威力所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取之不盡,用之無窮。

再上一層,道便是教書育人中的育人。與作為人的基本價值觀和素質息息相關。

論語有言「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事父母,事君,與朋友交,子夏口中的每一點均是態度出發。真正的君子在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中早已體現。

這些被今人時不時諷刺為迂腐的言論往往決定著我們最終能企及的高度。

屠呦呦默默無聞幾十年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得到關注。幾十年歲月中的堅持、付出,是以什麼時候學得的品質作為基礎?

從道的角度往前看,你不需要贏在起跑線,因為成功的路上很少有人會堅持到終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科創元 的精彩文章:

TAG:新科創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