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藏珍·印璽·「文帝行璽」金印
「文帝行璽」金印出土於墓主的胸部,含金量約98%。印台長3.1,寬3厘米,通鈕高1.8厘米,重約148克。它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通常皇帝用璽印面尺寸為「方寸二」,約2.7-2.8厘米,「文帝行璽」金印突破了帝璽的規制。史載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派陸賈為使臣南下番禺,勸趙佗向漢王朝稱臣。趙佗接收了漢朝封賜的「南越王」印綬,北面稱臣,南越國成為西漢王朝的藩屬國。而
文帝行璽」金印的出土, 印證了南越王僭越稱帝的事實。
印面陰刻有「文帝行璽」四字,外加田字格。通過印文,我們能夠得知金印使用者是西漢南越國第二代王,這座墓也據此認定為第二代南越王的墓葬。
印鈕為一條龍,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龍身上的鱗片和爪是鑄成後鑿刻,龍腰隆起可以用來系印綬。秦漢時期的皇帝璽應以白玉為材料,以螭虎為印鈕,以龍為印鈕系南越國首創。但這條龍應當為「豬鼻龍」,這可能與遠古時期豬在畜牧業中的地位,或者當時龍的形象尚未定形有關。
出土時,金印印面溝槽及印台四壁都有碰撞和使用的痕迹,當為趙眜生前所用實物。古制有天子六璽:
一,皇帝行璽,用於封國;二,皇帝之璽,用於賜諸侯王;三,皇帝信璽,用於發兵;四,天子行璽,用於召大臣;五,天子之璽,用於策封外國君主;六,天子信璽,用於祭天地鬼神。目前尚未有文獻資料可供對南越國印璽制度進行研究,文帝行璽的具體用途還有待探討。
這枚金印當為南越國自鑄,其質料與漢朝諸侯王、列侯、外藩首領印相同,但鈕式、大小均十分特殊,符合南越王慕效漢朝但又僭越稱帝的身份。
※徐州民俗:漢族之名-源於劉邦的漢朝
※你知道三國演義里提及的古地名,現在在哪裡嗎?(二十)
※名都對郭 邑居相承:航拍西漢長陵邑遺址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觸碰西域:霍去病的出擊匈奴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