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4萬噸巨艦服役 航母編隊將覆蓋地中海

中國4萬噸巨艦服役 航母編隊將覆蓋地中海

原標題:中國4萬噸巨艦服役 航母編隊將覆蓋地中海

新中國早期的艦艇工業十分薄弱,因此「飛、潛、快」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那個時候不要說六七萬噸的航母,就是萬噸級的軍輔船,對我們來說也是十分稀罕之物。今天,我們不但有海軍中的驕子航母,還有兩萬多噸的兩棲艦,排水量過萬的055型驅逐艦,而且就在2017年的9月1日,「呼倫湖」號補給艦正式服役,這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瓦良格」號改裝併入列之後,中國擁有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實現了零的突破。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讓我們扼腕。那就是從2012年9月25日服役以來,「遼寧」艦及其組成的編隊僅僅在家門口的西太平洋地區活動,而沒有前往印度洋甚至更遠的地方。一方面,中國航母編隊走向遠海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另一方面,遠洋編隊的後勤補給捉襟見肘也是重要的原因。

「呼倫湖」號補給艦服役之前,中國總共擁有大大小小的補給艦16艘。而相比之下,我國海軍共有496艘各型戰艦,其中有不少艦艇主要是執行近海防禦任務,但補給艦的缺口仍然非常龐大。而且,長期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對具備遠洋能力的綜合補給艦也有很大需求。所以中國海軍補給艦船隊的目前情況是,出海多任務繁忙,絕大部分對於航母編隊來說噸位偏小,補給能力難以滿足需求。

「青海湖」號是按照保障蘇聯載機巡洋艦的要求建造的,能夠滿足中國航母編隊的需求,但問題是這艘船的航速過慢,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就會成為整個艦隊之中的短板。因此,就需要一型排水量更大、補給能力更強的戰艦來填補這個空白。在最關鍵的時期,901型補給艦,也就是「呼倫湖」級應運而生。

在「呼倫湖」號服役之前,中國海軍的補給艦均採用柴油機作為動力。這種動力的優勢在於續航能力強,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柴油機啟動比燃氣輪機慢,體積結構龐大,加減速性能更差。而901型補給艦的動力是燃氣輪機,最大航速可以達到25節,具有優異的加減速能力,伴隨保障航母編隊時就沒有以往補給艦的不足。

實際上901型補給艦屬於快速戰鬥支援艦的類別,美國海軍早就有這種補給艦了,曾經建造過4艘五萬多噸的「薩克拉門托」級和4艘「供應」級。其中,5.3萬噸級「薩克拉門托」級補給艦已經全部退役,4.88萬噸的「供應」級還有兩艘在役。而綜合多方面的消息,「呼倫湖」級補給艦的滿載排水量超過5萬噸,因此毫無疑問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現役綜合補給艦。

相比之前中國建造的大陸補給艦,「呼倫湖」級的噸位足足增加了一倍多。更大的艦體,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補給能力。根據《簡氏防務周刊》給出的數據,「呼倫湖」級補給艦搭載燃料和乾貨的能力將達到2.5萬噸,其中燃料運載量為2萬噸左右。這意味著,該級補給艦足以支撐起中國航母編隊在全球各地的遠洋航行。配備「呼倫湖」級補給艦之後,我國航母編隊完全有可能前往印度洋、地中海甚至歐洲海域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呼倫湖」號補給艦的服役,絕對不是保障航母作戰能力的全部。油料和彈藥可以從國內起運,但有些物資則需要就地採購。例如,美國海軍為保障航母編隊的遠洋活動,就建立起了一個遍布全球的物資供應鏈,像蔬菜、水果和其他日常用品,很多都是在部署的責任區內就地採購解決。鑒於我國已經在吉布地建立海外保障基地,以及近年來遠洋活動的增加,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相信這項目工作對於我們來說再也不是問題。

隨著「遼寧」艦的前期探索逐步完備,以及「呼倫湖」級補給艦陸續服役,中國航母前往更遠的海區已是指日可待。未來,「遼寧」艦和大陸航母可能訪問北方艦隊的大本營,也有可能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去塞瓦斯托波爾。而到那一天,我們可以真真切切地洗刷土耳其不讓「瓦良格」號通過的恥辱。(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目前中國海軍的大噸位艦艇,第一當然是首艘航母「遼寧艦」,第二就是071型船塢登陸艦,另外排水量接近六萬噸的大陸航母工程進度相當快,今年有望下水。近日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另外一艘四萬噸級的巨艦也即將開工,這就是排水量達四萬噸級的075型兩棲攻擊艦。

其實075型兩棲攻擊艦並不神秘,它的出口型方案已經參與了土耳其和泰國的兩棲攻擊艦招標,相信中國海軍所用的型號即將開工。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近些年海軍力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並不「齊全」,作為一個大國海軍居然沒有兩棲攻擊艦!

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擁有兩種類型的直升機母艦「日向」級和「出雲」級,而韓國也擁有「獨島」號兩棲攻擊艦,更不用說美國這樣的傳統海軍強國了。實際上,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就開始研發兩棲攻擊艦,但是主要精力還是放在071型船塢登陸艦上,畢竟我們的能力有限,對於兩棲攻擊艦這種複雜程度僅次於航母的大型水面艦艇我們還是缺乏駕馭的能力。

圖為網友設計的大陸075型兩棲攻擊艦

世界主要海軍強國為什麼都在大力發展兩棲攻擊艦?這是因為兩棲攻擊艦作為一種僅次於航母的海上攻擊武器,主要就強在它是海陸空「三路」通吃,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武裝直升機和短垂起降戰鬥機,這對海上作戰非常有用。

圖註: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體量小於航母,使用方面會更加靈活,耗費也明顯小於航母,可以說是使用最頻繁的載機海軍艦艇。

圖註:澳大利亞海軍「阿德萊德」號兩棲攻擊艦

美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對兩棲攻擊艦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比航母高出許多,目前美國海軍已經發展了五代,現在擁有11艘兩棲攻擊艦,雖然兩棲戰鬥艦上搭載的艦載機戰鬥力和航母艦載機相比差距很大,但是面對低烈度衝突完全足以應對。所以,對於中國來說兩棲攻擊艦的作用更為重要和適用。

網上關於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想像圖層出不窮

當然,075型兩棲攻擊艦與071級船塢登陸艦是兩種不同概念的艦艇,在設計上雖有聯繫,但是區別很大。075級不僅要承擔起固有的運輸任務,還要起到艦隊旗艦與前敵諸兵種聯合指揮部的作用,這也是現階段美法等兩棲戰力強國對其大型兩棲艦提出的基本要求。

同時,075型兩棲攻擊艦要求可搭載50架以上直升機,包括直-10或直-10改武裝直升機,直-20通用直升機和直-18重型直升機等等,此外還需要搭載最新型的大陸垂直起降戰機,總體性能要完爆日本最大兩棲攻擊艦和韓國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盤點世界各國的兩棲攻擊艦

美國:坐擁世界最多直升機兩棲攻擊艦  目前,美國共有3個型號共13艘直升機兩棲攻擊艦服役或已經建成,包括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4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8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1艘)。圖為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

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  

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是美國海軍的兩棲作戰艦艇,它配載登陸艇、兩棲車輛、直升機等,兼有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艦的作戰能力。該級的首制艦「塔拉瓦」號於1971年1月動工,1973年12月下水,1976年5月服役。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由美國英戈爾斯船廠建造。原計劃建造9艘,實際建成5艘,目前有4艘在役。

塔拉瓦級艦外觀如同航空母艦,艦內除直升機機庫外,還備有船塢登陸艦那樣的登陸艇用船塢,可作為直升機攻擊艦、兩棲船塢運輸艦、登陸物資運輸艦和兩棲指揮艦使用,能完成4~5艘登陸運輸艦的任務。同時,由於該級艦將登陸兵力及其裝備、直升機、登陸艇和車輛等按比例裝載在一艘艦上,故可避免一艘專用運輸艦被擊沉而喪失登陸部隊作戰能力,從而提高了其作戰效率。

「塔拉瓦」級配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因此還能作為醫院船。「塔拉瓦」級噸位大、航速快、續航力高,持續作戰能力強,因此適應遠洋作戰需要。塔拉瓦級艦設有直通式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和機庫等與航母相同的設施。該級艦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艦中部右舷,上層建築頂部設有2個煙囪和2個格子桅。

在飛行甲板上設有9個起降點,供直升機起降。飛行甲板上可供9~12架直升機同時操作。在飛行甲板尾部下方設有機庫,機庫長約65米,寬30米,高約8.5米,可容納19架CH-53D「海上種馬」大型直升機或26架CH-46「海上騎士」中型直升機。

根據需要,也可將其中部分直升機換載為AV-8B「鷂」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以加強空中支援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1991年參加海灣戰爭的該級「塔拉瓦」號和「拿騷」號就搭有部分「鷂」式飛機。圖為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是美國海軍的兩棲攻擊艦,艦種分類為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HD)。黃蜂級基於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但能使用更先進的飛機和登陸艇。黃蜂級幾乎能運輸一整支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MEU),並通過登陸艇或直升機在敵方領土登陸。

黃蜂級均由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英戈爾斯造船廠建造。首艦黃蜂號於1989年7月29日服役,全部8艘至今(2013年)都在現役。黃蜂級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現役兩棲攻擊艦,但未來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服役後,該地位將被取代。圖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黃蜂級艦船能支持兩種形式的登陸作戰:乘登陸艇或乘直升機。在長266英尺(81米),寬49.9英尺(15.2米)的塢艙中,黃蜂級能搭載三艘氣墊登陸艇(LCAC),12艘機械化裝備登陸艇(MCV)或40輛兩棲突擊載具(AAV),在車輛甲板還能搭載另外21輛兩棲突擊載具(AAV)。飛行甲板共有九個直升機著艦位置,能操作大如西科斯基CH-53海上種馬或波音維爾托CH-46海上騎士的直升機。

航空機隊的規模取決於具體行動類型。標準編組包括6架AV-8B海鷂II攻擊機、進行攻擊或運輸的4架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12架CH-46海上騎士直升機和3-4架UH-1N休伊通用直升機。對於全攻擊行動,機隊可以包括多達42架CH-46海上騎士直升機。對於制海行動,黃蜂級能搭載20架AV-8B海鷂II攻擊機(該級中某些艦船能操作多達24架),6架西科斯基SH-60海鷹直升機進行反潛戰。

CH-46直升機正一中隊一中隊地被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替換,預計2019年全部替換完成。兩座飛機升降機在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轉運飛機,為了使艦船寬度滿足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要求,升降機可以進行摺疊。圖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每艘黃蜂級艦船能容納1894名海軍陸戰隊員,幾乎是整支陸戰隊遠征部隊(MEU)。每艘黃蜂級艦船貨艙的運輸空間多達30800平方英尺(2860平方米),另有20000平方英尺(1858平方米)用於遠征部隊的車輛,一般是5輛M1艾布蘭主戰坦克,多達25輛兩棲突擊載具(AAV),8門M198榴彈炮,68輛卡車和多達12輛其他支援車輛。一個獨立軌道用於貨艙和塢艙間的轉運。圖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新一代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美國海軍最新一級大甲板兩棲攻擊艦LHA-6被命名為「美國」級。該級艦將主要用於取代老化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能夠搭載數量更多的作戰飛機,作戰能力更加強大,是美國21世紀海上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為美國下一代兩棲攻擊艦,也是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LHA-6「美國」級承襲了「塔拉瓦」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強悍風格,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LPD-17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的經驗做法,在配備大量先進裝備、保持遠洋投送能力和海上作戰能力的同時,著重強調了隱身性能、自動化及人員舒適程度等方面。

由於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了LHD-8的艦體結構,同時強調了增大載機數量和主要艙室面積,因此其總體布局、設計和LHD-8類似,即採用鋼結構單體船型,全貫通飛行甲板。但是與LHD-8不同的是,LHA-6去掉了登陸艇和井型甲板的設計。飛行甲板與艦體長度相當,甲板上設有兩個飛機升降機,分別布置在上層建築中部和艦艇處。飛行甲板下方設有機庫、貨艙和車輛甲板。

為了有效降低LHA-6兩棲攻擊艦被敵探測系統發現的概率,美國海軍借鑒並採取了LPD-17兩棲運輸艦的成功經驗,將其艦島建築的外形設計成大傾斜面,同時減少艦體外表面的附屬裝備和電子天線。在此基礎上,還將主機、輔機、傳動裝置均裝在減震隔音雙緩衝彈性支架上,減小了水下聲響信號;並且在煙囪排氣口、機艙等產生紅外信號的主要熱源地方設置了熱敏式噴水冷卻系統,有效減少了強烈的紅外信號。

該級艦的動力系統與美國海軍以往建造的「黃蜂」、「塔拉瓦」、「硫磺島」等各級別兩棲攻擊艦不同,後三者採用了蒸汽輪機動力系統,而LHA-6「美國」級則採用了技術先進的燃氣輪機-全電推進方式。這種推進方式安靜性能好、推進效率高、啟動運轉速度快,是未來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的發展趨勢。目前採用這種推進方式的還有新近服役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級。

艦上裝有2台通用電力公司生產的LM2500+型燃氣輪機,功率達到52199千瓦。此外還裝有2台電動機,功率為3729千瓦。最大航速22節。該級艦採用雙軸推進,2個可調螺距螺旋槳。另外,一般大型兩棲作戰艦艇為了能更好地在複雜岸灘和近海海域遂行作戰任務,除了主動力裝置外,還會配備諸如艏推進器等輔助動力設施,但從目前美軍官方公布的資料來看,該級艦並沒有此類設備。 

LHA-6「美國」級最值得稱道的就在於其強大的航空作戰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為了提高航空作戰能力,增加飛機搭載數量,設計人員對機庫甲板面積進行了擴大,設置了2個高帽區,每個高帽區安裝了高架起重機用於艦載機維修;同時增加了航空燃油儲量,可攜帶3400噸航空燃油,幾乎是LHD-8艦的2倍,並且儲存了更多的飛機部件和保障設備。

該級艦可有效搭載近38架艦載機,其典型搭載模式為:12架MV-22、4架CH-53K「海上種馬」直升機、8架AH-1W「超眼鏡蛇」武裝直升機、4架MH-60S直升機以及10架F-35B聯合作戰飛機。此外,該級艦還增強了兩棲運輸能力特別是貨物和車輛的運輸能力,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米,車輛甲板面積為2362平方米,能夠容納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M1A2主戰坦克等裝甲車輛、18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

法蘭西的驕傲: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是法國海軍現役最新一型兩棲攻擊艦,該級艦可以運載16架以上NH-90直升機或虎式武裝直升機,和70輛以上車輛其中包含13輛主戰坦克的運載/維修空間,船上包含900名陸戰隊的運載空間。

法國海軍2010年至今擁有3艘本級艦服役;2009年,俄羅斯決定四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本級艦亦成為當代俄羅斯海軍獲得的第一種外國軍艦,同時也是俄羅斯國防部最大一筆海外軍購。2013年10月15日,俄羅斯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首艦符拉迪沃斯托克號在位於大西洋海岸的法國聖納澤爾市舉行下水儀式。圖為法國海軍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艦上設有兩座直升機升降機, 主要升降機位於艦尾中線附近,面積225平方米,足以讓旋翼展開的直升機進行升降;而輔助升降機位於艦島後方,面積120平方米,兩者舉升能力都是13噸。飛行甲板總共有六個直升機起降點 ,並配備光學起降輔助系統。如以NH-90等級的中/大型運輸直升機為準,本級艦能搭載6~8架此類中型直升機,必要時最多可擠進16架,此外也可操作SA330美洲豹直升機、虎式武裝直升機等其他機種。

西北風級在設計階段也考量到擴充機種的選擇彈性,預留操作美製CH-53超級種馬重型運輸直升機與V-22傾轉旋翼機的能力,故其飛行甲板需具備較大的強度。  西北風級配備兩門Brenda Mauser 30mm70倍徑自動化機炮、兩組人力操作的馬特拉(Matra)雙聯裝Simbad西北風短程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四挺12.7mm機槍,不過實際上只有裝備12.7mm機槍。鑒於2006年以色列艾拉特級護衛艦哈尼特號(INS Hanit )在黎巴嫩海岸遭岸基反艦導彈擊傷的事件,法國認為有必要強化西北風級的自衛武裝,避免被敵方反艦導彈偷襲得手,同時也需降低對護航艦艇的依賴(鑒於預算短缺與造艦進度落後,未來法國海軍水面艦艇數量將呈現不足的趨勢)。圖為法國海軍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澳大利亞: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是澳大利亞海軍建造中的最新兩棲攻擊艦。在「2000兩棲作戰會議」上,澳大利亞海軍提出了「多用途輔助艦」(MRA)概念,是為此計劃的起始。2003年。國防部長羅伯特·希爾宣布,根據「國防項目計劃2048」(JP2048),將購買二艘新型多用途兩棲攻擊艦(LHD)。 兩艘船將被命名為「堪培拉」號和「阿德萊德」號。法國阿馬里斯公司與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為此展開角逐。與此同時,澳政府與2005年批准了這項20億澳元的預算。

2006年5月3日,標書正式發布。由於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的方案更適合澳大利亞,同時該公司還同時出售霍巴特級驅逐艦,並允許澳大利亞自製艦艇,澳洲最終選擇了西班牙方案。該級艦採用了全通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艦長221.4米,滿載排水量25790噸,型深27.5米,吃水 6米,動力系統為四台總功率為三萬五千馬力的柴油發電機組,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9000海里/15節。可搭載一千名武裝士兵,同時運送一百五十輛車輛,包括M1A1主戰坦克。塢阱可運送LCAC氣墊登陸艇。還可起降6艘S-70黑鷹直升機。可搭載十八架直升機。另外該艦無疑具有改裝成輕型航母的潛力,可搭載AV-8B和F-35B。

韓國:獨島號兩棲突擊艦  獨島號兩棲突擊艦為獨島級兩棲攻擊艦首艦,也是韓國海軍第一艘全通甲板式兩棲攻擊艦,2005年7月12日下水,2007年7月3日服役,直通式甲板設計,可起降直升機或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但沒有裝置協助飛機起飛的滑躍式甲板。獨島號暫未配屬艦載機,直升機訓練仍是借調陸軍的UH-60,預定要到2018-2022年的韓國KUH武裝直升機改造為艦上操作版,因此獨島級的戰力要到服役15年後才能完備。

獨島號擁有類似美國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類似的構型,都採用類似航空母艦的長方形全通式飛行甲板以及位於側舷的艦島,並設有可裝載登陸載具的艦內塢艙,登陸載具由艦尾的大型閘門進出;不過相較於前述兩種美國突擊艦,獨島號的尺寸與噸位明顯小得多。獨島號擁有完善的機能,將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大型運輸艦、災害救護船的機能結合於一身,能於全球任何水域作業。獨島號的水線面積頗大,艦首部位略帶弧狀,使其具備量好的壓浪性,在惡劣海況下能減輕艦體的搖晃。獨島號採用鋼質艦體,劃分為15個甲板,艦體下部各艙房部位均互不相通,各自獨立,以達到局限戰損的目的。

為了提高生存性,獨島號在許多重要部位都加裝鋼質裝甲,艦內並劃分為五個火災防護區域與三個核生化防護區域,即便有三個水密隔艙破裂也能不會沉沒。雖然以軍規的標準來達到高生存性,但獨島號在不少地方仍採用普通商船的標準建造,以降低成本與複雜度,使每艘獨島號的成本控制在與一艘宙斯盾驅逐艦相當的水平。艦島前方設有一具出力19噸級的大型起重機,用來裝卸登陸載具與物資。

獨島號的外觀具有一定程度的隱身設計,艦島與艦體造型力求簡潔,盡量減少開口與突出物,此外艦島與其上的塔式桅杆也都採用傾斜表面以降低雷達截面積。武器方面,獨島號裝備兩種防空自衛裝備,第一是同被KDX系列驅逐艦採用的荷蘭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兩門分別位於艦首以及艦島末段;第二種則是一具位於艦島頂端的美製21聯裝MK-49公羊(RAM)短程防空導彈發射器,此武裝也已經被韓國KDX-2導彈驅逐艦採用。

日本:日向級直升機航母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隸下的大型直通甲板直升機航母,日本將其稱之為「護衛艦」。該級艦共兩艘,根據其預算編列年度,首艦日向號在建造時的,曾使用過16DDH(財政編列年度平成16年)的暫時代號。日向號於2006開工,2009年3月18日就役。二號艦伊勢號於2011年3月16日就役。在出雲級直升機航母服役前是日本在二戰結束、日本帝國海軍解散後所造過排水量最大的軍艦,均由石川島播磨重工建造,依照日本古國而命名為日向。

日向級是全通式甲板設計,可同時進行3架直升機起降作業,雖然外界對全通式甲板是否能操作垂直起降型定翼機有著爭議,但是海自目前的說法稱日向級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固定翼機操作。除此之外日向級也沒有安裝滑跳甲板或彈射裝備操作傳統定翼機。  主要任務定位在直升機反潛戰。但裝備了指揮管制系統在必要時作為艦隊旗艦指揮之用。最高搭載11架直升機,艦上裝有16管垂直發射裝置ESSM與2具方陣快炮防衛空中威脅,並裝備FCS-3改相位陣列雷達。

日本野心:22DDH出雲級  2013年8月6日,被日本自衛隊視為「最大護衛艦」的日海上自衛隊「出雲」號航母舉行了下水儀式。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等日方政要悉數列席儀式,整個儀式在舊日本帝國軍歌《軍艦進行曲》中進行。對於「出雲」號的下水,日本共同社表示擔憂稱,日本這一「大型艦艇」的登場,或會刺激到周邊國家。

出雲級護衛艦是目前海上自衛隊所擁有的最大的船舶類型(滿載排水量目前沒有公布,按照標準排水量比較),已超過第二次世界戰爭時日本帝國海軍裝備的航空母艦「飛龍號」(標準排水量:17,300噸,滿載排水量:20,165噸,全長:227.35m),與當時美國海軍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相當(標準排水量:19,800噸,全長:247米)。與現代的同類艦隻相比,其規模已超過義大利海軍輕型航空母艦「加富爾號」和西班牙海軍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武力投射艦。

俄羅斯: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2011年6月,俄羅斯同法國簽署了法國船廠為俄海軍建造兩艘總價為12億歐元的「西北風」級合同。該級別的第二艘艦得名「塞瓦斯托波爾」號,應於2015年交付給俄羅斯。還有兩艘同級艦計劃由俄羅斯按許可證建造,但該項目暫時被擱置。

「西北風」級直升機母艦的排水量為2.1萬噸,總長210米,巡航速度18節,航程2萬海里。其艦上船員170人,還可搭載450人。艦上有16架直升機,其中6架可部署在起降甲板上。載貨甲板則可容納40輛坦克或70輛裝甲車。

10月15日,俄海軍建造的首艘「西北風」級直升機母艦、「符拉迪沃斯托克」號直升機登陸艦在位於大西洋海岸的法國聖那最爾市舉行下水儀式。「符拉迪沃斯托克」號艦的組裝是從今年2月開始的,其20%的組件在聖彼得堡船廠製造。下水後,該軍艦將按照俄羅斯海軍的要求進行再裝配。2014年秋季,該艘直升機母艦將開始正式服役。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採用單體船型,隱身設計,融入高科技建造,單艦造價3.6億歐元,是西班牙海軍歷史上最大的戰艦,比現役「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滿載排水量17190噸)還大。  

該艦艦長230.8米,吃水線長205.7米,飛行甲板寬32米,吃水線寬29.5米,高32米,滿載吃水7.1米,航速21節,續航力為9 000海里/15節,標準排水量27 07511噸,比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21300噸)還要大。其排水量和航速還可根據作戰模式進行改變:遂行兩棲作戰時排水量為27 075噸,最大航速19.5節;充當航母遂行空中作戰時,排水量24 660噸,最大航速21節。

該艦的艦面結構與「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很相似:全通式飛行甲板,首端設置傾角為12 的滑躍式甲板;飛行甲板上設有兩部升降機,其中1部位於艦島前方(該升降機前部靠右舷設有一部大型起重機,可起吊重型裝備和大宗貨物),另1部位於飛行甲板末端中部。此外,該艦的飛行甲板還在設計中專門予以強化,使其能夠承受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較大的重量以及起降時發動機尾噴管噴射的強大熱氣流對甲板的衝擊。該艦由上而下分為4層:大型全通飛行甲板層、輕型車庫(2046平方米)和機庫(1000平方米)層、船塢和重型車庫層、居住層(包括艦員住艙和醫院)。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該艦艦脆設有滑躍式甲板,可起降「海鶴」攻擊機或F-35B「閃電」Ⅱ戰鬥機,為將來取代「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奠定了基礎。船娓和兩舷都有一定內傾斜度,有利於裝卸重型裝備。作為一款新型艦艇,「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在隱身性能上也下了功夫,全艦上層建築各壁面都採用內傾設計,採用封閉式桅杆,盡量減少外露物以及採用紅外抑制手段等減小雷達和紅外信號特徵。

英國:「海洋」號直升機母艦  英國「海洋」號兩棲直升機母艦。它是英國海軍為加強兩棲空中支援能力而建造的大型水面戰艦,1998年服役。長203米,寬34.4米,吃水6.6米,滿載排水量21587噸,航速約20節,續航力8000海里/15節。艦上可裝載803名登陸隊員及其裝備、18架直升機和4艘車輛人員登陸艇。

「海洋」號直升機母艦基本上以英國的「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為藍圖設計,其艦型、艦體結構、設施布置等方面與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航空設施、武器系統、動力裝置及技術性能方面則有較大不同。

「海洋」號採用通長甲板作為主甲板,其上層建築呈長條形,布置在艦艇右舷中部位置,長度約為艦長的一半。上層建筑前端頂層有駕駛台、飛機指揮室和雷達操縱室等,視野寬闊,便於瞭望;上層建築內部設有各種工作、生活艙室。主桅杆上分別設置有對空對索雷達、飛機控制雷達、衛星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

航空設施是「海洋」號的重要設備,主要包括飛行甲板、飛機升降機及機庫等。由於飛 行甲板採用直通式,因而顯得十分寬闊,其長度達170米,寬度為32.6米,共設有6個飛機起降點。由於主要用於搭載直升機,飛行甲板首端不設「無敵」級航母那樣的滑橇式甲板。2台飛機升降機設在甲板中央位置,它們與飛行甲板下面設置的巨大機庫相連,可用於將飛機下放到機庫內,或從機庫提升至飛行甲板上。

「海洋」號直升機母艦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除某些關鍵部位,如飛行甲板、水密艙室和消防系統採用軍用標準設計建造外,其他部位基本都採用商船標準建造,這與完全採用軍用標準建造的「無敵」級航母顯然大不相同。

採用非軍用標準建造戰艦,這在戰後是極少見的。雖然可以大大降低艦艇的建造難度,減少艦艇的造價,但不可地要影響到艦艇的性能、結構強度和生命力,因此,這樣做是得是失,能否經受得住未來作戰環境的嚴峻考驗,還有待事實作出驗證。

該艦主要技術性能如下:滿載排水量20500噸,艦總長203米,艦寬36 1米,吃水6 6米。主動力裝置採用2台皮爾斯蒂16PC26V400型柴油機,雙軸推進。總功率達23904馬力,最高航速可達20節。在以15節航速行駛時,續航力可達8000海里。與「無敵」級航母相比,其艦體尺寸、排水量大體相當,但續航力增加。該艦編製艦員為250人,另有206名航空人員。

義大利:聖喬治奧級  聖喬治奧級是義大利建造的兩棲攻擊艦。首艦於1985年6月27日動工建造,1987年2月25日下水,1987年10月9日服役。該級共建成3艘,分別為「聖·喬治奧」號(L9892)、「聖·馬可」號(L9893)和「聖·吉斯托」號(L9894)。 「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共建三艘。前兩艘為「聖喬治奧」號和「聖馬可」號,經過改裝的「聖朱斯托」號,其排水量比「聖喬治奧」號和「聖馬可」號多300噸。

每艘船塢登陸艦都可容納400名作戰人員或多達36輛輪式裝甲運兵車或30輛中型坦克;在艦尾還有飛行甲板,可供3架SH-3D「海王」直升機或AW101「隼」式直升機或5架AB 212直升機起降;艦尾艙門可供兩輛LCM登陸艇同時進出。

「聖喬治奧」號和「聖馬可」號在艙門舷台處可裝載兩輛LCVP登陸艇,稍大一些的「聖朱斯托」號在吊艙柱處可裝載3輛LCVP登陸艇。每艘船塢登陸艦均有符合北約標準的醫療設施。

聖喬治奧級兩棲攻擊艦 尾部塢艙長20.5米,寬7米,為載運機械化登陸艇裝設1部30噸吊車和2部40噸移動式吊車。該級第3艘的住艙增大,島式上層建築稍長,約重300噸; 機械化登陸艇艇架的布置與前不同,艇架布置在艦左舷的舷台上; 首部無首門,故無沖灘能力。第2艘為民政部門資助建造,由海軍使用,主要執行救災任務。該級艦的設計獨特,可用於兩棲作戰,反潛戰支援和執行救災任務等,廉價的通用型設計受到許多國家海軍的青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韓媒關注中國呼倫湖艦入列:亞洲最大補給艦助「航母崛起」
中國挖來烏克蘭國寶級總師,曾設計蘇聯所有航母,餘生奉獻給中國
中國這幾樣武器出世之日,在亞太地區將真正與美國實現平衡
韓媒關注中國呼倫湖艦入列:亞洲最大補給艦助「航母崛起」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中國這艘軍艦,可作運送船隻使用,更像一座大型的基地平台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