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進步躲不過異化

科學進步躲不過異化

看點:不喜歡科學的不僅僅是托爾斯泰。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一批哲學家、作家、編劇和導演也認為「科學太放肆了」。在他們看來,地球遲早會被「瘋狂科學家的瘋狂試驗」所毀。

科學會讓人害怕。反物質研究一直伴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質疑和批評,強子對撞機附近的居民害怕被輻射,萬里之外的公眾則擔心,高能粒子對撞產生的「黑洞」會成為「世界末日」。

在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引發全球恐慌的日子裡,科學是否會導致災難再次成為一些人的疑問。當輻射物隨風漂流到世界各地時,不少人還會聯想到長崎和廣島的悲劇。

是啊,科學改變了世界,可原子彈也改變了很多人對科學單純的愛慕之情。瞬間毀滅一切的威力怎麼能不令人心生恐懼,深思人類的前程命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那些靜靜矗立在發射架上的核彈頭,加在一起能摧毀多少個地球啊!科學的突飛猛進最終會不會徹底把人類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托爾斯泰關於「科學不可以引領生活」的論斷或許也不是完全的非理性。

不喜歡科學的不僅僅是托爾斯泰。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一批哲學家、作家、編劇和導演也認為「科學太放肆了」。在他們看來,地球遲早會被「瘋狂科學家的瘋狂試驗」所毀。大量西方科幻電影為何總是用科學即將摧毀地球的故事來吸引觀眾呢?科學是不是太強大了,「強大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從而致使許多人的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懼怕和擔憂在悄然萌生?核彈、氫彈、洲際導彈,生物武器、激光武器、太空武器——所有這些出自科學家奇思妙想的「高科技產品」是不是會讓普通人神經過於緊繃?當你深知,無論你身在何處,你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你的內心深處會不會滑過一絲憂傷,幾分沮喪,一片悲慟?

普通人偶爾產生一些「懼怕科學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人總會有轉瞬即逝的憂慮,但並不會因此接受反科學的立場,不會放棄尊敬和熱愛科學的原則,更不會去讚賞「科學威脅論」。不錯,人類製造了原子彈,但科學家對原子核及其內部蘊藏能量的認識,使人類製造出另一類新型能源,也使醫生得以運用放射治療挽救眾多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命。原子彈是人們對科學產生恐懼感的一個因素,但在目前科學與社會之間的不穩定關係中,我們可以發現,它並不是人們對科學冷眼相待的唯一理由。科學的腳步邁得太快了,它過於強大,已經完全脫離了普通人的生活。當科學開始遠離大眾,當科學與平凡世界脫鉤,人們必然會對科學產生誤解和困惑。對核能、轉基因生物及納米技術的疑慮,恰好反映出人們對科學的疑慮態度。研究表明,西方發達國家學理工科的學生越來越少,大學生中只有少數人有志「從事艱難的科研工作」。

還有另一種趨勢則更令人擔憂。隨著光怪陸離的反科學學說和偽科學理論的盛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出現「知識階層與科學漸行漸遠」的情景。西文媒體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新世紀流行病」。這種現象說明,科學發展的歷程並非總是灑滿陽光,它從來都伴隨著與愚昧、迷信和偽科學的鬥爭。歷史經驗證明,科學大道雖不平坦,但最終的勝利者終將是科學和理性。科學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最終都會隨著科學的發展慢慢解決。我們看到,即使是對核電站建設、轉基因工程、反物質研究等科學和技術進步之舉有一定程度的負面看法,公眾仍然對手機、互聯網、筆記本電腦等科技產品有高漲的熱情。

今天,科學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到處都顯示著科學的威力。科學改變並正在改變人類生活的面貌,它與社會的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它對當代人的生活也從未發生過如此巨大的影響和作用。

回首往昔,科學和理性一直是人類面對自然的第一選擇。這是人類文明的優良傳統。只要人類對自身未來的想像力並未枯竭,只要人類對宇宙仍然保存著強烈的好奇心,人類就仍舊會在奇妙的、複雜的、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爭論不休的科學道路上持續奮鬥。整個人類歷史一直伴隨著科學和理性,沒有科學和理性的世界是難以想像的,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怎麼還會害怕科學呢?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王俊芳: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柳田國男的《清光館哀史》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