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學!百萬學費換六千月薪,值不值?

留學!百萬學費換六千月薪,值不值?

文_李文星

9月,在有些人準備出國的時候,有些人就已經在準備回國了,而且在選擇回國發展的群體中,有些人已經挫敗在求職之路上了。

幾日前跟一位選擇回北京的本科留學生談心,他說第一個月稅後只拿到了四千左右的工資。發工資那天已經有眼淚在自己眼眶裡打轉了,這種感覺跟當年參加留學面試時,別人告訴自己未來四年將花費100多萬時的感覺如出一轍,被這「骨感的現實嚇壞了」。

當然,這位留學生絕非個例。2017年8月12日,全球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中顯示,在被調查的「80後」、「90後」歸國人員中,44.8%的人稅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月工資遠低於自身期望。

「海歸」一詞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意指留學生或者海外華僑回國積極投入市場化浪潮,進行獨立創業或者走上專業技術管理崗位的留學歸國人才。時至今日,隨著「海歸」量級不斷增大以及中國市場結構轉型,籠罩在「海歸」頭上的光環開始漸漸褪色,大多數海歸和那位本科留學生一樣,在競爭力被大大削弱的情況下,回國後所面對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想像。

「我出生在一個一般條件的家庭里,留學前準備主要靠自己,四年留學的費用在100萬以上,就拿100萬來說吧,假如我以每月6000的工資來計算,我需要工作15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補上這筆留學費用,還沒算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這樣的教育投資也太奢侈了」,這位留學生感慨道,「甚至還不如在國內上學!」

當然,一個人的工資低並不是別人要為他站出來說話的理由。用人單位也表示很無奈,很多來單位應聘的留學生除了語言以外,其他方面其實並無優勢。一位從事國際教育的公司HR告訴《留學》記者,「甚至有很多海歸連語言都沒學好」。

而且據《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選擇回國發展的群體多為「80後」群體,來到一線城市的他們一般都有著落戶、購房、購車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對職位和薪金要求過高,用人單位皆表示「給不起」。

這形成了一個悖論:用人單位不需要那麼多「海歸」所具備的能力,卻要支付與「海歸」能力相當的工資。這是令他們難以接受的。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紅霞在研究中提到,海歸就業的「匹配難」一方面因為,海歸自身擁有的精英情結使其在就業選擇中難以放下身段理性選擇;另一方面,在海歸數量日益增多且高層次人才迴流率低的背景下,海歸在勞動力市場中遭遇社會排斥,而用人單位在選聘海歸時更加理性、務實,不再看重海歸的身份符號,提高了聘用海歸的條件和門檻。

也許,悖論之外還有另一層深思:今天的留學選擇就是為了明日的工資薪酬嗎?百萬花費與六千月薪的追問,也許不該止步於國家和社會能夠給「海歸」什麼,而更要看「海歸」能夠給國家和社會什麼。

抽文:時至今日,隨著「海歸」量級不斷增大以及中國市場結構轉型,籠罩在「海歸」頭上的光環開始漸漸褪色,大多數海歸和那位本科留學生一樣,在競爭力被大大削弱的情況下,回國後所面對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想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雜誌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份意義重大的調查問卷,你的1分鐘作答可能直接影響海歸「雙創」!
國人如此惹眼?為什麼被偷被搶的總是中國人

TAG:留學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