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李希貴:不要輕易對學生做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名家

李希貴:不要輕易對學生做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名家

點擊上方「中國教育新聞網」訂閱我們

李希貴:不要輕易對學生做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名家

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曾歷任山東省高密四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副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濰坊市教育局局長等,擁有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在書中,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敘述了自己經歷過的一個個故事。這些故事以教學、教育、管理三條主線,系統展現了作者探索教育本質規律的過程。既有初為人師的青澀、剛做領導的執拗,也有失敗時的反思、成功時的冷靜。

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

1995 年秋天,有人找我反映了一個情況:有兩個青年經常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圍牆外,從失修的磚牆縫裡向學校女廁所里偷窺。

經暗地觀察,我們發現這兩個青年竟是我們學校高一年級的新生!

問題非常嚴重。按常規,這樣的行為應該定性為「流氓」行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迅速地做出處分決定,對學校而言再容易不過了,但這個決定卻會影響兩個孩子的一生。很明顯,如果我們把這件事張揚出去,給這兩名學生扣上一頂「流氓」帽子的話,他們從此將生活在一個被人鄙視的世界裡,周圍的人都會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他們。他們很可能一生都將背著這個沉重的包袱,抬不起頭來。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在英國國家藝術畫廊中,有兩幅引人注目的藏畫:一幅是狗的骨骼圖,另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環圖。這是當年一個名叫約翰?麥克勞德的小孩子的作品。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約翰?麥克勞德忽然想親眼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於是和幾個同學偷偷地套住校長家的狗把它給宰殺了,把內臟一個個地分割開來觀察。按照學校的規定,麥克勞德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慶幸的是,他遇到的是一位開明的校長,他對麥克勞德最大的「懲罰」就是要麥克勞德畫一幅狗的骨骼圖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環圖。校長的巧妙「懲罰」激發了麥克勞德的好奇心、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最終他成為一位著名的解剖學專家,並因為發現了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不要輕易對學生做出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

還是先從調查入手吧。

我認識其中一名學生的家長,於是就去拜訪學生家長。

沒想到,家長見到我非常高興,說自從孩子進入高中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愛學習了,一天到晚老躲在自己的房間里學習,連星期天也不出自己的屋子。晚上孩子經常熬夜到很晚,有時候午夜一兩點鐘還在學習。家長看在眼裡,又心疼,又高興。

憑經驗,我感覺這個孩子肯定有屬於自己的隱秘。

經過深入了解我發現,兩個學生在家裡果然把功夫下在讀言情小說上了。不到三個月,一人啃了十幾本。書都是從大街上的書攤上租賃的。這兩個孩子都喜歡讀書,但家長卻把孩子的學習看得很重,一味地要分數、要名次,課本以外的書一律不準看,更不讓買。孩子沒辦法,只好擠出零花錢到小書攤上租書看。偷偷摸摸、躲躲藏藏、良莠不分,結果就陷到了言情小說的泥潭裡。

據班主任反映,這兩個學生一入學就跟別人不一樣,在校園裡獨往獨來,集體活動不見他們的動靜,班級工作沒有他們的影子,一天到晚神秘兮兮地好像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

我心裡有底了。這兩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情緒極不穩定的時期,他們的行為正是那種青春期的心理躁動、對異性的過分好奇所致。而格調低俗的小說「推波助瀾」,又強化了他們的這種好奇和躁動。

看來,不能盲目「上綱上線」,更不能因此歧視他們、拋棄他們。

我們擬定了一個教育計劃:①保密,除了當初了解此事的幾個人之外,對任何人,包括家長,都絕不張揚,對學生本人則不予揭穿,因為我們知道,一旦擴散開來,一般人往往容易將之往流氓行為上聯繫,孩子就很難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②把他們的校園生活搞充實,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參與班級、學校的一些有益活動,早飯後是他們打掃衛生的時間,課外活動時由他們做圖書管理員助理,雙休日則讓他們參與一個興趣小組的活動,使他們從早到晚都非常緊張、充實;③幫助家長把家中的言情小說換成他們既願意看又很有教育意義的名著,用名著的教育力量來升華他們的品格,凈化他們的靈魂,提高他們的人生品位;④安排優秀教師和品德高尚、興趣高雅的學生分別與他們交朋友……

健康的氣氛包圍著他們,老師的關愛影響著他們,同伴的友情滋潤著他們,兩個孩子開始慢慢融入班集體中,開始關心班級生活。不到兩個月,他們就變得開朗了、合群了。他們在不知不覺之中蹚過了危險的河流,原先的壞習慣徹底改掉了,學習成績更是叫我們高興。

這兩個學生如今都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他們仍然不知道當年這件事情背後的運作情況。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

讓閱讀滋養心靈

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到學校教書後,一本《掌握人性的管理》,讓我愛上了企業管理類著作。作者瑪麗?凱用她自己退休後二次創業的經歷告訴我,什麼才是成功的人生。有一句話可以作為該書的靈魂。她說:「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於使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我開始把瑪麗?凱「掌握人性」的實踐在班級里實驗,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書的力量。而在過去,我不過認為讀書是讀書,工作是工作罷了。

接下來,我讀了松下幸之助的《經營人生的智慧》。老松下關於「松下公司主要是製造人才,兼而製造電器」的文化思考,在我初做校長的時候,幫了我的大忙。我甚至買了好多廣告、攝影和建築規劃方面的書,當然也是因為喜歡,雖然這些書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相去甚遠,但後來我發現,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有些念頭竟然是來自這些看上去無用的畫冊,甚至羅素的哲學思考、約翰? 基西克的《理解藝術》、熱爐法則,都在我不自覺間教給我怎樣生活、怎樣思考、怎樣教書。

在這裡,我想再一次感謝蘇霍姆林斯基,感謝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它,第一次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學生觀,「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應該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一個教師不僅應該熱愛學生,還要學會熱愛學生,更要有愛的藝術,這是他在書中潛移默化地教給我的最重要的東西。

台灣的幾位作家也是我感興趣的。林清玄、張曉風、余光中、劉墉,我把他們排在一起,是因為在我眼裡,他們屬於給我相同影響的一類作家。

第一次讀林清玄散文的時候,其細膩、真切的筆調,生動、感人的情愫,讓我毫不猶豫地把他和女作家連在了一起。而張曉風白描中的厚重、平淡中的哲理,常使我暫時拋開塵世而遐思無限。接下來,一氣讀下去,便有了余光中和劉墉。每每讀來,我幾乎都在感嘆:久違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語言駕馭能力!

從這幾位台灣作家身上,我更加感受到了幾千年古典文學的力量。沒有傳統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文化,任何對過去文化的否定往往都和淺薄、無知連在一起。說起他們對我的影響,恐怕在語文教改的指導思想上要更大一些。他們讓我明白,在中小學語文課堂上,古典文學的分量不可減輕。這在當時是有爭議的。幸好新的課程標準出來,替我解了圍。

我在公開的文字中或私下的場合里都曾不遺餘力地推薦過《中國人的道德前景》——這本書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引起人們的重視。與其說它對我產生了影響,倒不如說它說出了壓在我心底的想法。

我們的時代已經把青少年的思想「平鋪在地上」,使他們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講究實際,而我們的教育卻依然在天上飄來飄去。青少年迫切需要的你不給他,你一定要給他的他卻並不買賬,問題不就來了嗎?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把握人們的思想脈搏,講了一些實實在在、明明白白,又言之有理、情有所依的道理,可能對拉近我們和青少年的距離非常有益。

時代在變,社會亦在變,而我們的道德前景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調整,教育者的責任顯得十分重大。

在這裡我不能不提到杜威和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我真正理解《民主主義與教育》是在新課程實施之後。杜威對思維能力培養的認識提醒我越來越重視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同時,孩子們應該「從做中學」,思維發生於行動之中,沒有某種思維的因素就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思維起於不確定的有問題的情境,要培養思維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適的情境,而經驗、活動課程恰恰能提供這種情境,兒童在這種情境中能產生自己的問題。這樣一些理解,深化了我們對教學的理解,使我們能夠把教學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去實現。當然,杜威以一個哲學家深邃的目光,對教育乃至於對人生的審視,都可以引發我們的反思。

再後來,我又回到了原來沒有讀懂的書上,包括尼采、盧梭、叔本華等。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的氛圍,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

「人們所看到的,都是他能看到的;人們所聽到的,都是他能聽懂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大概就是讓我有了能夠看到一些什麼的可能,有了能夠聽懂一些什麼的基礎罷了。

這,也就夠了。

起點上的終點思考

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譬如說人生七十,你可以先想好七十歲想幹什麼,要達到什麼程度,身邊會有什麼人……當這些明確時,你就知道五十歲的時候自己應該在哪裡,已經完成了些什麼;再推想四十歲、三十歲以至今天。

因主持CCTV《正大綜藝》欄目而紅透了半邊天的楊瀾,在她最紅的時候卻突然從央視節目中消失,不再主持中央台的黃金欄目。在許多人為她惋惜的當兒,她卻躲到國外進修學習去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挑戰一下自己」。

很多人都不明白她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葯。其實她的想法很明確,她喜歡當一個有智慧的主持人,當一個靠人格魅力贏得觀眾的主持人,而不是靠年輕、臉蛋兒吃飯。她希望自己在邁入老年後,還能夠繼續自己的事業。所以,她暫時告別了令人陶醉的金話筒。

今天,當你再來看楊瀾做的節目時,你很可能會發現一個全新的楊瀾。一個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了觀眾,她好評如潮靠的是自身修養,從戰略上說,是「終點思考」的人生韜略幫了她的大忙。

大學畢業後,大概在四五年的時間裡,我的一些比較要好的同學大多跳出了校園,有的下海經商,有的做起了公務員,而且一個個都做得十分出色,我也有些按捺不住。可是當我真的進行「終點思考」的時候,我冷靜了許多。那些終點目標都不是我夢寐以求的。下海經商最好的結局是掙了花都花不完的錢,而且衡量你成功與否往往就是看錢的多少。而花都花不完的錢不是我這一生最終追求的目標。既然如此,我何必下海?而做官呢,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憑自己的個性、氣質甚至背景,我都不可能成就什麼大事業,雖沒在官場體驗過,但作為旁觀者也略能看開一二。尤其叫我難以接受的是,在官場上往往當事業正輝煌的時候卻因為年齡的原因而沒有了舞台,而這樣的舞台自己卻沒有辦法重新搭建。

「終點思考」使我又按捺下了自己,開始在校園裡潛心於舌耕筆耘。

後來,領導一所學校,「終點思考」又一次幫助了我。剛開始接手一所新的學校時,我總是急於改變一些什麼,嘴上說不燒三把火、不踢頭三腳,可腦袋裡還是有些發熱。為了應付一時的檢查、評比,給學校創一些名氣或牌子,常常把老師們折騰得精疲力竭,一時半晌這樣也就罷了,問題是這樣的事情一直有增無減。學校的獎牌是多了,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老師們似乎沒有人再找我借書了,碰到一塊兒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交流各自的讀書心得了,研究學生的風氣也在衰減。學生變得有些浮躁了,原因是課堂上的老師有些浮躁。我開始靜下心來思考我的辦學理想。我的目標是把學校辦成一所省內外知名的特色學校。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第一位的就是教師的一流。教師的一流不僅僅來自學校的刻意培養,更來自一個可以激發生命活力的機制,來自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如果按照剛開始的那種方式管理學校、要求教師,實現目標就是一張空頭支票,南轅北轍勢在難免。有了這樣的思考,就有了這樣一些措施:研究一套建立在全新管理觀念之上,致力於節約被管理者時間的管理模式。只有教師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們才有可能提高素質。要允許老師們種一些「自留地」。要張揚教學個性,培養有個性的學生,首先要允許有個性的教師發展。提倡個人的自我實現,人人制訂「個人成長方案」,做成名成家夢。

很快,我們許多老師就在一些領域嶄露頭角,有的還真的成了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校園裡瀰漫著向上的空氣,老師的成功帶動了學生的成功,學校發展進入了加速衝刺的階段。

「終點思考」其實挺簡單。在日常生活的旅途中,我們通常知道,乘飛機,應該提前到達機場,還要提前出門上路。但是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卻常常出現這樣的錯誤:不是遲遲不肯出發,就是出發之後中途又猶豫不決,或者瞪眼看著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永不再來。仔細想來,錯誤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進行「終點思考」。

李希貴:不要輕易對學生做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名家

(文章摘自《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摘錄已獲授權。李希貴著 ,源創圖書策劃,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高校學生管理應「剛柔並濟」
不買保險還得寫保證書?
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揚「文明風采」提育人實效
2017機甲大師賽舉行培養真正的工程師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