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鬼節聊鬼:我一年也就出來溜達兩回:清明節一回,七月十五一回

鬼節聊鬼:我一年也就出來溜達兩回:清明節一回,七月十五一回

山川網:今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即中國民間傳統中的「鬼節」,於是今天小川不和大家聊區域經濟和地理了,一起來和大家鬼節聊鬼,說說人文。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

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鬼的文化】

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才是鬼。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

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凶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

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築是酆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鍊,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

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著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聖」,即已經超凡入聖,脫離了生死輪迴之苦,後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迴,最後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為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慄,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凶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後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中元節】

簡介

七月節即中元節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盪,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鬼節」的由來,實際上,「鬼節」源自佛教「盂蘭盆會」。

盂蘭節源於佛教《大藏經》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佛陀的學生,大比丘目犍連(目連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卻發現她已經因為生前的種種罪行(好殺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揮霍)而墮入餓鬼道,變成了喉嚨細如葦管,肚子卻如水缸般巨大的餓鬼,目犍連用缽盆裝飯菜給她吃,而飯菜剛到母親眼前就變成一堆火炭。目犍連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被目犍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佛說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犍連與眾僧人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百味五果、飯食素齋供奉地獄裡的眾生。挨餓的眾餓鬼終於得到了食物。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說的「鬼節」。

盂蘭盆是印度梵語「倒懸」的意思,本來這個節日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係,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一天,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

道教的「中元節」,其實主要是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也就是倡導人們在這天注重修德。中元節這天,有思想和有時間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對於一般教眾,道教則創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於遊樂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個叫做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女兒結婚,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三個任務,他們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否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他們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但是,中國道教又是一個很寬容和隨時給予人轉變更新自己的機會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並不僅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的節日,而主要是個「赦罪節」,所以,「中元節」又是中國節日中的「懺悔節」和「贖罪節」,一年中有罪過的人可以在中元節這天通過各種儀禮去檢討自己和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於是「盂蘭盆會」的故事與中元相融合,並加入許多中國化的元素,比如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鬼節中元。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活動,所謂水燈,就是在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說法,水燈是用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關於鬼節祭祀的鬼魂,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惡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殺死、溺死、燒死、弔死等鬼魂,民間稱為枉死鬼。惡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現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類對死亡恐懼的直接反應。原始人對凶死者的鬼魂是相當恐懼的,往往對其進行不同的喪葬儀式,沿及至今,民間還有凶死者不得輪迴轉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說法。這類鬼怨氣最重,常常出來為禍人間。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又在惡鬼里加入了道德觀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過昧心事,死後也要打入惡鬼行列。佛教「盂蘭盆會」主要就是超度這些惡鬼,讓其減輕罪孽,化解怨氣,從而減輕痛苦。

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親人,這類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體現。在原始社會,善鬼的概念與惡鬼是幾乎同時出現的,人們認為,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鬼魂非但不會害自己,而且還會在冥冥之中成為本氏族或後代的保護力量。這種思想對中國鬼文化的祭祀和喪葬習俗有很深遠的影響,比如清明節和鬼節的祭祖活動,通過儀式,招回死去親人的鬼魂來享用祭品,並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

中國的鬼節與西方的鬼節「萬聖節」不同,現代的「萬聖節」幾乎變成了一個特殊意味的狂歡節,其本身也並不具有緬懷先祖的功能,而中國的中元鬼節,則更具有嚴肅性和孝教性,併產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節里,不能獨自一個人去河邊,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這一天不能開工奠基,商店和工廠也不選擇在這一天作為開張日子等等。

由於有些人還信守關於中元的傳統禁忌,農曆七月間,有些華人避免搬家,婚宴更是罕見。有些人甚至不敢去游泳或進行各種水上運動,據說是怕被「水鬼」拉走。其實,這一切顧慮都是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是偶然發生的,跟農曆七月沒有必然聯繫,將偶然當必然,這種思維方式會導致極大的謬誤。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祭先人,或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禁忌】

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鬼節禁忌: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盡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

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晒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 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7.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20.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21.吹口哨

大街上歷朝歷代的鬼都有.晚上吹口哨的時候天知道你叫誰.如果好兄弟們一起回頭看你...蛋碎一地

註:以上禁忌純屬娛樂,切勿上綱上線

最後,小川想借著鬼節,和大家一起聊聊中國「鬼氣」最重的一個地點——酆都(又稱豐都)。

豐都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上距重慶主城九區172公里,下距湖北宜昌476公里。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單獨設縣起,豐都縣已有1900多年歷史。豐都縣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豐都縣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有豐都名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雙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鬼國神宮(中國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鬼王石刻(中國最大摩岩石刻造像)等著名景觀。

豐都鬼城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位於重慶市下游豐都縣的長江北岸,是長江游輪旅客的一個觀光勝地。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中國神曲之鄉」。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台、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

【形成原因】

一是道教之說。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這裡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稱其「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說: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兩個部落。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別都,隨著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於是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迹。

三是佛教「閻羅王」之說。「閻羅王」本是梵文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里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說法,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說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一切經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陰、王成仙之說,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就有關陰、王成仙的說法。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鍊,於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後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

加上後來歷代統治階級的不斷刻意渲染,歷代文人、官吏通過小說、詩詞、遊記和碑文的描述,如《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西洋記》等等。因此一個比較全面的鬼城就在豐都形成了。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結合起來;將民間神話傳說想像與現實結合起來;將建築、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才形成今天天下聞名的「鬼城文化」。

【主要景點】

豐都鬼城景區分為鬼城名山風景區和鬼王石刻風景區。

著名景點有奈河橋、鬼門關、十八層地獄、哼哈祠、報恩殿、望鄉台等,每一個景點都演繹著「懲惡揚善」這一鬼城民俗文化真諦。其中「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別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獄等,構思奇特,神態逼真,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獄的觀念,名山上還有蘇軾、陸遊、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

豐都鬼城景點獨特,內涵豐富。有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長江三峽景區名勝古迹名山,有國內最大的鬼神動態人文景觀鬼國神宮;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桂山,還有堪稱世界之最的鬼王石刻,中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漢墓群,驚險刺激的龍河飄流,風景優美的四坪低海拔森林公園休閑度假。

主要景觀有:豐都名山、雙桂山、「鬼國神宮」、「陰司街」,是 國內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也是西南地區最壯觀的動態人文景觀,這裡還有建築奇特壯觀,密集程度大,時代跨度大、文化價值高,在全國實屬罕見的匯南漢墓群;有正在施工建設中的樹人大鬼石刻,還有低海拔(海拔380-520米)的四坪森林公園,有三撫原始林場,龍河風景區(溶洞、漂流)等自然景觀。

名山景區林木蒼翠,建築精美,磐鼓晨鐘,江山一脈;朝霞夕照,風光醉人,廟 宇殿堂神像森羅,樓台亭閣依山而立;名人騷客流墨遺雅,碑刻詩聯韻味雋永。主要景點有全國最大的民俗文化動態人文景觀鬼國神宮,「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別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獄、酷刑等,構思奇特,神態逼真。山上還有蘇軾、陸遊、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雙桂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名山。

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姦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只傳說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用又為人所稱道。

有時間有機會的朋友,歡迎到重慶酆都去親身體驗一下中國的鬼文化之城的魅力。但是,去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到之後更是不要隨意購物。以免鬼沒看到不說,還被人給騙了。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賈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省域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海一江一鐵路,三極兩點一乾坤
透過2017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看「國家中心城市」的虛與實

TAG:山川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