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的「少壯派」為追求個人榮譽,主動挑起戰爭

日本的「少壯派」為追求個人榮譽,主動挑起戰爭

20世紀30年代的日中關係,實堪稱微妙萬端。

一方面,是中日雙方高層主政者都不想打。但另一方面,則是日本少壯軍官和中國地方勢力的各種小動作不斷,唯恐打不起來。日本少壯軍官多出身於農村寒門,他們出道既晚,迄未能分潤到甲午、日俄等戰爭勝利的切身紅利,也未能從大正時期的和平發展中得到好處。

蔣百里

蔣百里在《日本人》一書中寫到:「當一九一八年左右,一個電車司機每月可得五十元薪水,每年有三次賞金,每次大約五十乃至百元。一位少尉的俸給,不過四十餘元,還要扣除種種衣服交際費用。許多暴發戶一席小宴會,可以花到千元以上。旅館酒資,可以隨便五百元一給。」

曾任日本外相的重光葵亦寫道:「經濟界的繁榮並不是資本主義順利發展的結果,而是和當時政權相勾結的財閥勢力擴張的結果。大小財閥靠著國家與國民的協力發達起來,又和政黨勾結操縱了金融,致使巨大的財富很少使用於一般公共事業上,而是大部分耗費在私生活方面,或用在博取政治上、社會上的聲望以及擴展自己的勢力方面。」

這兩段文字,即是此際日本基層軍人,尤其是少壯軍官尷尬社會處境和對社會現狀不滿的真實寫照。

有八百年統治傳統的驕傲武士,因為短暫的和平,逐漸淪落為社會的邊緣角色,這使他們深感受到了社會的侮辱,因此一再暴起——最終,他們勝利了。

1937 年7 月11 日,日本就發動七七事變後召集各政要在首相官邸召開會議,掌控基層軍隊的少壯軍官,普遍想從戰爭中獲取個人榮譽與利益,人人都以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九一八事變的暴走成功為榜樣,即又註定了這場戰爭源自基層的「無序化」特徵。

蔣介石

在中國方面亦然。蔣記中央雖一意避戰,但具體到地方勢力則不然。尤其是受蔣記中央壓迫甚深的川、滇、魯、晉、粵、桂等地方勢力,則極希望中日開戰,企圖藉日軍之侵略以牽制和削弱蔣的中央勢力,從而繼續保持其地方割據之現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他是開國上將,兒子把他5枚勳章捐贈博物館
開國少將向守志辭世,為現代化建設奮鬥終生,享年100歲
她是孫中山女保鏢,與秋瑾友情深厚,精通各種拳法槍法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