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博物館藏薛國故城出土文物——部分青銅器(一)
從夏代晚期的小溪涓涓,到商代的河水潺潺,直至商晚和西周早期,我國的青銅藝術如長江大河,磅礴出震撼古今的律呂洪鐘,我館珍藏的每一件青銅器具都詮釋了東夷文化的特性。下面略介紹一二:
青銅提梁「薛侯行壺」
春秋時期
通高22.8厘米,腹徑13厘米,底徑6厘米,重1423克
滕州市薛國故城3號墓出土
濟寧市博物館藏
國家一級文物,為薛侯出行時所用水器。青銅質,鼓腹,平底,獸首耳,有蓋,蓋頂立一鳥,蓋兩側為獸首銜環,鏈狀提梁穿於環中,頸部飾蟠螭紋,腹下部有一獸環形鈕,腹部有兩行四字銘文「薛侯行壺」。侯,在春秋時期位列諸侯什麼等級呢?據史料記載,西周建立後,天子稱「王」,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各國諸侯的爵位由國君任命世襲,不代表職權大小,國君在國內都是一國的最高統治者。進入春秋以後,由於周王室勢力日趨衰微,諸侯國開始出現擅自稱王的越禮現象,而且由於大國爭霸和兼并小國現象十分普遍,諸侯們也會封自己的下屬為侯或伯等。到了戰國,五等爵位制已。
春秋鹿角銅鳥形飾
春秋時期
通高48.9厘米,重1517克
滕州市薛國故城5號墓出土
濟寧市博物館藏
國家一級文物,為一分枝杈鹿角,其中一枝杈頂端套置一銅獸首,其餘四枝杈頂端套置銅鑄鳥形飾,立鳥形態各異。東夷族鳥圖騰崇拜 東夷是中國先秦時期,尤其是商、周時期,中原居民對黃河流域下游青、兗、徐三州居民的總稱。東夷人是中國最古老文字、弓箭、禮制和金屬的發明者和使用者,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東周時期,由於齊國和魯國在山東的長期經營,東夷文明與中原文明逐漸融合,成為華夏文明的主體之一。秦漢以後,東夷的概念外延為居住於中國東方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或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
東夷族全用鳥為名號,所以,歷史上又稱這一帶的古代居民為鳥夷。古代很多文獻記載了東夷族關於鳥崇拜的傳說,並且這些記載在今天已經為考古學文化所印證:大汶口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陶鬶均為鳥形;大汶口文化遺物中「某些器物口沿盛行鳥喙狀突飾」,山東龍山文化中「鼎足形制多樣,以鳥首形最富代表性」。由此可知,鳥圖騰崇拜在位於今山東境內的東夷族分布區內是非常盛行的。薛國故城出土的鹿角銅鳥獸也正是東夷族文明和中原文明融合的典型例證。
文藏頭條號相關內容:
古墓出土器物 帶你看南宋風物觀止
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
※看千年捉鬼大仙 鍾馗的「百變造型」
※薛國故城出土文物——零圭斷璧
※高清獨家:中國的白銀時代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