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硬的不行,就來軟的,網大科幻題材很OK!

文 | 蜉蝣半日生

2017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可是所謂的「科幻元年」還是沒有到來,被萬眾期待的華語科幻大作《三體》依然遙遙無期,寧浩與劉慈欣聯手打造的《瘋狂外星人》也剛開機不久,著名電影人張小北獨立創作的《拓星者》還在後期製作當中…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其實早在2014年,就有業內人士預測中國即將進入科幻電影元年。尤其是在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後《三體》隨之啟動,更是將這種期待值加到滿格。可惜如今2017年已過大半也沒有什麼跡象,六月底上映的《逆時營救》雖然票房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要說達到能開啟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高度,怕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科幻題材——最賺錢又最缺失的題材

不可否認,在中國拍科幻電影,是件危險的事情,必須要做好挨罵的準備。所以,科幻片一直以來都是國產電影的禁區,在國內日益繁榮的娛樂文化與電影電視市場上,本應大放異彩的科幻題材幾乎完全缺位。科幻元年的口號到時年年有,但是國產科幻爆款卻連影子都沒有。有趣的是,今年稱得上是一個「科幻電影大年」,僅上半年就有《降臨》《生化危機:終章》《攻殼機動隊》《異形》等一系列進口科幻大片輪番上陣,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然而在科幻撈金大軍中卻沒有國產影片的身影。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不可否認,在中國影視創作中,領銜幻想類型的一直以來都是玄幻、魔幻,而非科幻。即便近年來,在美漫、日漫科幻的影響下有了少數科幻嘗試,但大多仍以超能力、時空穿越等弱科學邏輯的題材為主,少科學而多幻想。真正科學思維縝密,以中國式的主題,按中國人的思路,將中國人的喜好、矛盾、痛苦融入故事中的科幻影視作品,則始終停留在空白狀態,既為空白那麼就充滿了「商機」。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縱觀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名電影的相關資料,不難發現科幻題材多達6部,可見科幻簡直就是影視作品中的寵兒。而且2017年3月發布的《中國網生內容用戶白皮書》顯示,除了喜劇、愛情、動作三大類型之外,觀眾最喜歡的就是科幻題材。那麼對於科幻題材這塊大肥肉題材,網大早年不去動它的原因在於缺錢,而如今不那麼缺錢的網大為何遲遲無動於衷呢?

一將功成萬骨枯,科幻題材當真難於上青天?

一向懂得隨風而動的網大人怎麼可能對於科幻題材無動於衷,據統計在2016年即科幻題材被炒的最火的一年,據統計2016年共有57部科幻題材的網路大電影的上線,其中播放量突破1000萬累計14部,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如果數據屬實,1000萬的播放量基本等於兩百多萬的分賬(類比計算:《傭兵的戰爭》播放量2142w,分賬589w;《龍棺古墓》播放量2606,分賬437w)。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數據來源於網路)

單從分賬上來看科幻題材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賺錢的題材,然而卻鮮有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影片,可以說網大的科幻片是被罵著賺錢的。類似劇情辣眼睛、特效不夠色情來湊、邏輯硬傷的吐槽時有出現。而且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雖然這些網大一個個標榜自己是科幻網大,但是真正的純科幻網大其實只有一部。這不禁讓編者陷入了沉思,真正的科幻題材真的就這麼難嗎?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答案是:真的難,國內院線都很難駕馭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大片,更不要說網大了。

1、從產業鏈角度來說,我們的創意環節就太薄弱。雖然國內有大劉這樣的一流科幻作家,但版權制度和代理人制度不明晰,導致他的小說無法有效地轉換為可流通的交易產品,因此無法有效地進入電影產業鏈。

2、其次我們的電影創作環節跟不上。科幻電影需要有好的編劇完成從文學到劇本的轉換,但國內真正能夠熟練掌握好萊塢類型片敘事手法的編劇,其數量是非常少的。沒有可執行的劇本,也就無從談起可執行的電影項目。

3、其三不可不提的製作成本問題,絕大部分時候科幻是和特效畫等號的,然而好的特效是需要燒錢來構建的。恐怕網路大電影較之院線電影最缺的就是錢,這可能是眾多導演的痛心之處。

4、第四是特效行業缺乏經驗。據業內人士稱現階段中國的設備儲備基本和好萊塢持平,但是特效並不只是設備決定的,人的因素,經驗的因素更重要。CG特效只是特效行業中很小的一塊兒,高精度模型、微縮攝影、特效化妝、特殊道具、渲染農場等等配套環節,我們都差的很遠。

「硬的不夠,軟的來湊!」網大實為軟科幻最好的試驗田

一提到科幻,很多人就想到高概念、高製作、高成本,實際上科幻是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像是《阿凡達》《火星救援》《降臨》《黑洞頻率》等都是硬科幻片,而《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星際迷航》《前目的地》等都是屬於軟科幻影片。細觀科幻影視,硬科幻和軟科幻的票房和口碑總體來看,可以說是不分伯仲。而且說到底科幻的核心還是關於what if。只要這個「如果」的鉤子設計得妙,能符合科學邏輯,直指人的內心,觸碰科技與人性的矛盾的恐懼,那麼即使沒有特技大場景,也會得到科幻迷的認可。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再看近三年的中國影視,其實已經有不少國產科幻片上映了,還有更多的科幻片在製作中。當然更準確地說,這裡面主要是一些帶有科幻元素,不那麼「硬」的喜劇片、驚悚片、愛情片…比如說前不久那部講記憶提取的《記憶大師》,比如范偉主演的關於時間輪迴的《有完沒完》,又或者是講返老還童的《重返20歲》,它們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些跟科幻有關的元素。

中國科幻不能死等《三體》,網大才是科幻片最好的試驗田!

在編者看來,雖然網大近兩年富起來了,但是目前網大的製作周期及資金,可能還不足以承載一部硬科幻片的誕生,如果非要霸王槍上攻,那結果基本就是辣眼睛。但是這不影響網大能孕育軟科幻片的潛力,畢竟在科幻影史上從來就不缺低成本軟科幻佳作,如《12隻猴子》《K星異客》《月球》。所以,網大完全可以成為低成本軟科幻的試驗田,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派出個中國版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