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青年午報:致25歲的自己

新青年午報:致25歲的自己

不多不少,今天25歲,個人青年年齡定義中的正中時刻點。25年前的這天,母親遭受疼痛生下我,人們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而今隨著逐漸長大,越加懂得此話的份量。

25年前,我初次來到這個世界。

24年前的幼兒期,我脾氣暴躁,個性鮮明,最愛哭泣,爺爺奶奶對我疼愛有加,說是我過年的時候都不得安生,他們敲門敲窗的哄我別哭,聽說小時候我不喜歡在黑乎乎的屋裡待,帶我出家門就不鬧不哭。最喜愛去鄰居李奶奶家待著,原因我也不明。

20年前的小時候,我眼裡的世界,是炊煙裊裊,縈繞在低空里,縷縷青絲般,連綿不斷,空氣中瀰漫的是麥秸稈燃燒的味道,混著清晨的薄霧,成為鄉間最獨特的氣味。清晨的鳥叫聲,清脆可見,家裡的老鐘錶,嗒嗒作響。這一切,在靜得出奇的屋裡格外入耳。那時候我也是被寵著慣著的孩子,有時家裡做的飯不吃,看著別人家的香。奶奶就去別人家整份飯吃。

沒有車水馬龍,每年夏秋兩季,多的是種田人在田野間對毛驢和耕牛的吆喝聲,是家家戶戶的歡樂聲。每年春冬兩季,多的是村頭暖陽天家家戶戶倚靠在牆邊享受太陽的溫暖。席地而坐,婦女們手中是針線活或編織草編,男士們手中一杯熱騰騰的茶說著來年的耕種事,那時候,我以為以後的生活也是這樣的,寧靜悠揚,悠閑自得。

記得初學毛筆字時,寫的最多的就是寧靜而致遠這樣的五個字。尤對靜字鍾愛。

15年前的童年,讀的書是黑白的,沒有電燈的教育時代,那個破舊不堪的學校里,每天的晨讀是煤油燈的陪伴。那時候書里的一大部分東西是陌生的,在生活里沒有見過。有一位我至今都心存感激的老師,他起早貪黑,一個人承擔起我們三個年級的教育工作。為師嚴厲,讓我們把小學的知識是背的爛熟於心。那時候結交一位朋友,是及其重要的事。後來,學校不在了,童年的鐵黨們奔波於四方。

童年是清新純白,至臻無暇的美好。是10戶人家,鄰里和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莊生活。是無世間渾濁,社會險惡,純粹至極的理想天堂。

12年前的青少年早期,到鎮子上讀書,那時候眼裡的世界是這街道真熱鬧,這學校真大,這教室真寬敞。第一次開始了和別人合住的獨立生活。家中父母爺爺奶奶總放心不下,隔三差五的就來看我。我知道,那時候是他們心裡的不舍與理性不停的在戰鬥。

至少那會黑白電視的出現,影像信息讓他們覺得讀書是能改變生活的可行的唯一辦法。

他們的愛很深沉,融在那一回回給我送來的白麵餅里,藏在省吃儉用然後塞到我手裡的零花錢里,那時候五塊錢的菜我就可以吃一個星期。一年四季,風風雨雨,他們沒有少送過一回。我的母親給我在冬天送吃的,霜雪天路面很滑,山路不好走,她摔傷了胳膊,至今,陰雨天仍有不適。

勤奮是村裡種田人身教的品德,父母輩爺爺奶奶輩言傳身教的存在於骨子裡的特質。

所以,那時候讀書很刻苦,很拼,起早貪黑,為的只是開家長會上親人們的笑容。

青少年是朗朗書聲里渴望知識的校服少年,朝氣蓬勃,半腔純真半腔青春。

10年前的青少年中期,到縣城讀書,心裡沒有懷念過小時候村莊里的吆喝聲,悅耳動聽的鳥叫聲,這世間的繁華如此大。伴著些許叛逆,開始注重外貌。開始自我標籤。恩,那是青春。有的是夢想,苦熬三年,求的是他日金榜題名,往大了說,是未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很關鍵的轉折點。好在,贏了。在此期間更多支持和鼓勵的是親人,從來不問成績,從來都是注意休息,注意身體。叔叔嬸嬸的探望,父親母親的叮囑,以及爺爺奶奶的鼓勵。

6年前,用了12年時間,換得一所不很好也不很差的大學。陰差陽錯的來到一座有海的城市。而之前初高中6年的緊張氛圍到了一個鬆散的環境中,瞬間陷入迷惘。

不知道該幹什麼。怎麼過大學生活。

一路跌跌撞撞,有喜有悲。

慶幸有一群很棒的舍友,遇見過一群有趣的人,但終歸畢業時的感覺是浮浮躁躁的過完了四年。終留知己兩三人。沒做的事太多。

也得感謝父親在大學時代的金錢支持和對我的寬容。印象最深的是莫過於小偷偷了我手機那一刻,他不責備我,讓我買新手機的那一天。仔細回想,二十多年,他真沒怎麼批評過我,更多的是鼓勵。父愛如山,父愛像樹。

2年前,進入工作,按部就班,如大多數人一樣,過著平凡節奏的日子。慶幸的是有心愛的人陪伴,苦也罷,累也罷,熱熱鬧鬧的過了這兩年,彼此更加了解,更加融洽。褪去戀愛時的華麗蜜語。尋得愛情里最初的真心感動。

把日子過的簡單美好點,甜美這東西是會出現的,畢竟,有了愛情的同時還有了美食,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然而我始終覺得對於個人成長來說還是少了點什麼。

2017年,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尋找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尋找真的自我,學著重新思考,深度思考。

畢竟平凡不能是一輩子的事,平庸不能成為自己的標籤,我,自己的人生,不將就。

願,2017年及以後的歲月里,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劈荊斬刺,在愛情和親情相伴的歲月里熠熠生輝。

行在路上,不忘初鄉。

本文系作者原創。

作者青木子語

插圖源自視覺中國

編輯青木子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第三十六期:PICC的日常維護
從台北的素食解讀健康飲食觀念
健身房:賭的就是你不來
兩會結束!政策出來了
警惕!90%的父母正在用自己的言行危害孩子!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