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幸虧有他,大清國避免了一場比甲午戰爭後果更嚴重的失敗

幸虧有他,大清國避免了一場比甲午戰爭後果更嚴重的失敗

今天腦洞老師跟大家聊聊李鴻章跟左宗棠。

這一對是清末重臣,他們對大清國的局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兩位還有一個重大的分歧。就是大清國的防衛重點應該在哪裡。

李鴻章是海派,官方說法叫海防,就是現在西方列強都是從海上打過來,我們要國防安全,就應該造艦船,禦敵人於海上。

這個說法有道理啊,鴉片戰爭,八國聯軍,甲午戰爭到後面的抗日戰爭,敵人都是從海上來的。

但是,左宗棠說,不行,西北這塊也不能不管,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到西北這一塊,這個說法叫塞防。傳統的邊關要塞防守法。這個提法也有現實的意義。就是沙俄正在積極東擴,先在東北那塊搞事,後面又在新疆搞事。他們都是從西北來的。

左宗棠認為,中國歷史上強大的時候,都是強力控制西北的時候,控制了西北,我們就有戰略安全。敵人從海上來,我們還可以把他趕回海里去,但敵人要是從後面殺過來,居高臨下,我們就要跳海啦,這個也有道理,元朝滅宋就這樣的啊,南宋皇帝就是跳海了嘛。

那麼,他們誰爭贏了呢?可以說,分別贏了上下半場。一開始左宗棠贏了,左宗棠爭取了軍費,帶著湘軍子弟遠征新疆,把當時侵入到新疆的沙俄佬打了出去。這個功勞是很大的。

下半場是李鴻章贏了,爭取到了軍費,買了大船,當時大清國的海軍也是亞洲一流啦,至少從噸位上比日本要強。但是,裝備是一回事,交戰是一回事,甲午戰爭一打,大清國輸了。李鴻章的海防政策失敗。

有的人認為,要是把左宗棠平新疆的軍費全部給李鴻章就好了,李鴻章可以多造十多條大船,說不定甲午就贏了。

這個就是數字歷史了。要是新疆丟了,都用不著甲午了,沙俄趁機東進,日本再一夾擊,各取一塊,大清國就被左右撕裂了。新疆保住 ,沙俄才到東方跟日本搶我們的東北。也因為這兩位開撕,我們夾縫裡收生存,才勉強保住了東北。可以說,因為左宗棠的存在,中國避免了一場比甲午之敗更嚴重的失利。

好了,這是左宗棠的北邊論,其核心就是:中國的山川形勝,皆起自西北。棄西部即棄中國。

他這是從國防安全的角度去考慮,其實到後來,同樣有人認為西北也是中國的戰略要地,這位大神就是孫中山。

孫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視其規模遠近而已."

什麼意思呢,就是定都哪裡,得看你有什麼想法,如果只是想保住大本營,我們就在武昌立都,這是中國之中。如果要讓周圍這些國家臣服,那就定都西安,而如果想成為世界第一國,謀大州則必須是伊犁。

孫中山先生是什麼時候說這個話呢?

大概是1905年,孫中山到日本避難。

在日本,孫中山先生跟章太炎談討中國的形勝,比如將來革命成功了,應該在哪定都,有點大雁沒打下來,先討論是煮是烤的意思。

孫中山就說了上面那句話,此外,孫中山還說,中國也可以一京四都,京城是武昌,四都是南京、廣州,北京跟重慶。

但這裡面,孫中山尤其提到,南京可以當陪都,但一定不能當首都,是謂金陵猶不可以宅。為什麼呢?因為南京離上海這些地方近,容易受到外國人影響。而且太富了,人住在這裡沒有進取精神的,像太平天國,到了南京,洪秀全住到天王府里,十多年只出過一次門,去東王府看生病的楊秀清。

可是,孫中山後面自己主張把總統府定到了南京,這是為了牽制袁世凱,想用大總統的名義把他請到南京來。袁世凱沒上當,在老巢北京不動。

說回伊犁,為什麼孫中山先生這麼看重伊犁呢?

這也是有世界觀的,伊犁這個地方是亞洲核心,南下可以抵達印度洋,西去可以到歐洲。東面又俯視廣大的中原。說定都這裡,可以爭大洲,確實不是一時的妄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密檔軼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牛的一個姓,這個姓的人總共統治了中國二千年
這個小國大張旗鼓爬上一個島,一百年以後,這個島就是它的了
他以一己之力為蔣介石拉攏百萬雄師,後來竟因一事,被蔣活活罵死
咸豐帝後半生沉溺酒色,而這一奇女子的當眾怒斥卻令咸豐羞愧難當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如何取締邪教一貫道的

TAG:密檔軼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