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是明代書法家邢侗讀書處,位於山東省臨邑縣。1937年至1945年,因日軍佔用,遭到毀壞。1986年重建,稱為邢侗紀念館。邢侗在來禽館習書著述,刻有《來禽館帖》著名書法叢帖。

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邢侗主刻的書法叢帖《來禽館帖》完工。叢帖以書聖王羲之書法為主,有《唐人雙鉤十七帖》、《澄清堂帖》、《黃庭經》、《蘭亭序》三本(即定武本、褚遂良本和趙子昂臨本)。另有索靖的《出師頌》,趙子昂的《墨竹圖》和邢侗手臨米芾的《西園雅集圖記》共計八帖。

《來禽館帖》顯世以後,立刻名揚天下,其中以《唐人雙鉤十七帖》最為著名,邢侗記道:「吾家十七帖,竟樹寰中赤幟」。清王澍評道:「來禽館為天下《十七帖》第一,明十七帖之冠。」

1612年,長子邢王瑞病故,邢侗哀傷過度,病四十日不愈病逝。來禽館和碑帖由邢侗次子邢王稱管存。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帖》與《來禽館真跡》 明朝末年,中國書壇出現了著名的四大書法家「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邢侗與董其昌並稱「北邢南董」。邢侗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獨特的書法被公認是四大書法家之首。邢侗還是一位文學家,與王稚登、馮時可、董其昌五人被譽為文學「中興五子」,邢侗被推為「盟主」,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來禽館帖》是邢侗主刻的一部著名書法從帖,內容以書聖王羲之書法為主。《來禽館真跡》則是邢侗的晚年書札手跡,是明朝兵部尚書王洽主刻的一部書法碑帖,精選邢侗手跡,稱瑞露館刻《來禽館真跡》。《來禽館帖》與《來禽館真跡》為弘揚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書法史上產生過很大影響,海內外的學者都給予較高評價。然而,由於歷史上的種種變故,有人將《來禽館帖》與《來禽館真跡》混為一談。民國十六年(1927)出版的《中國名人大詞典》即稱:「邢侗…墨跡刻曰《來禽館帖》。」1990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書法史簡編》仍承訛襲謬。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竟有十幾種出版物相繼出現了類似錯誤。今特寫此文介紹邢侗《來禽館帖》和《來禽館真跡》的產生過程和影響,還歷史本來面目。 一、邢侗仕宦和書法特點 邢侗,字子願,號知吾,又號來禽濟源山主。明嘉靖三十年(1551)生於山東臨邑邢柳行村,卒於萬曆四十年(1612),享年62歲。邢侗自幼聰慧,7歲能作擘窠書,14歲到濟南濼源書院讀書,18歲考中拔貢,20歲中舉,24歲中進士,授南宮知縣,30歲升監察御史,36歲升太僕寺少卿,官至四品。同年因不滿朝政腐敗,宦官弄權,三次上書辭官,三次上書辭官,歸隱故里。 邢侗家資巨萬,歸隱後買下臨邑城東南隅荒地,修建一個佔地12畝6分的微型園林,取名「泲園」。內設犁邱、泲亭、鵝群榭、來禽館等26景,景景配詩記述。他非常崇拜王羲之人品,酷愛《十七帖》,因此取《十七帖》中的「來禽」兩字,給自己的讀書處取名「來禽館」。邢侗於此專心學習二王書法近30年,終成為一代文化名人。 明萬曆四十年(1612),邢侗受到痛失愛子的打擊,大病四十天不愈,寫下「天高水長,學則如長,止則五峰,小圃未成,西漢書未爛爾」的絕筆,自理衣襟,正容端坐而逝,享年62歲。 邢侗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散文、雜文、詩詞,所著的《來禽館集》二十九卷,被收入清《四庫全書》中,明朝人范景文認為:南方人知道邢侗,僅知道邢侗臨池妙天下,至於其文章,很少見到。以前人們認為王右軍、趙松雪以書法掩蓋了文章,我以為邢侗也是如此。 邢侗一生,以書法藝術成就最高,他少年學習趙子昂、王寵,中年改學二王后取得重大成績,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獨特的地位。從邢侗傳世的作品來看,以臨寫二王書法最多。明顯地看出受到《十七帖》和《澄清堂帖》的影響較重。他以臨寫二王書法代替自己創作,臨寫作品受到社會的承認,明李維禎贊道:「其臨池染翰,宛然晉人手筆,上自宮禁,遠及四夷君長,購得隻字,寶為九鼎……」。明周之士在《游鶴堂墨藪》中說:「近代邢子願,精研二王筆法,恆彷彿《十七帖》筆意,即其卷素所書,亦多述王帖,可謂極意臨摩摹者矣……」。 從以上書評中看出,邢侗臨寫作品得到眾多專家的稱讚和認可,更得到社會的承認,被海內外所珍藏,被譽為「人書同貴,墨跡與黃金同價」。萬曆皇帝見到邢侗字扇以後,擊節稱讚,令女史專學其書法。邢司馬出使朝鮮國,有一李狀元妻捎書信給邢侗,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到中國來拜邢侗為師。朱宗伯出使朝鮮時,從者攜邢侗墨跡二幅,爭購與黃金同價。邢侗花費近三十年時間學習臨摹二王帖,並且用畢生的精力主刻了《來禽館帖》,自稱「與右軍書坐卧幾三十年,始克入化。」 邢侗從辭館以後到去世,專心研究二王書法藝術,但傳世的作品卻相對較少。因此有人認為邢侗對後人的影響不及董其昌。但是,邢侗為官時以清正廉潔著稱,為民時以其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著稱,恰恰是董其昌等人所不及的。王玉池教授認為:邢侗對精化和純化二王書法做出貢獻,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來禽館帖》的內容和影響 《來禽館帖》以書聖王羲之書法為主,包括《唐人雙鉤十七帖》、《澄清堂帖》、《黃庭經》、《蘭亭序》三本(即定武本、褚遂良本和趙子昂本)。另有索靖《出師頌》、趙子昂《墨竹圖》共八帖二十石。於明歷二十八年(1600)完工。《邢氏家乘》將邢侗「家藏刻石」《墨竹圖》邊列入《來禽館帖》。 邢侗萬曆十四年(1586)辭官,至萬曆二十八年刻畢《來禽館帖》,用了長達十四年的時間。邢侗親自手摹上石,重金聘請江南刻工名手吳尚端父子刻石,花費大半家產,以致家道中落。《來禽館帖》顯世以後,很快名揚天下,其中以《唐人雙鉤十七帖》和《澄清堂帖》最為著名。《十七帖》是書聖王羲之草書代表作,一直被人們稱為「煊赫著名帖」、「書中之龍」。被譽為「草書圭臬」。《十七帖》墨本因受唐太宗李世民鍾愛,隨葬於昭陵,傳世的刻本被世人奉為珍寶。刻本分兩種,其中帖尾有「敕」字和「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勒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的稱館本。邢侗所刻就是館本,是唐朝人雙鉤硬黃本。原硬黃本傳至宋代因米芾割裂去跟人換畫而缺了十六行。帖主人章子厚有跋說明此事。邢侗自己說:「吾家《十七帖》,竟樹寰中赤幟」;「此唐摹《十七帖》虛和閑適,若挹右軍指腕,而對右軍眉宇也。摹石出自余懸錐,絲髮惟愜,蓋近臨晉人書,多圓熟傷肥,而此獨骨肉勻亭,時露鋒穎,驊騮足下起一點輕塵,不似四蹄雷雹,黃埃撲人也。」並告誡後人道:「後百餘年,當以十千享之。余非狡獪言,物固自有值。」 清朝王澍是著名學者,他看過百餘本《十七帖》後評道:「來禽館為天下《十七帖》第一」,「來禽館有明《十七帖》之冠。」清梁獻也說:「《唐人雙鉤十七帖》明邢子願刻於來禽館中,無宋拓,得此本足矣……。」 《唐人雙鉤十七帖》石刻現藏邢侗紀念館中,保存完好,石尾刻有邢侗行書小字跋語:「據章子厚跋,中間缺十六行,必為米元章割裂無疑。在爾時已珍重如此,況今日乎?吳中胡太守本,差與此同,而鋒穎秀拔,不逮十分之五,余館本更敗下風矣。」名帖傳世,總有來歷,根據帖尾的各種跋語,此帖流傳情況一清二楚,北宋藏魏泰家,南宋藏陳與義家,一度流入台州市房務抵當庫,明代藏吳廷家,邢侗上石來禽館以後,又歸王思廷家,後下落不明。《澄清堂帖》明中葉始顯於世,萬曆十三年(1855),邢侗花費三十四千從停雲館購得,此帖卷數不明,宋元以前無人提起過它,清羅振玉說:「董其昌得五卷。」董其昌則說「臨邑邢少卿有二卷。」經董其昌和邢侗的大力提倡和評價以後,《澄清堂帖》被譽為「世間無第二本。」 邢侗題:「此帖傳出鑒湖臨本,銷銷環桀,寓於綿密之內,諸王氏拓刻盡在下風矣……。」董其昌評道:「觀其姿態橫出,宛如臨池用筆。《閣帖》遂無複位次,非仙手不及也。」 《澄清堂帖》石刻尾有邢侗好友王稚登跋:「澄清堂帖初不知刻在何地,亦未詳幾卷,觀其雕鏤精好,紙墨光麗,當與甲秀戲魚等帖雁行。邢使君子願以三十千購之,重若珍貝……。」高度評價了此帖。清羅振玉評道:「明中葉以後始顯於世,一時能書精鑒諸家若王弇州、董華亭、邢子願、孫退谷等,驚為昭陵繭紙再出人間……」 1993年著名畫家許麟廬先生將自己珍藏幾十年的影印《澄清堂帖》贈給邢侗紀念館。據小萬柳堂主人吳芝瑛稱:「此臨邑邢太僕所藏澄清堂殘帖也……。」經過實際核對,小萬柳堂本雖然有邢侗、劉重慶等人的印章,但內容卻截然不同。王玉池先生認為:「邢侗上石來禽館的《澄清堂帖》是邢侗親自精心選刻的。」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席文天先生得出的結論是:「流失到日本的小萬柳堂《澄清堂帖》沒有來禽館《澄清堂帖》的內容。」 萬曆三十八年(1610),邢侗手臨細楷《西園雅集圖記》由吳尚端手摩上石後人把它列入《來禽館帖》。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進攻臨邑城,邢侗次子邢王稱率眾護城遇難,同時遇難八百名壯士。「泲園」荒廢,僅存「來禽館」和「犁邱」兩景。《來禽館帖》傳給邢侗第三子邢王藹。直到邢氏十四世傳人邢世祺,將《來禽館帖》傳給臨邑縣宿安街邢氏十七世傳人邢文田保存。清朝歷任臨邑知縣視《來禽館帖》為至寶,前來宿安索求拓片,邢氏後人遵其祖訓,不輕易示人,終使《來禽館帖》保留下來。1937年,日寇侵華佔領臨邑以後,極力搜尋邢侗墨跡手札,邢文田將《來禽館帖》藏入地下。解放以後,邢氏十九世傳人邢銀然將其壘入炕中。「文革」期間造反派「破四舊」,邢銀然又將其埋入地下。1980年文物普查時,文物工作者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石刻,經過宣傳動員以後,邢侗後代深明大義,將《來禽館帖》石刻獻出,今全部收藏於邢侗紀念館中。 《來禽館帖》是邢侗弘揚王羲之書法藝術的具體表現,忠實地保留和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本來面目。影響也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位學習繼承大王書的人。《來禽館帖》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其根本的原因是它對精化和純化大王書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來禽館真跡》產生過程和影響 《來禽館真跡》是邢侗去世以後,明朝兵部尚書王洽將邢侗的手跡上石。邢侗病逝後,海內外學者無不痛惜邢侗壯年辭世。在這種情況下,王洽為了紀念邢侗,廣泛搜集了他的晚年書札墨跡,花費重金從江南聘請了名工刻手吳尚端上石,前後三易其刻,耗費6年的時間才完工。共七卷四十八石,以天、地、元、黃、宇、宙、洪分簽標題,其中名人跋語一卷,千字文一卷,另五卷為邢侗晚年手跡。每卷的卷首都刻有王洽題名的「來禽館真跡」和「瑞露館」、「王氏家藏」兩方印章,另有一卷刻有「來禽館真跡續刻」七個字和王洽的兩方印章。 《來禽館真跡》顯世以後,立刻引起海內外的重視,前來求帖的人絡繹不絕,與邢侗齊名的著名書法家董其昌跋:「蔡忠蕙公書畫錦記,每字書數字,擇其合作者存之,名為百衲碑。邢太僕千文亦然,乃薈萃而成,即入石,誰知為碎金者」,「成翰墨林中一段奇事也。」明朝東萊太守劉重慶跋:「子願先生文追漢魏,一字不輕下,書追鐘王,一波不苟作……。王洽跋:「邢子願先生妙跡不脛而馳四裔……」 王洽是山東臨邑人,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中進士,天啟二年(1622)升太常寺少卿,因受魏忠賢陷害,辭官歸里閑居,崇禎皇帝登基以後,誅殺魏忠賢餘黨,因邊境戰事緊急,提升王洽為兵部尚書。崇禎二年(1629),清兵攻打北京外圍,舉國震驚,廷臣以「備御疏忽」,彈劾王洽被逮入獄。崇禎三年王洽與袁崇煥一同遇害。王洽去世後,家境敗落。此時,離邢侗去世整整相隔18年,王洽與邢侗是姻親,他的妹妹嫁給邢侗侄子為妻。王洽一直以晚輩身份對待邢侗,王洽刻瑞露館《來禽館真跡》時,曾得到邢侗女婿樂陵人史高先的資助。家境敗落以後,他的後代將石刻當入臨邑東關當鋪中,後來沒有能力再贖回,史高先到臨邑岳丈家探親,出資贖出帶回樂陵,今存在樂陵市文化館中。 《來禽館真跡》產生以後,受到了董其昌、李維楨、黃克贊等人的大力推崇,其主要原因是它體現了邢侗後半生矢志學習二王書法的碩果。歷史上曾有人指責邢侗主張復古,思想保守,這是非常不公正的。邢侗經過幾十年努力學習二王書法以後,感覺二王的書法作品已經達到巔峰,是思想和心靈自然天成的渲泄,後人無法超越。所以邢侗才矢志不渝地學習二王書法,這恰恰也是邢侗書法受到世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瑞露館《來禽館真跡》大多數是邢侗寫給朋友的書信,時間也大多數是在萬曆三十年(1602)以後寫的,是邢侗50歲以後的作品。此時的邢侗書法已經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作品筆式流動,俊拔剛斷,有縱橫排盪、千軍萬馬奔騰之勢,基本代表了邢侗特有的書法風格。 需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是,王洽主刻的《來禽館真跡》是在邢侗兒子邢王稱協助下完成的。邢侗在萬曆四十年突然去世後,遺留下大量的手稿信札,邢王稱經過多年的整理以後在李維楨、史高先的幫助下印刷出版,名曰《來禽館集》,共分二十九卷。王洽為了刻好《來禽館真跡》,曾廣泛的搜求邢侗的信札手稿,因此得到過邢王稱的幫助。為了答謝邢王稱,王洽多次請邢王稱去看,徵求邢王稱的意見,後來,又請邢王稱寫了跋語刻在帖尾。因此,王洽主刻的《來禽館真跡》不但有較高的書法研究價值,而且還是後人研究邢侗生平思想的重要資料。

總之,《來禽館帖》與《來禽館真跡》顯世以後,世人給予較高的評價,可以說是繼承二王書法的兩部特點鮮明的碑帖,四百多年以來,兩部碑帖一直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這無疑應歸功於它本身的質量,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對精化和繼承二王書法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佚名)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北京故宮藏《宋拓澄清堂帖·卷二》(邢侗舊藏本)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北京故宮藏《宋拓澄清堂帖·卷二》(邢侗舊藏本)

《澄清堂帖》是一部南宋人排輯卷數、匯次上石的叢帖,不知刻於何地,卷次不詳,亦未見全本存世。此帖刊刻之初聲明不顯,南宋直至明代中期有關論述刻帖的著錄中均未提到,直到明後期才顯現於世,逐漸為學者認知,多有評論。此帖氣骨甚清,生動之致,異於常刻。此帖為故宮博物院現存邢侗舊藏《澄清堂帖》三冊,宋拓殘本。這三冊宋拓《澄清堂帖》自被邢侗收藏後,彰顯於世,為歷代鑒定家看重,因此帖後題跋、觀款甚多。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自號啖面生、方山道民,晚號來禽濟源山主,世尊稱來禽夫子。臨邑縣(今山東)人。明萬曆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太僕寺少卿。善畫,能詩文,工書,書法為海內外所珍視。與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並稱「晚明四大家」。

邢侗博採眾長,遍臨魏、唐、宋諸大家,其臨池之美,以鍾、索、二王為主,尤好右軍書,而得右軍神髓。他自己說:「與右軍書坐卧幾三十年,始克入化。」明周之士《游鶴堂墨藪》說:「近代邢子願書,精研二王,筆法恆彷彿《十七貼》筆意;即其卷素所書,跡多述王帖,可謂極意臨摹者矣。宋、齊而下,書法衰颯,魏晉風軌掃地者,已非旦夕之故,乃公(侗)獨裒然辟除陋習,追跡逸少,無論其精旨謂何,即其矢志,則已超人一等矣。」   邢侗行草、篆隸,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見長;晚年尤精章草。當時與董其昌並稱「南董北邢」,又與米萬鍾,張瑞圖並稱「邢張米董」。傳世書跡有《臨王羲之帖》、《論書冊》、《古詩卷》、《臨晉人帖》等。除故宮博物院外,今倫敦博物館,日本、東南亞諸國皆存其書跡。

邢侗的書法成就,為社會所公認。特別其行書為海內外所診。萬曆令內豎以邢侗字扇進覽,為擊節稱賞,命女史學其書,遂置以圖記。邢司馬玠至高麗,有李狀元妻,托致書子願,願為弟子,自恨身為女子,不能入中國。朱宗伯出使,從人適攜邢書二幅,購之黃金同價。琉球使者入貢,願多住些天,買到邢書才去。今倫敦博物館,日本、東南亞諸國皆存其跡。除故宮博物院外,上海、長春、四川、湖北等博物館皆有存跡;台灣博物館存其書作六幀,存其妹慈靜《蓮瓣觀音圖》一幀。可惜在他的故鄉臨邑,歷經風雨、兵燹,邢侗紀念館僅存其墨跡中堂一幅。

邢侗晚歲寫出自己特色之作,多為信札,流傳不廣,故社會影響不大;加之身處窮鄉僻壤,又不多同外界接觸,故其影響遠不如其他書家。然明四家「邢、張、米、董」,從書藝氣象上看,其他三家皆不逮也。清道光臨邑縣令、閩南莫樹椿為「來禽館」撰邢侗在晚明書法家中,是個獨特的類型,因為其對書法的見解和堅持的路子不同。然而他取得了成功。世評為:宗法二王,深得右軍神髓;兼功諸體,以行草見長。

邢侗的學書歷程可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據他自述,7歲能作擘窠書,13歲作雅宜(王寵)楷書,也學趙孟頫。對趙書是有保留的,他是避其短而取其長,著眼其「正行功力,極盡無加」上。只在行楷上打下基礎,還是池水未墨時期。第二個時期,各流派、各字體兼收並蓄,虞世南、褚遂良、米芾、懷素多方吸收,並轉而以二王為主攻對象。隨著進學入京,廣交天下,眼界大闊,為御史;按三吳,得《澄清堂帖》和《十七帖》硬黃珍本。辭官後勒石來禽館,復先後刻王書六種,臨習不輟。在臨習王書中,發現右軍草書是由章草過來,於是他多方搜羅章書,並上石《出師頌》。對此帖的跋中說:「章法余自饒為之,但無百日功耳。明春欲移居西齋,發一勇猛志,當令柳葉畫墨也。」足見他於章書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上海博物館存其章草書拓片,見其功深。他自己說:「於右軍書,坐卧幾三十年,始克入化。」四川博物館所藏臨王四軸,相當這個時期之作;邢侗紀念館存《行書刻石》二十二大字,字大約12厘米,行筆痛快淋漓,轉折圓渾雄健,也是這時期的代表作。

第三個時期,是在他晚末數年,所謂「晚造元微,老筆紛披,物我兩忘,奕奕自造」時期。《東阿尊師於文定公碑》為代表。另,所留多信札,邑人兵部王洽所刻《瑞露館》帖,存其風貌。手札墨跡,有給友人趙夢白書札四十通,與王洽所刻為同一時期所書,現由長春博物館收藏。王洽在跋語中說;「先生壯歲臨二王,肖其形神,海內傳之;末年取精愈多,運筆愈化,而無意中天趣淋漓,滿楮生動,人巧天工,可謂各臻其至,亦各極其趣者也。」

邢侗的書藝成就,一時為海內外注目,上自君主(皇上令內豎以邢侗字扇進覽,為擊節稱賞),遠至四夷,購得尺幅,寶為九鼎。朱宗伯出使朝鮮,適攜邢書二幅,購之以黃金同價;琉球使者入貢,願少留,買邢書去。邢侗花了幾十年工夫,力攻書法,其立意就不凡:正如在文學上他提倡「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力主復古,是為了挽救當時「台閣體」的頹風;書法上他堅持二王也有針對性,正如周之士在《游鶴堂墨藪》中所說:「宋齊而下,書法衰颯,晉魏風骨掃地者已非旦夕之故,乃公(邢侗)獨裒然辟除陋習,追跡逸少,無論其精旨謂何,即其矢志,則已超人一等矣。」邢侗畢生臨王書,刻王帖,在凈化和精化王書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邢侗在弘揚王書上最突出的貢獻,是他慘淡經營,親自遴選、鉤摹,又請蘇州名手吳應祈父子精刻,集刻了《來禽館帖》。自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刻了七個分帖:《唐人雙鉤十七帖》、《澄清堂帖》、《蘭亭序》三本(定武本、褚河南本和趙孟頫臨本)、《黃庭經》、《出師頌》,至萬曆三十八年又續刻了他手臨細楷《西園雅集圖記》,成為傳世著名叢帖之一。尤其《十七帖》和《澄清堂帖》聲價尤高。


《宋拓澄清堂帖》(清代羅振玉舊藏)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來禽館刻《澄清堂帖》卷一

《宋拓澄清堂帖》(清代羅振玉舊藏)

羅振玉出生於江蘇淮安山陰城內一個小官吏家庭(祖籍為浙江省上虞縣)。5歲入私塾,跟隨乾嘉樸學的傳人李岷山讀書,15歲學作詩詞,16歲中秀才。自幼對經史、訓詁潛心學習,留意金石名物,尤傾心於經史考據之學,研究經史文字。20歲起專力研讀古碑帖,寫成《讀碑小傳》,由此開始著書立說。

1890年,羅振玉在鄉間教私塾。甲午戰爭之後,他深受震動,認為只有學習西方才能增強國力,於是潛心研究農業,與蔣伯斧於1896年在上海創立「學農社」,並設「農報館」,創《農學報》,專譯日本農書。自此與日本人交往漸多。1898年又在上海創立「東文學社」,教授日文,

羅振玉與梁啟超齊名的大學問家王國維便是東文學社諸生中的佼佼者。

1900年秋,任湖北農務局總理兼農務學堂監督。後任武昌江楚編譯局幫辦、上海南洋公學虹口分校校長,並赴日本考察教育。1903年被兩廣總督岑春煊聘為教育顧問。翌年,在蘇州創辦江蘇師範學堂,任監督。1906年調北京,在清政府任學部參事兼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羅振玉攜眷逃亡日本京都。期間著述《殷墟書契》前編、後編及《菁華》等,並由王國維協助,撰成《殷墟書契考釋》及《流沙墜簡考釋》。

1919年春回國,在天津舉辦京旗賑災事務。1924年應清廢帝所召,入值南書房。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馮玉祥驅逐出皇宮,他與陳寶琛將溥儀偷送到日本使館。1925年2月23日深夜,在日本公使館庇護下,陪同溥儀秘密遷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張園,後因功被委為顧問。1928年末,遷居旅順。1931年在旅順火車站西山坡(今洞庭街1號)建磚木結構的三層俄式藏書樓一座,面積300平方米,稱大雲書庫。內藏《大雲無想經》和碑碣墓誌、金石拓本、法帖、書畫等30餘萬冊。1932年3月,參加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典禮,並代溥儀向外賓致答詞。偽政權任命他為參議府參議,後改為臨時賑務督辦。翌年6月,任監察院院長,滿日文化協會常務理事。1934年偽滿洲國改行帝制,被邀為大典籌備委員會委員,受到「敘勛一位」的封賞。1936年任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翌年3月,羅振玉返回旅順寓所,繼續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他曾搜集和整理過甲骨、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資料,均有專集刊行,流傳較廣者有《殷墟書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羅振玉以他的博學,先後培養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濟、關百益、孫寶田及他的兒子羅福葆、羅福頤等人,使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學有建樹的專家。另外他對校勘學、目錄學、姓氏學、宗教學、也多有建樹並著述留傳後世。其一生著作130多種,刊印書籍500種以上。

羅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終效忠清室。辛亥革命後,羅振玉逃往日本。1919年回國。1924年奉溥儀之召,入值南書房。1928年遷居關東州旅順。九一八事變後追隨溥儀,出任滿洲國參議府參議、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受當時人批判為「漢奸」。1940年5月14日在關東州旅順逝世,終年74歲。

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序言》中寫道:「在中國文化史上實際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以清代遺臣自任的羅振玉,特別是前兩年跳水死了的王國維……欲清算中國古代社會,我們不能不以羅、王二家之業績為出發點了。」郭沫若對羅振玉的評價,準確地概括了羅振玉國學研究的成就及其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歷代書法名家真跡全彩掃描圖
追求原始精神的現代人——略談高更的繪畫藝術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