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吃出階層標籤

怎樣吃出階層標籤

怎樣吃出階層標籤

文/十三姐

今天只講那麼兩個zong點!(敲黑板)

你學了那麼多語法,知道make it possible to do something和介詞後面動詞加ing,背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面十六位,肉眼能識別小土星環運行偏移率和月球表面坑體面積,還能畫出每天吃進肚子里的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的分子結構式。但你沒喝過喜茶。

你遊歷大江南北去過十幾個國家,和超過5種語言的不同膚色異性玩過曖昧,書房裡的典籍藏書能壓死三頭曹沖的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倒背如流並能翻譯成四種語言。但是你不知道Lady M是什麼東西。

你的逼格被拖了後腿。

不管是來自大城市鐵嶺或是小地方彭浦新村的時尚名媛們,都以貼近網紅、拿吃過的網紅店當簡歷作為立身之本,你卻如最後的恐龍Denver一樣作繭自縛排斥新潮,那麼你要反思,是什麼阻止了你與時俱進,無法融入新潮高端社交圈?

看不懂這個時代就等於你已經被時代淘汰。輕者你很有可能會被打擊地自信全無,面目全非,迷茫,焦慮;重者開始懷疑人生,混得不上不下,尷尬了。

拿不起保溫杯又喝不了冰啤酒的人,才是最落寞的。

以上就是第一個zong點:當今時代就算你是個文盲,人家也不一定看得出來。但如果你是個out的loser,那可是逃不過群眾的鈦合金狗眼。

GIF/191K

第二個zong點:階層標籤——消費升級(必考題)。

而消費升級的基礎套路就是吃。盲目地、漫無目的地、衝動地、低級趣味地、土裡土氣地、頑固不化地、不與時俱進地吃,只會讓你看起來和pig並沒什麼兩樣,甚至比赫摩里奧普雷斯毛蟲更low(加分題)。

在小而美的東西上給自己加分是最簡單的,因為大而貴的吃法可能不(吃)常(不)有(起)。

舉個最好的栗子你就懂:星巴克。喝咖啡的方式有幾百種,有人就只取一瓢飲,非星巴克不去。

可是去星巴克的又有幾個是為了喝咖啡的,更沒有幾個是懂咖啡的。

「你好我要一杯抹茶拿鐵」(因為我迷戀抹茶與咖啡混合的濃郁芬芳)。

「好的這是您的小票」(然而去你的吧這裡面根本不含咖啡)。

進入星巴克另有企圖的小心機此起彼伏。一些是為了約P,一些是為了打發時間,當然還有蹭wifi的,躲雨的,還有不知不覺走了進去的(管不住這條老象腿)……很多人就是從最初的追求「階層提升感」到後來「慢慢成自然」,現在再去說人家裝逼,就有點不厚道了。人家真不是裝逼,是生活習慣。

「看起來很美」是一種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哪怕你經常要為幾棵雞毛菜有沒有浸過水跟小販撕扯半天,也會因為全勤獎沒補上走訪各部門明察暗訪追討兩百塊,時常演繹市井驕縱的跳樑小丑,為五斗米折腰到不用練瑜伽,生活瑣事壓迫到老鼻炎都不治而愈。但當你走進星巴克那一剎那,便是一個頭頂冒著青煙的小資精英,情調為先,看著如此的率性豁達,柴米油鹽和我無關,先享受這一刻唄,哦對了最重要的是看上去十分財務自由。

GIF/1062K

再比如麵包這件小事。60歲以上的去牛奶棚,50歲以上的去克里斯汀,45歲以上的去85度C,35歲以上的去巴黎貝甜,其餘的就拼情懷了,買麵包也講究玩味,玩得好就彷彿層次嗖嗖往上竄。

「我買麵包只去Baker & Spice」。

「哪?」

「(含糊地再說一遍但要發音特別逼格並且不解釋它就是Wagas)我喜歡他們家大塊的落地窗,原木的裝修風,在溫暖的日子裡,聞著誘人的麥香……」

和麵包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描述,是最能體現麵包好吃的。這就是具有階層提升感的套路。

更厲害的是找一家小語種名字的店,最起碼也得是法(fà)語

「法棍一定是La Parisienne的咯,他家的巴黎氣質真的很不一樣,自從吃了他家的吐司,我簡直不能更愛那個做麵包的法國帥哥」(一臉花痴狀)。

當然,要強調人家的麵粉是法國進口的(過期了也沒事)。

然而以上都隱隱有種沒見過世面的即視感,最棒的宣傳自己是通過不屑一顧來體現的。

「我吃過Farine啊,口味一般般。」

這樣才對,16元一個的羊角麵包讓人家排隊排到廁所門口,你卻不屑一顧,說明你見識廣,層次高。

喜茶和鮑師傅就在那,你看著長龍說疑惑不解,說人生荒廢,說無聊透頂,說炒作忽悠,然後轉身去吃了一點點的紅茶瑪奇朵和光明邨的鮮肉月餅。

本質上你們是沒有區別的,但表面上又互相看不起。

「是不是有毛病啊排隊3小時就為20塊錢的垃圾食品」;

「是不是傻啊,一樣吃垃圾食品還吃那麼low逼過時的東西」。

別拿你在國外吃過的網紅店來說事,那都不是事。我吃過巴黎的La Maison du Chololat,還有聖日爾曼全世界最藝術的巧克力網紅Patrick Roger, 在慕尼黑300年老店Dallmayr喝著咖啡看日落,還訂到過最牛逼網紅餐廳Bistro 的景觀位。但這都沒用,並沒讓我看起來從屌絲變成了中產精英。

當我吃完,回國,又開始擠地鐵,吃盒飯,誰還管我吃沒吃過幾十年幾百年長盛不衰的世界頂級網紅店?老外的消費習慣和走勢頑固不化,不會猛地跳出一個網紅店然後過幾天因為食品衛生問題被關停,所以在國外吃個百年老字號一點都不是什麼能上公眾號頭條的事。

但你見過喝喜茶不發朋友圈的嗎?見過買Lady M不發朋友圈的嗎?見過買個高潮唇膏就高潮到忘了發朋友圈的嗎?

沒有。

「我情不自禁要發朋友圈,雖然我覺得這喜茶比我門口的夫妻老婆店自製奶茶都差。」

排隊幾小時吃到一杯網紅茶,並不一定讓你看起來就比吃泡飯鹹菜的姑娘更漂亮。排幾小時隊買到的網紅唇膏雖然名字叫「高潮」,你用了它也不見得真能得到高潮。

GIF/21K

消費升級的快感,帶來了階層迅速躥升的刺激(敲黑板劃重點)。

2000年我到雲南文山州支教,一個窮地方,山上的希望小學裡孩子吃不上飯,沒衣服穿。山下縣裡原本也窮,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在那個年代裡某領導家裡拉了兩條電信寬頻(雖然他都不知道上網是幹什麼的),千里迢迢跑到昆明只為買兩條鮮艷的領帶,明明不喜歡出門的也非要想到海南島去尋找天涯海角。

日子稍有好轉,誰不是卯著勁兒往沒試過的地方去消費?

農村是這樣,城市也沒區別。吃蔥油餅的總希望吃一次披薩來彰顯自己其實是能接受另外一種生活的,因為自身的包容力(財力)上來了

之前我們習慣的生活(粗布草帽人字拖)要往窗外扔,消費升級才能帶來階層的升級,穿比基尼的是不是比穿連體泳衣的更國際化?更國際化是不是意味著層次更高?從邏輯上講並不成立,然而吃瓜群眾已經形成了共識:就是這樣的。

所以現在只要有能力,就要在能力範圍內朝著最頂端的方向狂奔。

網紅店帶來的就是消費升級的快感,階層上竄的假象。處處那麼熱鬧的景象,讓我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飛躍瘋人院的時代,擺脫窮怕了的時代之後,有錢的也開始怕,怕精神追不上肉體。

為什麼大家願意排5小時隊,去買一塊把自己炒作到臉紅的蛋糕,和黃牛擠在一起共襄盛舉,準備慶祝自己即將又能被無數人羨慕的時候,突然被莫名其妙地拒之門外,也並沒有什麼途徑申冤,只能乖乖回家,下次再來。

閉門謝客地背後是已經被擠扁壓垮的扭曲了的消費歧途,是一部分人玩弄著另一部分人掀起的狂歡巨浪,你情我願之下的社會屬性就是階層的歸屬感。

融資燒錢、自我炒作、網紅效應、虛張聲勢、飢餓營銷,這些都是階層歸屬感的良藥。你吃了它彷彿就不會得病了,你開心就好。

下課。

回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十三物 的精彩文章:

TAG:格十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