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豬病療效慢?用好了,只需600秒
「中獸醫能否開雲撥霧」專題(二)
中獸醫之道:求真破偽、深躬力行
中醫總論致病因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抗菌抗病毒並非中醫概念,而是現代西醫的範疇。
形勢向好,執行力是關鍵
醞釀30年,我國首部中醫藥法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嶄新的里程碑。而中醫藥產業的突破與發展、變革與完善,藥材可謂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廣東天山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饒紀彬表示《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對中醫藥行業是極大地肯定,對於畜牧業來說,中獸葯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文件對中獸藥行業管理法制化和規範化有重要的推進意義,可全面提高中獸葯質量安全水平。
「關鍵在於執行力,」饒紀彬強調,「比如,縣級政府以上單位等對中藥的推進力度將起到關鍵作用,如果落實不到位,很多人仍然對中獸葯持懷疑態度,另外,還需中獸葯企業、行業媒體等各方共同支持與推廣。」
饒紀彬進而解釋,中獸藥用葯講究辨證論,以多功能和調動機體一切抗病因素,互作對微生物進行滅殺,調節內環境,使之無力適應變異,不產生抗藥性。中醫藥源遠流長,作為中獸葯生產企業,專註於一點,做精做好為上。廣東天山亦是如此,專註於母豬排毒,補血氣,臨床療效確切,作用獨特,費用低廉,給藥方式簡單靈活。中獸葯具有平衡陰陽,祛邪扶正,標本兼治的特點。現在很多養殖場都以全價料為主,中獸葯以後的發展方向可能以水溶性或口服液為主,這就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升級生產硬體,提高研發力量。
目前,中獸葯在臨床上還面臨著一些問題,饒紀彬列舉道,例如,中藥材的質量難以保證,倉儲技術和炮製方法難以成型,處方來源與驗證方法難以明確等。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企業或某幾個企業可以解決的,需要完善相關條例法規並有力推行,執行不到位是無法解決的。
中獸葯對很多人來說,枯燥無味,年輕人不願參與,人才培養亟待行業重視。《黃帝內經》是中醫藥經典,博大精深,中醫藥的研發,不只要關注中藥現代化,也要結合傳統,回歸經典,圖「快」不得其法,欲速則不達,學習中獸葯,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方可成材。
誤解重重,需破偽求真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科技諮詢部中獸葯研發、應用與諮詢首席專家,中山市天天動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彭激夫介紹了國內中獸葯的發展情況。多年來,中獸葯一直以來在西藥的「統治」之下,但是,最近十年,形勢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西醫藥的一些問題凸顯出來,在國內外受到各方面重視,特別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屢見報道。G20會議決議中,關於影響世界經濟的5大問題,就包括抗生素濫用。世界禽病會議召開時也談到,中國是養禽大國,也是禽病大國,更是抗生素濫用大國。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形勢下,獸葯殘留和動物源細菌耐藥性控制呼籲聲音漸響,抗生素逐漸在淡化,替代品受到關注,中藥是極具潛力的選擇。
過去,中藥存在一些亂象,有不法商販以中藥為幌子,在中藥中添加西藥成分,現在國家監管力度加強,幾乎沒有人敢去碰此高壓線了,有利於行業規範化。另外,前些年,就畜牧行業來說,中獸醫是非常不受重視的,高校甚至取消了大學中獸醫專業,僅幾所大學還保留碩士研究生的相關專業。導致了行業對中獸醫的隔閡與陌生,認知上存在著一些誤區,成分不明確?不可檢測?使用是否方便?療效是否確實?是否見效快?為何痊癒?是否可重複?這些困惑都需要實踐中一一解決。
療效慢?腸道病容易治,呼吸道病難治,數月不休;中藥十分鐘即可,噴霧過後,即可見效。對症,直接就把癥狀解除了,對因,不複發,這是西藥難以達到的。
散劑使用不方便?現在很多養殖企業用預混料、濃縮料,需要自己配成全價料,豬場一般有粉碎機和攪拌機,中藥往裡添加,非常方便;也可以讓飼料廠添加。如果量小,飼料廠不進行服務,只要用開水沖泡,飲水用,效果非常好,也很方便。多種方案供選擇,非要手動拌料就不方便。
適口性差?畜禽不懂良藥苦口,中藥根據甜味可分為7個等級,豬可以耐受3級;藥量不大時,並無明顯影響;並且臨床上有多種手段可以解決,可添加甜味劑、鮮味劑、葡萄糖、味精,甚至辣椒等。
國際國內形勢對中醫藥是利好的,將迎來中醫藥的春天。現在,人們觀念有所轉變,但是,目前行業還有些混亂。有兩點尤為突出:
一是所謂提取有效成分的現代中醫藥。其做法與傳統中醫藥不同,提取的中草藥有效成分,已經不是天然動植物本身的結構,這是西化的中醫藥,任何天然動植物,都是很多成分組成的,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祖方,君臣佐使,成分繁多,能夠非常有效地發揮作用,僅提取一種或幾種有效成分,很難說能夠達到應有成效,這是現在中醫藥走入的一個誤區。原因在於,使用者要求成分明確,能夠進行檢測,這是西化的標準,對中醫藥是不合時宜的。中醫藥的特點是療效確實,成本低,應有適用自身的評價標準。
二是宣傳中醫藥抗病毒、抗菌,這些概念在中醫里是不存在的。中醫總論致病因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抗菌抗病毒並非中醫概念,而是現代西醫的範疇。中醫並不針對病毒細菌,而是機體。把機能調理到正常,驅除病邪、扶正機體才是中醫的精髓。
法因證立、方隨法出,辨證基本功要紮實
中醫講究法因證立,方隨法出,必須要針對臨床異常情況進行辯證,有了辯證才能立法,立法之後才能開方。現在中獸醫發展存在的困擾在於,很少有人對臨床異常現象對中醫準確辯證。
在養豬生產當中,母豬一生總最大的應激為分娩,中醫對於分娩的辯證,概括為十六字:氣血俱傷,正氣不足,元氣受損,百節虧虛。氣血俱傷,可以補氣血,補氣用黃芩、補血用當歸;正氣不足,正氣是指脾胃之氣,醒脾不離生麻,胃寒可用砂仁即所謂的香砂;元氣受損,元氣指腎氣,腎氣分為左腎和右腎,左腎用的較多的為菟絲子,右腎用的多的是肉桂;百節虧虛,虧虛即不通,全身不通,不通則痛,可以運用通的中藥給予打通。生產中有太多過程產生異常,應該把這些異常找出來後,進行準確辯證。只要辯證清楚了,方子自然出來了,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中醫思維判斷豬病的問題是非常簡單的,但是,進入西醫領域,分析病原微生物就複雜多了。
辨證不過關,基本功不夠,需要中獸醫人才潛心修學,打牢基礎。
炮製工藝要鑽研,配伍要講究
現在中獸醫的療效與以前相比,略有差距,原因很多,比如,過去藥材都是野生的,現在大部分是種植的,生長環境差異造成藥效差異。更為重要的是,過去非常重視中藥的炮製,現在很少有企業做中藥炮製方面的研發,傳統幾乎已丟失殆盡。
炮製工藝極其講究,每一味中藥的預處理過程,都朝著固定的方向,起到相應的作用。例如,較為常用的黃芩,它的特性為人熟知的是清熱解毒,實則不盡然。生可用於清熱,炒可用於安胎,炒至碳黃芩可用於止血,酒制可針對上呼吸道,摒棄其他功能。過去的炮製主要是用於解毒,現在我們選擇的藥物毒性很弱,炮製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增效,變通與鑽研要兼顧。
現在有些企業的方子,是不符合常理的,中藥需要平衡,一對一對出現,就像一男一女,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誰和誰組成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方向不一樣,幸福程度也不同。仍以黃芩為例,解熱作用,配柴胡解氣質熱,配白芍清血分熱,配黃連解濕熱;如是,皆有章法。沒有正確的中醫概念,開發方向就可能出現偏差。要有整體觀和平衡觀,應根據畜禽生理結構變化,調整整體性能。
最後,彭激夫建議行業呼籲放開中獸葯手腳,目前中獸葯受限於中國藥典,不能使用新藥方,若新藥方採取備案模式,或可為激發中獸醫研發活力提供快捷便利途徑。當前,幾百億的市場被放開,中獸葯不可避免地會和人用中藥競爭,盡量迴避人用中藥原料,否則,競爭處於劣勢,退而求其次,會影響療效。
文|周盼伊
摘自《豬業》2017年第4期本期策劃「中獸醫能否開雲撥霧」
※中藥藥量多少?有時是取效的關鍵!
※大病老漢養一院子花 生吃葉子後康復!
※藥渣泡腳亦能進補
※嘴裡老是覺得黏黏糊糊的,其實一味中藥就解決了
※炎夏日易中暑?6種中藥泡水喝輕鬆去火!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