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詩詞寫作借鑒:「雅」與「俗」
文化
09-06
古人在詩詞創作中非常注重表現藝術,在寫景、狀物、言情、述志時,往往採用既對立又統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辯證手法,讓讀者在品味賞讀中獲得無窮的藝術享受,「雅」與」「俗」就是其中一種。
古典詩詞的語言風格,有的言辭高雅、清新自然、莊重脫俗,是謂「雅」;也有的淺顯易懂、直抒胸臆,稱之為「俗」。中國傳統詩歌美學主流是尚雅避俗,但有時化「俗」為雅,能夠起到獨特的藝術效果。
蘇軾畫像
宋代士人在文化人格上都尚雅忌俗,而在文學藝術上卻多主張「以俗為雅」或雅俗兼融,如蘇軾說「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但作詩卻說:「詩須要有為而作,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
白居易詞《憶江南》
雅俗是運用語言的一種藝術。「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詩詞中適當運用雅語和俗語,就會雅俗共賞,增強詩歌的藝術魅力。
白居易《憶江南》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用語通俗,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語典雅:不用雅,寫不出江南之優美;不用俗,便失去了親切感和獨特的嚮往之情,可謂相得益彰。
白居易詞意
【唐代·白居易《憶江南》: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1953年2分紙幣為什麼增值數千倍還在看漲
※清代廣式傢具領受西方文化藝術和建築雕刻影響
※集郵投資看點:新中國「老票」投資前景看好
※文學大家寫小詞,不擺譜不用典,輕描淡寫:讀歐陽修《採桑子》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禪畫創作的美學原則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