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清廷賠款建一學校,想用此控制國人思想,沒想成就中國輝煌
清華大學現在是與北大並立的中國兩大頂級高校,成為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理想聖殿。清華大學的歷史要比北大略晚,但其中的故事要遠比北大複雜、曲折,這還要從庚子賠款說起。
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
1900年中國帶著被八國聯軍佔領首都的屈辱進入20世紀,《辛丑條約》規定中國要賠償包括美國在內的11國4億5千萬兩白銀。後來銀價大幅貶值,列強依然要求清政府按還款時的市值支付,清政府一面增發各種苛捐雜稅一面向各國哀求交涉。1904年,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在與美國官員交涉時敏銳地捕捉到對方一句「庚子賠款的確過多」的話。本來梁誠的目的是想少賠點,這下子就有不賠的理由了,於是他四處遊說美國各界名流,希望爭取到他們的同情,以減輕中國的損失。
原來在美國人的眼中,賠款是有一筆賬的:美國在義和團運動中損失的人員、物資,加上後來出兵所消耗的軍費等,這裡面是有冒報現象的。就連很多美國人自己也對要那麼多,有點不好意思,經過兩年的多方奔走,美國政府的態度終於有了變化;一部分美國政界學界高層認為美國應當退回部分賠款以改善中國之教育,在中國興建學校招徠中國學生赴美留學。190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宣布美國將所得到的半數庚子賠款退還給中國,用於資助赴美留學生之用。中國終於挽回了部分應得的權益。
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
美國此舉絕不是突發同情心,而是有深遠考慮的。一位美國大學教授曾向老羅斯福進言道:用教育影響中國人的精神,要比用武力屈服意志有效的多,通過招來培養留學生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為美國培養出無形的代理人,日後能夠更有效地控制中國。而後的事實證明美國的確是懷著這樣的目的。
此時的清政府卻顧不上想這麼多,能夠退還賠款自然是極好的,還管用在哪幹什麼?但美國人出於自己的目的對清政府怎樣使用這筆資金無比關注。中美雙方就退款助學事宜展開談判,雙方決定由中國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學生的預科訓練學校。1909年,清華大學的前身——游美學務處宣告成立,但是沒有合適的校址,當年八月清政府將原來的皇家園林清華園賜給游美學務處作為校舍,這便是清華名字的由來。不久學務處就組織了第一次留美學生招考,錄取了47人。第二年招考錄取了70人,這最早的兩批留美學生中產生了後來曾長期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引領新文化運動的胡適、氣象專家竺可楨等等眾多日後中國的風雲人物或學界泰斗。
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
1911年,游美學務處更名為清華學堂,首次開學。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唐國安先生出任首任校長,提出了「培植全才,增進國力」的辦學宗旨。其後,美國在清華大學內設立留學預備學校並派遣建築師為清華建造了圖書館、體育館、大禮堂諸多建築,形成了早期清華的規模。
1924年,美國用其餘的庚子賠款建立了「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清華大學從中源源不斷地得到了經濟支持,用於投入教育,培養人才,清華獲得迅速發展。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更名為清華大學同年開始招收公費留美學生,而這個公費,正是退還的庚子賠款。據不完全統計到抗戰前享受庚款公費的留美學生達到3000多人。
清華大學
有人說清華大學是美國人給建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只是中國的錢經過美國倒了一手又回到中國而已。美國人從不做賠本的買賣,縱觀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美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雖然美國的初衷和動機並不純潔,但他們在中國廣建學校,多方招徠留學生赴美,客觀上對還是中國產生了許多積極作用。例如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勛們大多數都是留美歸國的高材生,很多回國赤子都在各行各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最為長久深遠的則是為我們留下了一座百年學府——清華大學,這恐怕也是美國當年沒曾想到的。
※一心為國卻屢次被貶,官銜長到逼死人,中國最著名居士的悲劇人生
※明治維新後日本多強?一戰幹掉俄國21艘戰艦,倖存一艘成百年名艦
※歷史錯了,林黛玉這樣的結局不美滿?如果重來你還是喜歡這樣結尾
※到底是誰殺了宋教仁?未能在中國推行內閣制,結果其實並不意外!
※歷史告訴你當空難讓1男和12女落入孤島會怎樣?這才是人性考驗
TAG:歷史兮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