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日記:記一次不成功的自殺

豆瓣日記:記一次不成功的自殺

本文作者「陳海賢」,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2011年6月,Q大三,決定去死。

「去死」的想法,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在被失敗和自我厭惡的情緒淹沒的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但Q是認真的。她從衣櫃里找了件最漂亮的衣服,把自己最值錢的筆記本變賣了,訂了個海邊的五星酒店,就坐上了去往那個城市的列車。因為只有旅遊經驗,沒有自殺經驗,這次自殺被安排得有些像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不是Q第一次想死。從初中開始就Q試過用小刀劃自己的手,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有段時間,她很熱衷於收集溫度計里的水銀,總覺得自己有一天會用得著。

那時候,Q在XX讀書,沒有朋友。每天傍晚,她爸爸都會準時在校門口等她,接她回家,幫她做好飯菜,鎖上門,再匆匆趕去上班。她會把家裡的燈和電視機都打開。無聊了,還會從家裡12樓的陽台往下望,就像看著自己痛苦的歸宿。

「萬一有一天我自殺了,我爸媽就是兇手。」她心說。

Q認為自己是出生在一個典型的「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小時候父母忙,家裡沒人管孩子,只能把他寄養到那些願意收錢帶孩子的老人家,從一家輾轉到另一家。所以她5歲之前的記憶,都在這種動蕩的生活中消失不見了。

Q的爸爸不苟言笑,對Q很嚴格。媽媽也不太說話。在Q的印象里,家裡除了沉默,就是吵架。初中那會,他們剛剛從國企辭職下海,一吵架就把Q關到房間里。Q聽到他們說「離婚」,問媽媽,媽媽說,這是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Q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很多餘。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擅長把自己變成一個麻煩,來吸引父母的注意。他們會打架、退學、網路成癮或離家出走,更嚴重的,甚至嘗試自殺。

Q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麻煩。只不過,一方面,她並不相信父母真的會在意她,另一方面,父母也總教育她「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這個麻煩始終只是她自己的。父母並不知道她沉默不語下洶湧的情緒,而只覺得她有些內向。

初三的時候,Q開始發胖了。從從80多斤變成了130斤。她經歷了很多指指點點,成了一些混混欺負的對象。有一次,她在校園裡被幾個混混扇了耳光,去跟媽媽說。媽媽卻不耐煩地說: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也一定有不對的地方。」

當天晚上他們又吵架了。

Q也恨爸爸。覺得她胖都是她爸害的。她爸愛給她做飯,變著花樣,即使再忙,也要把飯菜給她做好再走。她經常假裝做作業,等她爸下樓,把飯菜倒掉。直到有一次,把下水管堵住了,她爸才知道真相。從此以後,她爸不僅要做飯,還要監督她吃完。而只要由爸爸在,她在飯桌旁總是板著臉的。

這樣的生活一直挨到大學。填志願,Q堅決要去外地讀大學。軟磨硬泡之下,父母最終同意了,條件是要去姑姑所在的城市,「好有個照顧。」

終於自由了。Q做的第一件事是減肥。少吃運動不管用,就開始催吐,吃減肥藥。所以當她從132斤減到90斤時,收穫的不僅是美麗,還有長期的失眠和陰鬱。

人們總是把食物和愛相提並論。一個人貪吃,我們會說她缺愛,所以用食物代替。一個人節食,我們又會說她嫌棄自己,所以想通過苛刻地對待自己,來取悅別人。

對Q來說,節食可能還有別的意味。她終於可以擺脫父親通過做飯強加給她的控制,來支配自己的飲食和身體了。她不想承認父親這樣的舉動也是愛,否則她的失敗和挫折就無從解釋。

節食成功以後,Q還是不快樂。但是她有了一個男朋友。

男朋友是在大三上半學期開始追她的。她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歡他,但還是慌不迭地答應了。她怕辜負別人的好意。但她心裡並不踏實,覺得這人追她,只是因為她瘦。但瘦只是她現在努力扮演出來的樣子,有一天會像灰姑娘的南瓜馬車般消失不見。在她心裡,那個胖胖的、自信全無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沒處多久,一天晚上,男朋友給她發了個簡訊。簡訊的開頭是「對不起」。男朋友在簡訊里解釋說,他要去找前女友了,「因為前女友為我打過胎,不能對不起她,所以只好對不起你了。」以及,「你是個好人。」

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問是否能再見一下。男朋友說好的,那我們明天見。第二天她在約定的地方等,等了一天,男朋友沒來。

她以為自己終於找到的愛情忽然就坍塌了,而自己的擔心卻毫不意外地降臨了。那段時間,Q不想吃飯,晚上睡不著覺,在過道拚命抽煙。抽著抽著,腦子裡開始出現海浪的聲音,開始,是小浪輕撫沙灘的聲音,慢慢變成了狂風巨浪拍打礁石的聲音。

第二天,她喊了幾個朋友,陪她去學校的心理中心看。路上遇到一個人,所有的人都沖他打招呼,她卻一臉茫然。那個人特別詫異地盯著她看。

「這是誰啊,你們都認識嗎?」

「認識啊。」

大家奇怪地看她,眼神里閃過一絲驚恐。

「你不認識了?」

「不認識啊。那人是誰?」

「那是你前男友啊。」

心理中心的老師聽完以後,馬上帶她去了醫院。醫生診斷是精神分裂,給她開了葯,並建議她住院。

「怎麼忽然就精神分裂了呢?」她躺著床上,百思不得其解。想給家裡打個電話,但又想,他們一定不會在乎的。就算知道了,他們也只會指責和笑話。

回想自己的人生,真是失敗。家人是「父母兼禍害」的典型,朋友沒幾個,愛情,遇到的不過是渣男。怪他們嗎?也許是自己太糟糕了,就只配這樣的生活。

一個念頭忽然閃過:「那為什麼不去死?」

對於痛苦中的人來說,死亡像是另一個遠方,總是會被想像得與現在不同。死亡是一切的終結,但如果他現在很痛苦,那死亡就會被想像成痛苦的終結。

當死亡的念頭在Q腦海中閃過,它吸收了所有的失敗和挫折,從細聲碎語逐漸變得響亮清晰,成為了她腦海里唯一的聲音。回想起這個聲音的源頭,初中的種種,她像是拾起了一個久違了的夢想。

去哪裡自殺呢?當然是去海邊。一來她喜歡大海,二來腦子裡不斷出現的海浪的聲音,也許就是一個提示,海才是她最終的歸宿。她才不要躺在學校的教學樓下,血肉模糊地被人圍觀。

她翻了下衣櫃,選了那件最漂亮的衣服穿上。在桌上留了一本畫冊和一個U盤。畫冊里是她畫過的一些畫。「畫得不錯」。他父親曾說。這是她印象里父親少數幾次誇她的時候。U盤被清空了,只留了一個Word文檔,裡面有家庭住址和爸媽的電話號碼。她拿上筆記本,到了學校門口的維修店。修理店的小夥子說2000,她沒還價。拿上錢,買了最近的火車票,出發了。

然而,當她站在海邊36米高的檯面上時,她還是忍不住顫抖了起來。初夏的海風帶著絲絲涼意,吹過皮膚,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往遠處看,是一片藍藍的海。不遠處是個沙灘遊樂場,有幾個稀稀拉拉的遊客。往下看,是一片人工湖。有一隻小船停在岸邊。她的腳下綁著繩子,綁得死死的。

教練正彎下腰,幫她檢查最後一遍穿戴。廣播里在一遍遍放:「今天,又有一個勇士來挑戰蹦極了!」吸引了幾個好奇的遊客,在蹦極台下指指點點。

沒有人想到,按Q的昨天的計劃,她本不該戰在蹦極台上,而是站住海邊某個高高的懸崖上。

36米,這個蹦極台的高度,是她準備爬蹦極台時,下面的工作人員告訴她的。

「和我家差不多高。」當時她想。

活著容易失敗,其實去死也容易失敗的。昨天剛到那個城市,她就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一個學長打來的。這個學長是個胖子。人很聰明,但是嘴巴很毒。學長看見U盤裡的東西就明白了。他問:

「你是要去死嗎?」

Q沒有猶豫,就回答了:

「是啊。」

他東拉西扯地找Q說話。一會說別想不開,一會說今天不是好時候。扯了一會,他忽然問:「你是在XXX嗎?」

後來他才知道,那個胖子找了個警察朋友,在給她的手機做定位。

她楞了下,說:「是啊。」

他說:「你知道嗎?現在水很涼。而且淹死是一種最糟糕的死法。做淹死鬼會特別丑的。」

他接著說:

「你等我。我現在正在趕往火車站。」

那學長要來的消息讓Q有些失望。也許還有些慶幸。也許,當初她留U盤在桌上的時候,也希望有人能看到問起吧。她開始不清楚自己到底想死還是不想死了。她到沙灘邊走了走,6月份,海水果然還是涼的,要真在這麼涼的海水裡把自己淹死,估計也是挺痛苦的。

可是,如果不自殺,別人會怎麼看她呢?一個懦弱的、無理取鬧的女生?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Q在躊躇中尋找著一個能說服自己的台階。一抬頭,她看見了這個台階。

那是一個海邊遊樂場,裡面有個蹦極台,高高聳立在沙灘上。

「我先去試試。」她跟自己說。

從蹦極台跳下來的那一瞬間,Q有答案了。或站上蹦極台的時候,Q已經有了答案。

她根本不想死,而且很怕死。

只是那短短的幾秒,她死死地抓著自己的頭髮,希望這個過程結束,希望繩子別出意外。

當她從蹦極台下來的時候,死亡已經不再是一個選項了。

一些自殺者在自殺時,心裡是有觀眾的。他們在表達他們無法表達的憤怒,那些把他們生活搞得一團糟的罪魁禍首。更糟糕的是,在他們認同自己作為一個受害者角色的同時,還會認同現實的、或想像中的人對他們的負面評價。他們也這麼看待自己,甚至比想像中的他人更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可是,當死亡近到能激發人恐懼的時候,求生的本能啟動了。死亡不再是一個選項了。那原本想要用自殺表達的憤怒和自我厭棄,也被對死的恐懼和求生的本能代替了。它們消失了。

在想著「怎麼才能好好活」的時候,Q第一次領悟到,她對自己的人生負有責任的。無論她遇到了什麼,別人對她做了什麼,只有她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那年暑假,Q決定不再恨自己的父母了。「至少要維持表面上的關係。」她想。可當她見到自己父母時,她強忍著,才沒抱著他們哭。

爸爸再一次端上滿桌的飯菜時,她破天荒地第一次沒有板著臉,而是誇爸爸的菜做得好吃。爸爸楞了一下,說:

「好吃你就多吃點。」

「爸,我想問你一件事。」

「嗯?」

「初中的時候,你為什麼每天把我鎖家裡,不讓我交朋友?」

爸爸沉默了一會,說:「那幾年有很多不好的社會新聞。每次看到,我都心驚肉跳。你在外面,我不放心。只有把你放在家裡,我才放心。我也知道這樣天天把你關家裡不對,可我實在不敢放手。就算你以後怪我,也比出事後悔強。」他頓了頓說:

「我只有你一個女兒,萬一出了差錯,我承擔不起。」

那年暑假,Q吃了很多爸爸做的菜。她的情緒逐漸好轉,腦子裡大海的聲音也逐漸消失了。她胖了好幾斤,可她並不後悔。醫生說她是精神分裂的時候,忽略了那段時間她一直在節食,很久沒吃東西了。現在想來,那聲音有一部分是餓的。

多年以後,當她逐漸康復時,她總把那個轉折點歸為她跳下蹦極台的那一刻。那一刻,她意識到自己並不想死。而我總覺得,生活的轉折點是她回家吃了一暑假爸爸做的好菜。那段時間,她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又或許,生活根本就沒有什麼轉折點,只是挨著挨著,就過去了。誰知道呢。

第二年秋天,外婆去世了。她回去以後,媽媽抱著她哭。因為外公和舅舅都去世得早,外婆去世後,媽媽老家裡就沒有親人了。這是她第一回看到媽媽哭。當時她想,幸虧去年沒死。

五年後,她結婚了。老公在美國工作,她要跟著去美國,去跟她父母告別。父母到機場送她。父母知道,這次她走,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回來。要登機的時候,爸爸的眼圈紅了,跟她說:

「你要好好跟老公過日子,不要吵架,不要欺負他。」

「放心啦,我不會。」

「你脾氣這麼倔強,要讓著點人家。」

她看到媽媽在旁邊,眼圈也是紅紅的,正假裝眼睛裡進了沙子,使勁揉著。

「好了,我知道啦。」

走過海關那一刻,她回過頭,發現爸媽還在那邊,向她張望,看到她回頭,就做了個「去」的動作。他們的身板,已經不再那麼筆直了。但他們還在那兒,望著她,一直望著她。

推薦:內容比書名有料的豆瓣高分卻不怎麼暢銷新書《幸福課》:

(微信公眾號 happinessclass,幸福課,歡迎關注。)

(全文完)

本文作者「陳海賢」,現居杭州,目前已發表了11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陳海賢」關注T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用一生尋找兄弟的屍骸 by王食慾
豆瓣日記:浮草(上)
豆瓣日記:今日鬼節:人死為鬼,鬼死是什麼?
豆瓣日記:來一盤《教父》裡面的義大利面吧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