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尊重每個學生差異,靜待花開

尊重每個學生差異,靜待花開

孩子是上帝播撒到人間的種子,一群沉睡中的花的種子。教育者的責任是給予他適宜的土壤和水分,悄悄喚醒他、靜靜等待他的綻放。

教師就像一個個專業的「花匠」,在耐心經營自己的「花園」。學生就是花園中那待放的千姿百態的花種。有一天,我走進了兩位教師的「花園」,看到她們與自己的「花種」的故事。

故事一:遲開的花朵

那天,大概是2014年5月的一個下午,我作為課文測試的主考官走進了一年級的一個班級。孩子們按順序抽取題目,或朗讀或背誦,一切都在有序地進行著。但有一個孩子,他始終低頭不語,題目換了一個又一個,問什麼他都不回答。正當我束手無策時,進來一位30多歲的婦女,那個男孩一頭撲在她懷裡,怎麼叫都不起來。事後才知道孩子患有嚴重的孤獨症,需要媽媽陪伴上學,那天媽媽去了一趟洗手間。自那以後,我有意無意地注意這對母子。孩子與媽媽形影不離,上課、下課、玩耍。似乎這個世界只有他和媽媽,他從不理會其他人,有的只是自顧自地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時間在悄無聲息地過去,繁重的工作使我慢慢淡忘了這件事,這對母子也漸漸離開了我的視線。去年的一次公開課上,上課的學生正好是那位男孩子的班級。我突然想起了那位患孤獨症的男孩子了,我在教室里尋找他媽媽的身影,沒有找到。這時,一名男孩站起來回答問題,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這不就是那位患孤獨症的孩子嗎?雖然他說得結結巴巴,整個表述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但看到他能勇敢地站起來,我們都很開心。那一節課他舉了好幾次手。之後在校園裡,我有好幾次看到他:獨自去洗手間,和同學們開心地玩耍,見面向老師問好。

就是他,三年前還是一位需要媽媽陪伴上學、封閉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害怕與人接觸的孩子。三年後,一直陪伴他的媽媽終於可以放心地鬆開了孩子的手,不用陪伴課堂了。因為,孩子已經能夠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了。男孩這朵花綻放了,雖然遲開了,但在凄風苦雨的洗禮中卻也平平靜靜地美麗著。

從男孩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從孩子媽媽含淚跟老師說出孩子的問題起,孩子的班主任就認定他與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也是一朵待放的花,只不過他的花期比較長,需要的土壤和水分要多一些。三年的陪伴,三年的等待,老師們喚醒了孩子塵封已久的心,喚醒了孩子的童真,喚醒了孩子生命中渴望成長的動力。

故事二:慢飛的仙子

這又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五月是學校繁忙的日子,也是學生們最開心的時候。先是運動會,繼而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戲劇節。但一年級的劉老師這幾天卻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她在為運動會的入場式發愁啊!說起運動會的入場式,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總是整齊的隊伍、響亮的口號。但這對於劉老師的班級來說可成了一個大難題。且不說一年級的小豆包們從整體上在動作、聲音方面比不上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更重要的是班裡的小羽是一位動作緩慢的孩子,在訓練中,她即使是連跑帶顛也跟不上隊伍。排練之初,小羽媽媽特意找到劉老師,不讓小羽參加五月份的活動了,害怕拖累了班級。面對一個母親的心酸和無奈,劉老師跟小羽媽媽說:「這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他們一個都不能少,都要上台展示,我也一定會給小羽設計一個適合她的角色的。」劉老師思考了好長時間,她想其實不必拘泥於整齊劃一的隊形,我們就是要展現一年級小豆包們的天真爛漫、活潑俏皮以及第一次參加運動會入場式的新奇與興奮。所以她決定來一個大膽的創新。她設計了「大馬戲團巡遊」的方式,孩子們頭戴花環,手裡揮舞著各種動物的道具,悠閑地走在入場的跑道上。那天當這支不整齊的隊伍走過主席台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走在隊伍前面的是劉老師和小羽,劉老師手牽著打扮成天使的小羽,小羽依偎在老師身邊,自豪與嬌羞洋溢在臉上。這是一支開心好奇的隊伍、這是一支自信無憂的隊伍、這是一支活潑俏皮的隊伍。看著這一群可愛的孩子走過眼前,那美麗的花環,那天真的笑容,在我眼前晃動著。我彷彿看到了一群五彩的仙子在自由自在地飛舞,在這群花仙子中,有一隻含苞的花蕾正緩緩地張開。

尊重個體差異和成長節奏

劉老師和那位耐心的班主任正在悄悄喚醒她們的「花種」,就像慈愛的母親一樣在悄悄喚醒沉睡中的寶寶。在她們眼裡,孩子就像玫瑰花的種子,遲早都要綻放的。

作為喚醒的教育,需要我們懷有這樣一種理念: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待發芽的花種,等待他們向世界開出的不同的花。面對他們從種子到幼苗到開花的生命成長,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正確看待他們的錯誤存在,幫助他,啟發他,臉上帶著微笑,內心充滿柔情,以耐心和從容的姿態靜靜等候他的綻放。「為喚醒的教育」還需要我們給與孩子快樂的輸出,孩子收穫的是快樂的轉化。在和諧溫馨的教育環境中,我們要讀懂每一位學生的現有狀態和發展前景。給予他們所需要的,教授他們所缺失的。「為喚醒的教育」是為個性的教育,是為學生的一生幸福生活奠基的教育。

我們要做喚醒靈魂種子的教育者,為這些即將蘇醒的生命個體調配適宜的土壤、水分和營養。

(作者:高曉,單位:北京教育學院附屬海淀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6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作業要有創意更要有兒童視角
什麼樣的課堂讓學生難忘
有用 有趣 有探究
哭泣的新生走過「成長門」
數學課堂:拓展探索的空間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