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忍」是指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為了求得和諧、和睦而採取隱忍、謙退、避讓的態度。中國古代留下了許多「忍」的格言和故事。元代人吳亮,搜羅了自先秦至宋代173條有關「忍」的典型故事和言論,編成了《忍經》。為了避免人們對於「忍」的誤解,吳亮在《忍經》的序言中對「忍」進行了嚴格界定。他認為「忍乃胸中博閎之器局,為仁者事,唯寬、恕二字能行之」。今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忍經》中以「忍」為原則的處世之道。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有容乃大」

「容」與「忍」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從本質上講,「忍」首先是一種個人品德修養的克己功夫。吳亮所引的第一條言論是《周易》損卦之《象辭》,「君子以懲忿窒欲」,意即抑制憤怒、控制情慾。控制調節自己情緒,不為小事所困擾和影響,才能辦成大事。忍住自我的不良情緒的同時,意味著必須包容、容納別人的過錯。

我們常說的「有容乃大」,最早出自《尚書》,原文為:「成王告君臣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濟者,成功也。「忍」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必要條件,「容」是道德高尚的必然要求。《左傳》曰:「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含垢忍辱」是天地之道,君之道,亦是人倫道德。

吳亮引《論語》中的兩條言論來說明不「忍」的危害。一條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條是孔子告誡子路之言,「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

此外,《忍經》還講述了韓信「忍」的故事,來說明「忍」對於成就一番事業的重要性。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因為他有遠大的志向,沒有逞匹夫之勇,忍小而謀大,「動心忍性」,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今天說來,「忍」的意義在於: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進退榮辱,不為生活小事影響大局,放眼長遠和未來。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犯而不校」

這是《論語》中顏回的話,意思是被人冒犯不去計較。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相處,難免發生矛盾摩擦。當一個人遇到利益被侵犯或者尊嚴被人冒犯的情況時,要心平氣和地協商處理,盡量化干戈為玉帛。忌大動肝火,脾氣暴躁;忌錙銖必較,睚眥必報;更忌爭強鬥狠,冤冤相報。忿爭的結果是「忿而爭鬥損其身,忿而爭訟損其財」。小矛盾爭執處理不慎,有時會釀成大禍,嚴重的會造成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悲劇。

《忍經》引彭令君言:「一朝之忿可以亡身及親,錐刀之利可以破家盪業,故忿爭不可以不戒。」正如古諺所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忿爭戒之在初,「忿之初則便忍之,才過片時,心便清涼矣」。「大抵忿爭之起,其初甚微,而其禍甚大」,故「人能於其初而堅忍制伏之」,便會平安無事。當憤怒之火燃燒起以後,就不好熄滅了。「性猶火也,方發之初,戒之甚易,既已焰熾,則焚山燎原,不可撲滅,豈不甚可畏哉!」

「忍」也是一種心性涵養的定力,是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忍經》引《呂氏童蒙訓》云:「當官以忍為先:忍之一字,眾妙之門,當官處事,尤是先務。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辦?」領導者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難纏之事,猝然而臨之,更需要忍字當頭。《呂氏童蒙訓》亦云,「當官者先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中」,即慎重周詳地處理事情。特別是那些面對矛盾糾紛,處事應該心平氣和,慮事周詳,力戒暴躁魯莽。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唯得忠恕」

「忠恕」既是儒家「愛人若己,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的體現,也是儒家主要的處世原則。

忠,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恕,即「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處世無非兩件事,對己和待人,即對內和對外,「忠恕」是對外的原則,對自己不適宜。吳亮引范仲淹次子范純仁的話:「忍就是『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忍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朝宰相韓琦,晚上寫信,一個侍衛士兵舉著蠟燭站在旁邊照明。由於士兵疏忽大意,蠟燭傾斜燒到了韓琦的鬍鬚,他急忙用衣袖拂滅,繼續寫字。過了一會兒,他發現已經換了一位士兵。韓琦擔心主管鞭打懲罰那位士兵,就命令將人帶回來,說:「不要換掉他,他已經知道怎樣舉蠟燭了。」

屈己者能從眾,委屈自己的人,就能與其他人相處融洽。今天我們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體現的就是忠恕之道。為人處世,應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凡事先從自身找問題,不要苛責他人。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相忍為安」

對於群體而言,只有大家相互忍讓和包容,群體內部關係才能和諧融洽。

《忍經》引《袁氏家范》中的一條諺語:「居家久和者,本於能忍。」還講述了唐初一個叫張公藝的人,家庭「九世同居」的故事,當唐高祖問其原委,書「忍」字以對,可見「相忍為安」對於維繫家庭關係長期和諧的重要性。

《忍經》還敘述了弟兄兩個爭田產的故事。太守勸他們說:「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產,失兄弟心,如何?」不能為了利益,而失去了親情友情。對於家庭內部成員而言,長期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利益糾紛、性格衝突、言語衝撞在所難免,「忍」是保持家庭關係以及社會關係和諧的必要條件。

總之,「忍」的處世原則不是膽小怕事,不是明哲保身,也不是無原則和無是非觀念地妥協退讓,更不是姑息縱容,而是體現仁愛襟懷、寬宏氣量、忠恕之道的處世智慧。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李長庚),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儒家思想的內在普遍價值
中元節丨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中元節詩詞丨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琅琊王氏:書法史上獨一無二的名門望族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