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學費太貴?孔子說十條臘肉就夠了

學費太貴?孔子說十條臘肉就夠了

又是一年開學季,對孩子們來說,新的學期意味著新的學習階段,而對家長,尤其是民辦學校的家長來說,新學期還意味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該交新的學費了。

關於學費,古代有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束脩,《論語·述而》中記載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這話什麼意思呢,脩,就是肉脯,束是個量詞,一般是十條左右,也就是說,只要主動獻上十條肉脯,就可以聆聽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教誨了。

聽起來真是讓人有點小激動呢。

不過這十條肉脯,在孔子的時代也不是個小數目了。孟子曾經把「五十者衣帛食肉」當做國民生活奔小康的重要指標,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普通老百姓要吃上肉很不容易的,一次拿出十條肉脯,十足的高消費,沒點經濟實力是不行的。

學費太貴?孔子說十條臘肉就夠了

孔子講學圖

當然,這未必意味著孔子真在乎學生交不交那幾條肉脯的學費。被後世尊為「復聖」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家境很是窘困,要湊齊十條肉脯怕是有些艱難。然而這並不影響孔子視他為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的貧窮在孔子眼裡反而成了優點之一,因為在那樣艱難的環境里,「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他這種私人招生收費講學的模式在後世也一直延續下來,成為官辦教育體系之外的重要補充。今天的各種私立學校培訓機構,不管教學內容是什麼,尊孔子一聲「祖師爺」總是沒錯的。

當然了,與現在越來越火爆的教育培訓機構相比,古代的教書先生們,面對的「教育市場環境」並不樂觀,開課授學的形式不確定,先生們的地位、收入也都不確定,能不能靠教書吃飽飯,除了才氣,運氣也很重要。

下面說一位運氣好的。

清代筆記《棲霞閣野乘》中記載了雍正年間一位沈姓士子的經歷,堪稱傳奇。

這位沈先生是個舉人,進京會試失敗,不甘心就此打道回府,想在北京城先謀個差事,混口飯吃,來年再考。

如果是在家鄉,身為舉人的沈先生也算有頭有臉的人物了,找份差事不難。但在冠蓋輻輳的帝都,區區舉人實在太不起眼,所幸他與一位侍郎(副部長)相交甚篤,這位侍郎朋友引薦他到當時炙手可熱的年羹堯大將軍府上,給年將軍小兒子當家庭教師。

沈先生來到年府,年大將軍親自出門迎接,進了廳堂,一場盛宴已經準備妥當,沈老師受寵若驚,如身處雲里霧裡,飄飄然也。

要知道這位年大將軍素以驕狂著稱,遇見親王大臣,都不過點頭致意而已。唯獨對沈先生這位落第舉子教書先生,卻倍加尊崇。如果說親自設宴迎接讓他受寵若驚的話,之後的待遇更是讓沈先生惶恐乃至驚恐了。

學費太貴?孔子說十條臘肉就夠了

不可一世的年大將軍

沈先生到年府開館後,平日里穿的是「貂裘全襲」,卧室「牙床絳帳,綉褥錦衾,並皆佳妙」,洗漱時八個書童環伺周圍,分工明確。吃的奇珍美味不用說,飯里偶有穀殼沒剝乾淨,年大將軍竟然立即吩咐將廚子斬首謝罪。

那麼束脩,也就是工資到底有多少呢,不知道,因為沈先生在年府極享奢華,根本用不著花錢,工資都不用經手,直接由僕人寄回老家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年府規矩實在太森嚴,沈先生在府內享盡榮華,卻不能踏出府門一步,別說回鄉探親,就算想拜訪京城裡的朋友也必須報告年大將軍批准。而年大將軍常年在外出征,沈先生等於做了富貴囚徒,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自己家裡什麼情況全然不知。

這樣過了幾年,沈先生終於憋不住了,趁年大將軍得勝班師心情大好的時機提出回鄉探親,大將軍倒也痛快批准,並安排十幾艘大船,將沈先生幾年來用過的桌椅、書籍、古玩玉器一併打包贈予他帶回老家。

沈先生回到老家,地方官員都來迎接,到家門口一看已全然不是當年模樣,高宅大院,門第軒昂,僕婢成群,都是幾年來年大將軍恩賜關照的結果。

像沈先生這樣的,可以說是教書先生中的頂級成(zou)功(yun)者了,但是他的很多同行們,就沒這麼幸運了。

周進是《儒林外史》中一位重要人物,這位周老先生在書中出場時已六十多歲,連個秀才也沒考中,只能靠「開館」教書為生。這「開館」不是像現在的培訓機構那樣,得辦一堆手續,場地設備都得齊備達標了,然後才能招生開課,《儒林外史》里講周進開館的過程是這樣的:

申祥甫又說:「孩子大了,今年要請一個先生,就是這觀音庵里做個學堂。」···夏總甲道:「先生倒有一個。你道是誰?就是咱衙門裡,戶總科提控顧老相公家請的一位先生,姓周,官名叫做周進,年紀六十多歲,前任老爺取過他個頭名,卻還不曾中過學···你們若要先生,俺替你把周先生請來。」眾人都說是好。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箸牛肉麵吃了,各自散訖。

次日,夏總甲果然替周先生說了,每年館金十二兩銀子,每日二分銀子在和尚家代飯。約定燈節後下鄉,正月二十開館。

一群鄉民的孩子大了,要找先生教書認字,請到了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周進,就在觀音庵里借間屋子,一年工資十二兩銀子,跟庵里的和尚搭夥吃飯,每天二分,一個月六錢銀子。

這是什麼概念呢,古代銀子按重量計算,一兩銀子是十錢,一錢是十分,然後一兩銀子約能兌換一千個銅錢。

《儒林外史》的故事設定雖然是明代中期,但作者吳敬梓是清代康乾年間人,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年代大體相當。清代很多小說雖以前朝為背景,但社會生活細節更接近作者自己所處的年代。《紅樓夢》中賈府一等僕人的「月錢」是一兩銀子,所以,周老先生開館教學的毛收入,和賈府大丫頭們差不多。

但是,賈府里的僕人,吃穿住都是府里幾乎全包的,而周老先生還得給和尚交伙食費,這伙食費一扣掉之後呢,周老先生的所得就只相當於賈府三等粗使僕人,每月四錢銀子,約合四五百個銅錢了。

然而,就這「每年館金十二兩」也只是一開始議定的名義工資,真正開學收學費的時候,情況是這樣的:

直到開館那日,申祥甫同著眾人領了學生來,七長八短几個孩子,拜見先生。眾人各自散了。周進上位教書。晚間,學生家去,把各家贄見拆開來看,只有荀家是一錢銀子,另有八分銀子代茶;其餘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來個錢的,合攏了不夠一個月飯食。

周老先生新開館,只有荀家交足了一錢銀子,其他八分銀子算不錯的,一般三分四分,甚至十幾個銅板,統共湊不齊一個月六錢的伙食費。

這下跟賈府的最下等僕人也沒法比了,吃飯之外的收入為零。

學費太貴?孔子說十條臘肉就夠了

村童鬧學圖

周老先生也無可奈何,家長們賴學錢,他卻不能賴飯錢,只能「一總包了,交與和尚收著再算」。

工資少,但教學難度卻一點不小:

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時照顧不到,就溜到外邊去打瓦踢球,每日淘氣不了。周進只得捺定性子,坐著教導。

像周進這樣的老教書先生,「開館」教學就是個勉強糊口不致餓死的營生。就這口飯他也沒吃多久,因為木訥呆板,不討鄉民們喜歡,混了一年就被辭退,「失了館」,日子更加難以為繼,只能放棄功名進取夢,跟做生意的姐夫金有餘記賬去了。老童生周進教書混不下去,出去打工卻因機緣巧合發了跡,這就是緣分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閑並不一定無所事事,也許在韜光養晦
《易經》八卦,中國人的八種教養
又到開學季,古代開學和現在有啥不一樣,快來看看!
修為自己「正心」的功夫,是你做事的基礎
以平凡之心,悟處世之道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