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英吉利海峽比星際穿越更遙遠但諾蘭離藝術電影更近了
萬眾期盼的《敦刻爾克》在大陸終於迎來了上映,對於粉絲來說,諾蘭的名字就是電影質量最好的保障,戰爭史詩片尤其考驗導演的把控能力,但是諾蘭沒有讓我們失望,依然在宏大敘事中聚焦個體,沒有刻意追求《血戰鋼鋸嶺》激烈和殘忍的戰爭場面,而是通過絕境中的絕望和掙扎表達人性與希望的主題,落到具體事件就是回家(回英國)。
回家:英吉利海峽比星際穿越更遙遠
同樣是回家,敦刻爾克大撤退面臨短短的英吉利海峽,卻有家難回,主角一次一次登船,看到回家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希望破滅,每次都險些喪生,彷彿這短短的英吉利海峽比星際穿越的光年還遙遠。持續的無助和絕望,甚至有軍人走入大海的波濤駭浪中自殺。
技巧:懸念燒腦炫技的剋制
諾蘭可以說是好萊塢對商業電影技巧運用最嫻熟的導演,尤其是對懸念的控制,懸念是故事的核心,引人入勝,最典型的應該是他的《致命魔術》(豆瓣8.8),謎底一直在結尾才揭穿,但是劇中其實有多次暗示。登峰造極之作當屬他的《盜夢空間》,導致很多觀眾不斷重複觀影尋找細節的蛛絲馬跡以獲得答案,以致其成為史上重複觀影人數最多的電影。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懸念是故事最誘惑人的地方,諾蘭深諳此道,但也因此不少觀眾覺得有被人玩弄的感覺,但更多的觀眾喜歡享受這種種懸念燒腦帶來的快感。
從電影藝術本身來說,故事以及懸念都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只是膚淺的炫技,電影的本質是如何通過電影語言來講故事,也是如何講故事比故事本身重要,很明顯這部諾蘭的《敦刻爾克》在向藝術電影靠攏。
諾蘭以往的電影都以精彩著稱,秘訣在於懸念的設置和衝突情節的緊湊,才能製造全程無尿點的效果。但《敦刻爾克》不一樣,電影台詞很少(藝術電影的一大特徵),而是通過電影語言(演員的表演、機位、畫面、配樂、色調)來傳達。稍微熟悉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敦刻爾克的結局,這時懸念的只能放在個人不確定性的命運之上,整個電影的緊張的配樂和冷硬的色調都在放大這種不確定性,在部分習慣了看緊張刺激的商業電影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略顯沉悶,這也是這部片子成為諾蘭近些年來口碑(評分)最低的一部作品。
感情:情感的剋制與釋放
諾蘭電影如果僅靠技巧很難真正的征服觀眾,另外一位好萊塢著名導演大衛·芬奇(《七宗罪》《消失的愛人》)也非常善於講故事,甚至情節更緊湊,但是粉絲心中諾蘭的逼格明顯更高,原因在於諾蘭擅長通過宏達敘事表達人類最基本情感,不管是《盜夢空間》穿越層層夢境,還是《星際穿越》飛越浩瀚宇宙,最後都是尋愛之旅,對愛情、親情的探尋,這是諾蘭電影最能感動觀眾的地方。
《敦刻爾克》這次直接放棄了愛情,親情也轉變為對回家的嚮往,模糊具體的家人對象,實現了藝術電影對情感的剋制,但是,當將軍看到漁船隊伍來臨時說看到了「祖國」,絕望的人們希望重新被點燃,以及敗兵歸家以為要受盡嘲諷,卻受到英雄的禮遇時,諾蘭有讓我們又扎紮實實的感動了一把,此前所有的壓抑在結尾時得到釋放,根據心理學「峰終理論」,一部電影給人印象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峰值(高潮)和終點(結尾),顯然諾蘭深諳此道。
結語
電影圈裡有追求得導演和演員,在功成名就之後,都有向藝術電影靠攏的傾向,最典型的是小李子豁出身家性命演《荒野獵人》陪跑22載終得奧斯卡。諾蘭可以說在商業電影上走到了好萊塢的極致,所以這次更向藝術電影靠攏。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更喜歡那個把故事講得全程無尿點把我感動得要死的諾蘭,藝術電影反正也不缺人拍,但是千篇一律的好萊塢越來越缺好故事,期待諾蘭下一部「精彩的電影」,哪怕不那麼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