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企集體開啟土豪派息party,是迫不得已?還是心甘情願?

國企集體開啟土豪派息party,是迫不得已?還是心甘情願?

文 | 馮積克

我發現一個很詭異的現象。近半年來,國企一窩蜂的衝出來宣布要派發特別息,要派息的總金額甚至還超出了他們當期盈利。

讓我隱約感覺到,這裡面夾帶著一種貌似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迫切感。

至於,為什麼要說迫切的衝出來呢?繼續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神奇的特別息

市場普遍認為,上市公司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十周年、二十周年等周年慶,才會宣派特別息。大家有這個想法,我不會說是錯的。

可我就想說一句,不要那麼膚淺,好不好?

有兩家國企派特別息,可以說是碰巧,但當出現第三家、第四家的時候,難道你就不好奇,他們今年真的有那麼多值得派特別息的理由?

中移動:上市20周年,派特別息,很合理!

招商局:上市25周年,派特別息,5的倍數,數字齊齊正正,好像也有道理。

那麼中國神華和中國石油呢?

難道中國神華與中國石油分別因為12周年和17周年出來派息的嗎?

當然不是,他們各自給出了更加冠冕堂皇且又很相似的理由。

中國石油說:「因為今年的業績比去年好, 現金流改善」,

而中國神華說:「預計未來現金流會持續向好」。

派特別息慶祝業績改善,這......真的不是欺負我讀書少么?!

你要知道,2007年~2014年,中國石油每年凈利潤逾一千億元人民幣,不派特別息。

雖然,這次中期凈利潤比去年同期要好,錄得127億元人民幣,但2017年中期凈利潤只是那過去8年凈利潤的1/5。

這就值得撒錢慶祝了?將利潤100%回饋股東,佛心來著?

你可能認為派特別息基於什麼原因都不重要,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佳大歡喜不就好了!

但對我來說,這種奇怪的舉動非常值得去思考背後的動機,往後一層一層剝下去,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國企派特別息,誰最受惠?

其實,國企每年都會派息回饋股東,但今年開始,大家突然一起無緣無故的派特別息。這總會有一個共同的原因。要推測其中的原因,我們就需要站高一點、站後一點去看。

國企大派息,除了小股東受惠股價上升之外,最受惠的就是央媽。

央媽財政缺口和地方債務,一直是大家關注重點。

最近,人民日報提及地方債務的問題,並指出其增長速度過快。

社科院也有發表最新的估算,指出「2015年全國總債務規模已經達到 71 萬億元,雖然,同時指出風險總體可控。」我認為,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後果會不堪設想。

再加上統計局的數據指出,全國有25個省市出現入不敷出的問題,總缺口達到4.8萬億元,而全國收入只靠廣東、深圳、北京等省市支撐,上繳盈餘3萬億元。這填補不了財政赤字的「坑」。

財政缺口和地方債務都是央媽不容忽視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錢。

而央媽的主要收入來源,就只有各個地方政府上繳的稅收,這是不足夠的,不然財政缺口的問題也不會產生,所以惟有找尋另外的收入來源。

於是,央媽就想到,其實她還有一些親生兒子 — 國企,直接問他們拿更多的「家用」不就行了!

央媽有難,乖兒子當然一呼百應,前仆後繼地衝出來給媽媽「家用」。但問題來了,我們國企自己過得並不好,身處苦逼行業。又不是凈利率極高、一天靠個遊戲就能賺上億的高大上BAT。

看看騰訊(700.HK),第二季度單靠網路遊戲已經錄得收入234億元,等於中國神華賣5,500萬噸煤炭(上半年平均價格425元/噸),或是中國石油賣988萬噸原油(上半年平均價格2,368元/噸)。

相比下,看著別人玩遊戲賺錢應該來得最輕鬆、利潤最高吧。

國企要提高「家用」並非易事,沒有利潤,哪來那麼多息可以派?

當然,有些乖兒子的孝心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的。你看中海油(883.HK),即使利潤大跌97%,仍堅持派發高於利潤22倍的股息。

寧可自己不吃,還要割自己的肉填媽媽的肚子,堅決不能餓壞她。

話說回來了,並不是每個乖兒子都有勇氣「割肉救母」的,市場始終在看著你。那惟有努力工作,提高收入,等好轉的時候再一次過派特別息吧!

央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知道乖兒子們身處的行業情況惡劣,加上經營效率又不夠高,那能怎麼幫助他們,才能形成雙贏的局面呢?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機智的央媽絞盡腦汁,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一個堪稱舉世無雙的「計謀」— 供給側改革。好吧,它讀起來確實很拗口。

二、供給側改革,誰最受惠?

我們先來看看政府詮釋的供給側改革是啥?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改革重點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

而供給側改革採用的手段有,行政手段+環保風暴+市場化調劑,例如:最早的寶武合併,神電合併,屬行政手段,首先針對的都是央企。

之後,借著環保風暴再把一批產能趕出市場,雖說出發點並不是只針對民企,但國企本身不是盈利主導。一般而言,環保上都會做足功夫,也不好亂來。

相反,污染的源頭往往是來自沒有資金成本優勢的民企。再加上國企民企親疏有別,因此,自然而然的,環保風暴下就屬民企的淘汰率較高。

就以世界500強之一的魏橋集團為例,在鋁產業供給側改下,公司嚴格執行國家要求,停掉29%的電解鋁產能。

其新增產能3月份才投產,加上公司於4月時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以它行業領先地位和技術能力,新投產的設備不可能是落後產能。

但去產能是改革重點,所以,魏橋集團照舊被關停,還要是大面積關停。真是可憐的娃!

供給側改革,名義上是嚴格執行環保要求和淘汰落後產能,但實際上出來的效果是擠出民企,保留國企。

大量產能被淘汰,資源格價大幅反彈、甚至屢創新高,最後受益的就是產能充足的國企。

原本苦逼的行業不再苦逼,反而現在逆襲了,能夠呼風喚雨,下游的行業均以你馬首是瞻。

一個負責謀劃改革,一個躺著賺錢,賺了的錢順理成章的回到出力的央媽口袋。

在供給側改下,國企因為行業不好和效率欠佳而拖累盈利不再是個棘手的問題。

在這股改革風下,他們從滾燙的山芋變成了眾人擁戴的「土豪」,除此以外,最終受惠的就是帶來供給側改的央媽。

三、混改只是個讓一眾巨頭回報中央的手段

盈利改善除了能提高派息外,同時能帶動國企市值上升,那市值上升又有什麼好處呢?

就是可以用更高的價格融資,而對象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企業,例如:高大上BATJ(J:京東)。

由於效率問題,有些行業如:互聯網等,如果交由國企去經營,幾乎能說是註定失敗的,所以,只能依賴民企去發展。

而某種程度上說,BATJ能夠如此強大,能在黑暗的森林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萬人敬仰的楷模,其實也有賴於央媽在一旁的提攜。

試想一下,如果政府放開外資進入的許可權,如:Facebook(FB.US)、Google(GOOG.US)、Amazon(AMZN.US)等能夠隨便進入國內發展。

市場蛋糕就那麼大,到那時競爭一定會比現在更巨大,BATJ也不會像現在那樣增長迅速。

BATJ當然也明白自已受到政府眷顧,除了交稅外都不抗拒以更多的途徑回饋中央,但BAT的大股東卻不是央媽,像國企般帕特別息是達不到以上目的,那怎麼辦?難道要自願上繳更多的稅?

於是,在此時此刻,說了一段時間的國企混改方案就正式快加推行。

混改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簡單而言就是為引入民間資本,降低國有股權比例,使得國企變成多方持股來促進其發展,讓一些經營不理想的國企提高效率及加強競爭力。

中國聯通混改始末

大家先看一下最近中國聯通(600050.SH)的混改方案。

方案將透過引入包括中國人壽、騰訊信達、百度鵬寰、京東三弘、阿里創投、蘇寧雲商等多方戰略投資者,為公司募集近800億元。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整個混改方案的重點在於BATJ進場,市場寄望在他們入股公司後,中國聯通的管理及經營會得到改善,能夠提升到與其他兩家電信運營商看齊的程度。

眾多互聯網巨頭齊聚一家國企,所造成的聲音無疑非常巨大,但實際作用有多大?

一山不能藏二虎,BATJ之間誰可以做主?加上BATJ未來的總持股量不到公司的15%。

即使他們可以擁有兩、三個董事會席位,但在股份數量不多的情況下,說話的份量也不會多、來自利益的推動力也不會大。

既然在聯通混改中,BATJ力量過於分散,「熔於一爐」對提升管理效率不會有幫助,不就是完全達不到混改目的,變得沒有意義?

中國聯通募資得到近800億元,君不見混改的重大意義?!

雖然在800億元中,有一半出資是來自國企,但正如你是澳門「疊馬仔」一樣,想從客人換取大量泥碼中賺取傭金,你總需要陪伴左右賭一兩把吧。

單單只由民企出資,這個想法未免過狠,何況國企參與混改只不是是左手交右手,資金還是在央媽手。

正如前文所提及,一眾巨頭不能如國企般宣派特別息回饋央媽,所以央媽就推出了混改,利用混改名義來向一眾巨頭融資。

此聯通,非彼聯通

另外,為什麼聯通混改後,中國聯通H股(762.HK)股價會升不起,大家都說因為外資對於混改不感冒,這是原因之一,但更核心的是聯通此刻的估值本身就不便宜了。

中國聯通於2016年10月10日首次發表公告,表示在研究和討論混改方案,A股股價此後一路上漲。

以混改方案中戰略投資者每股認購價6.83元計算,累升逾60%。同期在外資主導的港股市場上,中國聯通H股股價至今才累升約20%。

如果中國聯通早點宣布方案內容及決定認購價,那BATJ可能就不需要多花100億「冤枉錢」。

聯通是以一個不低的估值來融資,這才是事實。

「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支付寶,我想都不會想,會在1秒鐘內把這個公司全部送給國家。」

十年前,馬雲就這麼說,因為他一早明白,BATJ賺的錢,央媽總會有方法拿回來這大道理。

終於解剖完了央媽的套路,為了拿錢,拐了九路十八彎,感覺全程央媽是在花式秀智商。再看看下述的新聞,你或許就更明白。

四、結語

受供給側改影響的的國企當然不用多說,民企被擠,行業的利潤都會逐漸向他們靠攏,派息能力將會越來越強。

對於那些不能靠供給側改改善狀況的國企,要有資金就只能通過混改去向民企融資,分享其他行業的成果。

無論是供給側改革、或是混改,最接受惠的都是國企。

其實,今年中國的基本面因素改變是相當明顯,但截止今天收市,國企指數升幅僅19%,大幅跑輸恒生指數的26%。

如果央媽接下來的政策是持續傾斜於國企,四大銀行最大的貸款對象就是它們,國企盈利大幅改善,銀行壞帳進一步降低,內銀的估值很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不排除港股第四季國企指數將一洗今年上半年的頹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雅媛港股圈 的精彩文章:

你還在驚嘆「無人超市」小商店,科技卻已在智慧整座城市

TAG:王雅媛港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