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宋朝趙家政府不好好治理,卻仍然經濟發達,百姓富足?

為什麼宋朝趙家政府不好好治理,卻仍然經濟發達,百姓富足?

其實,在宋朝趙家的統治之下,百姓們其實生活還是很不錯的,經濟也比較繁榮。

首先,宋朝趙家管政府,管得相當馬虎。因為怕軍人掌權,所以軍隊幾乎被解散掉了。地方上只有小小的自衛隊,沒什麼用處;禁軍雖然都擺在首都旁邊,但是軍隊如果在軍營裡面住太久,是沒用的。軍隊最好是活動的,經常論調的,禁軍老了就沒用處了。所以基本上宋朝的武官沒有實權。

但是,他又怕文官奪權。所以宋朝有個古怪的辦法,就是做什麼官,不管什麼事,讓這個官去管別的官事。如「」台北市市長不管台北的事,去管屏東的事,另外再由別的地方的官員來管這兒的事,完全不合情理。

一個人職位有他的階級與薪水,但就是沒有固定的職務,一個職務有兩個人管,這樣的做法是無法管事的,因此老百姓只好自己管。正因為宋朝的政府效率一塌糊塗,才導致王安石的變法。

也因為政府一塌糊塗,所以老百姓就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制度出來,一個是家族自治,一個是地方自治。家族自治,是家族的慈善福利,家族自己管窮苦的族人,管好的學生等。地方自治,由地方的長老搞個院,一起做什麼事情。我們有個活證據,陝西、山西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團體,是個民間自治團體,分配十一個村的民間用水及灌溉水源。他們的碑是從後周時代立下來的,至今有一千年了。同樣的十一個村落,養幾個專家,水源怎麼分配,怎麼修改,怎麼討論,都是由自己管理。

就因為宋朝政府不好好治理,老百姓都自己管,所以天下都還蠻好。宋朝的老百姓除了《水滸傳》中描述的「賊配軍」外,日子都不錯,而且到了南方以後更好,這就是宋朝可以維持下去很重要的原因。放任老百姓,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小政府大社會」,是一個社區的整體規劃。這是宋朝民間自治最重要的力量,把老百姓家族社區組織起來。

宋朝南渡之後,有兩個皇帝被金人擄走,老百姓就大著膽子進入宮廷,看到碑上記載著三條紀律,要每個皇帝即位的時候都遵守這三條:第一是善待柴氏子孫,因為奪了柴家的天下,所以要對人家的子孫好;二是不殺大臣;第三是用讀書人。所以宋朝雖然積弱不堪,但是在當時來講,宋朝的老百姓過得最好,因為都不被管啊!而當北宋垮了,兩個皇帝被擄跑了,全國的勤王之師紛紛起兵,因為他們難忘趙家的仁政。所謂的仁政不是有計劃地幫人民 謀福祉,而是放任人民去做。

此外,中國的朝代裡面,像宋朝這樣重視經濟的相當少。宋的朝政裡面,有三個管財政的單位交做三司,這三個管財政的單位會合在一起,相當於今日的經建會,合稱「制置三司條例司」。一個司將三個司的事務合在一起,很像經建會將財政部經濟部等各部放在一起一樣。所以宋朝由國家經辦商業、企業,由國家開礦,及民間開發由國家派人去監督所收的稅,佔了國家稅收的大半。也就是說,宋朝的立國,基本並不是完全靠農地的地租及農業稅,而是有一大半的收入來自工商稅。

這個政策也很了不起,使得宋的經濟始終往上跑,基本上改變了以農立國的風格,使得都市不再是居留的地方,而是工商業所在的地方。宋朝之前的都市,是中央政府在各地用城牆圍起來,派了兵,用來監督周圍的軍事基地及行政基地。宋朝的都市開始沒有城牆了,街道不再是一塊一塊坊和里的間隔,而是和今日一樣一條條的道路。城市風貌的轉變,表示經濟形態從純農業改變成半工業、半農業。這個大轉變為宋朝政府掌握經濟發展的脈搏。

宋朝會注意到這方面,知道這裡面有發展的空間,是因為宋朝的國土比唐朝小,四周的遼國、西夏拿走了一大塊土地,而大理也是獨立的。但為何宋朝不窮,因為宋朝以經濟立國。這一點值得我們參考,我們今日也是以經濟為本,經濟為本要有紀律,但不要有太多的約束,讓經濟自由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秦之後,不能擁有河西和西域之地的王朝均不是大一統王朝!
從小旋風柴進談柴氏家族在宋朝
北宋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忠臣
曾經那些氣勢磅礴的名言,每一句都振奮人心!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