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道士真實的修道生活!
道教認為,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皆可悟道。在道門中,無論是集體的宗教生活,還是日常生活,抑或是動功靜功修鍊、業餘休閑等,無不依經而行,遵道而為,處處體現著道教重生貴生、度己度人的教義思想。
誦持功課,度己度人
《功課經》是道士每日必誦的經典,每天早晚均要集體念誦(戊日除外)。誦持《功課經》對提高道士的自我修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經》云:「誦持萬遍,妙理自明。」《功課經》不但要求道士天天念誦、領會經義,而且要依經義行持,以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道教的「功課」,是對道士自身修持的考核和檢查。道士熟讀道教經典尤其是《功課經》,有助於理解經義,體道悟道,有益於道眾加強自身修養,純正道風、俱足正信。
《功課經》是多種道經精華的綜合,從其所選內容看,既有指導信徒養性延命、參玄悟道的《清靜經》、《護命經》、《玉皇心印妙經》等,又有消除厄難、濟度眾生的《禳災度厄真經》、《救苦妙經》、《解冤拔罪妙經》等。既有強調修鍊道心、勸人向善的《懺悔文》,又有歌頌先賢大德的《太清誥》、《關帝誥》、《呂祖誥》、《邱祖誥》等;既有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的《十二願》等,還有啟迪、教育人多行善積德、普濟群生、服務社會等內容的經文。
《功課經》的誦讀有嚴格規定:「卯時早課,酉時晚課。」即早晨五至七點誦讀《早課》,晚上五至七點誦讀《晚課》。道教中人認為,卯時正是東方日出,紫氣東來,陽氣上升之時,此時吸取清氣,新陳代謝,有益健康,為眾生祈福納祥,延年益壽;酉時正是日落西方,濁氣下降,陰氣上升之時,此時呼出濁氣,有益養生,為眾生消災解厄,救度超升。故道士天天持誦,度己度人。
坐圜守靜,性命雙修
道士要「坐圜守靜」。「圜」指圜堂,是道士們集體打坐的地方,由圜主主事;也有自由修鍊的,在自己單房內獨自修鍊。通過「坐圜守靜」、「定心」、「坐忘」、「守一」等方法修鍊,得以「性命雙修」。這些修鍊理論和方法,均出自《道德經》、《陰符經》等道教經典,被歷代道士繼承發揚並不斷完善。今天流傳的各種氣功法,如動功、靜功、大周天、小周天、行、導引、踵息、胎息、辟穀、坐圜、守一、按摩、呼吸、存神、鍊氣,等等,均出自道教養生功法。通過這種修鍊方法,對信徒保健、養生、長壽等都有積極意義。
習練太極,強體健身
太極拳源於張三丰的「武當內家拳」,後人將其不斷演繹和發展。「武當內家拳」強調「內功內力」的修鍊:陰陽相抱,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慢勝快,以虛打實,內緊外松,綿里藏針。太極拳將道教的無為、虛靜、柔弱、自然等思想融入武術之中,形成了「貴柔尚意」的獨特風格。後來武當「內家拳」還演繹為八卦掌、形意拳以及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等太極拳。道士們每到清晨或夜晚清靜時分,或一人或三五成群習練太極拳、太極劍,以達到健身、養性之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萬人習練太極拳,展示了傳統的道家武術文化。
琴棋書畫,修身養性
琴棋書畫,是道士的業餘休閑生活。琴,是道教古樂器之一,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載有音樂理論,認為音樂可感天地、通神靈、禳災患,可使奉道者進入清虛之境而得到心靈的凈化。《度人經》認為梵氣之離合而成音,這種自然之音便是大梵的隱語,這樣,道教音樂便具有了神聖的意義。早期道教誦習道經的方式是「直誦」(即直接念誦),北魏道士寇謙之所傳《雲中音誦》改為「樂誦」(即用音樂伴奏、唱誦),把念誦的經文與音樂結合起來,延續至今。弈棋,能開拓人的思維,展示人的智慧。書畫,既是一種境界,一種超越;又是一種生活。道士通過琴棋書畫,修養道德,陶冶情操,超然物外,達到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心與道通、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體現了生命的價值。
殿堂值日,展示素養
「值殿學問多」。道士們在道觀殿堂值日,每日打掃庭院、殿堂,面對道教祖師燒香禮拜,接待香客遊人,天天如此,日日如常,看似平常卻並不平常。道士每天面對祖師叩頭朝禮,不是簡單地走走過場,既要誠心誠意,存想聖容;又要存思首過,懺悔解禳。通過存思、存想、存神,從而覺悟自己,這也是道士虔誠信仰的體現。值殿之時,要禮貌接待香客遊人,為他們解答疑惑,宣傳道教文化,引導信教群眾過正常有序的宗教生活。因此,殿堂值日是考驗「值殿道士」文化修養,展示道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道士們在生活中體道悟道,過著自然、樸素、內心平和而充實的修道生活,在堅持宗教修持的同時,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這種精神,使道教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承,並與時俱進、健康發展。
(編輯整理甘棠,本文作者周勇慎,選自中國宗教網,圖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白雲先生解《莊子》逍遙遊篇(三)
※白雲先生解《黃帝陰符經》中篇
TAG:至道學宮 |